本书是一本有关凡·高(1853—1890 年)的生平与作品的专著,以时间为轴讲述了凡·高孤独、悲情又坎坷的一生。
本书共有六章,包含了871 幅珍贵画作,图文并茂,印刷精美,许多珍贵手稿及草图均为首次出版。书中不仅有对凡·高生平的生动记录,还有详细的作品介绍和赏析,此外,还大量引用了凡·高与亲人、朋友之间的书信内容,尽最大可能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凡·高,带读者走近凡·高充满悲剧色彩的一生。
英戈·沃尔特(1940—2007 年)生于柏林,在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和慕尼黑从事中世纪研究和文学与美术史的研究。他出版了大量关于中世纪、19 世纪和20 世纪艺术的书籍。沃尔特在塔森出版社出版过多部专著,其中包括《文森特·凡·高》《巴勃罗·毕加索》《20 世纪的艺术》《中世纪著名的手绘稿》等。
瑞纳·梅茨格在慕尼黑和奥格斯堡从事美术史、历史和德国的研究。他于1994 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且已经成为维也纳报纸《标准》的美术记者。他著有很多艺术书籍,其中包括几卷关于凡·高和夏加尔的著作。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即兴 速度 流动 主题 恶魔 精神病院 提奥 自杀 妓女 圣经 德拉克洛瓦 米勒 塞尚 高更 星月夜 尼采 柏格森 乌托邦 记忆 色彩 光 连续性 清晰度 草叶 心境 当下 情绪 自我 即时性 音乐性 和谐 时间 视觉想象 恒定性 象征 物质现实 配色 对比色
评分今日恰是梵高的忌辰。繁花、树杈、草垛、山丘、麦田、农夫、屋舍、小径、向日葵、柏树、星空、太阳...八百多幅铜板彩画的厚重汇编,梵高创作生涯的评述式回顾。鲜明的色彩对比与质朴直率的笔触向所见之眼描绘着梵高看待生命与自然的纯粹和赤诚,将可感受的表达从有形表现中解放出来。但他的一生终究坎坷飘零,贫苦生活之艰辛,局外人的孤独、对艺术乌托邦的狂热执念,以及被世人反复误读的“疯狂”,他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但这却反而让他的色彩和笔触更加炽热,他将自我内心的平静、赤诚、忧郁、躁动乃至挣扎,都用最美好、最纯真的色彩与笔触奉献给世人。他的画不回避极致的孤独和悲伤,但透过他的眼睛,你所见的平静中始终蕴含着炽热的生命力。梵高不需要殉道者的献祭式证明,也不需要评论家的解读,他的作品本身便是他赤子之心的伟大注解。
评分德国人写的书,就像一篇700多页的文学论文,严谨而信息量巨大,非常适合作为收藏,给梵高爱好者作为探究用。缺少文学性和可读性,有点辜负了那么多页的文字,但的确把他生平说明白了。梵高真的就是个“赤子”啊。7年时间画了700多幅绘画,平均3天就有一次创作,怪不得在世界那么多地方都能看到他的画。以前只知道他是印象派大师,后期疯了自杀了,看了书才知道即使一个流派每个艺术家之间的理念都很不同,甚至是背道而驰的,知道他为何创造之后比看到画作的技法或创新更让人感动;他的疯狂也不止来源于疾病,他自杀甚至也不止因为疯狂,他太复杂了,也太真诚。
评分便携。编者对梵高自杀提出一个令人脑洞大开地解释:为了让作品大卖,以死成名。
评分修行5th,绝佳传记,与史蒂芬奈菲《梵高传》各有千秋,《梵高传》侧重梵高生平,集中攻其来往书信等史料,尽可能的还原梵高人生细节,宁滥勿缺不厌其烦,并就梵高死因给出了惊人的推断。此书制作更加精美,梵高大小八百余幅画作高清呈现,且作者对梵高理解深刻,不重细节而重关键,分析作品与心理鞭辟入里,对应画作为佐证论证严谨,读来真是十足的享受,只是作者仍恪守梵高自杀论,然而之前他洋洋洒洒的分析却极为明确的指向非自杀论,一个以艺术为宗教,善良无比希望靠作品感染提升他人的画家,在创作欲望井喷,刚刚被深爱侄子的出生感动的对人间充满热爱的时刻,怎么会用那么笨拙低效的方式选择死亡?如果把《梵高传》的细致生平描述与极为契合本书的非自杀论结局融入此书,将得到一本怎样的杰作啊!日后推荐梵高传记,我必将两本齐推,方得完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