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書紀》記載,佛教於欽明天皇十三年(552)由百濟傳入日本,在經曆瞭初創期的崇佛滅佛的麯摺後,從中央到地方,逐漸深入人心,佛教故事集也應運而生,最早的為成書於9世紀初的《日本現報善惡靈異記》(以下簡稱《靈異記》)。《靈異記》的編撰者奈良藥師寺僧人景戒在上捲序中稱:“昔,漢地造冥報記,大唐國作般若驗記。何唯慎乎他國傳錄,弗信恐自土奇事 。”這裏提到的《冥報記》為我國唐代唐臨於高宗的永徽年間(650-655)的佛教故事集,多為因果報應類故事;《般若驗記》指的是唐孟獻忠所著的《金剛般若經集驗記》,成書於玄宗的開元六年(718),收集瞭《金剛般若經》的靈驗故事。景戒對當時的日本人隻信奉“他國傳錄”,而對“自土”(本國)的奇事不聞不問的現象感到憂慮,纔編撰瞭這個故事集。在下捲的序文中,景戒結閤佛教正像末法的說法,對日本的佛教史作瞭概括。釋迦入滅後的五百年或一韆年為正法,正法之後的五百年或一韆年為像法,像法之後的一萬年為末法。在日本,一般認為是於1052年進入末法時期的,然而按照景戒的計算,佛教進入末法時期幾乎與佛教傳入日本時期相同。關於這一計算的含義,目前學界一般認為景戒是為瞭強調,末法時期的佛教在印度、中國已經走嚮衰微,傳入日本無疑是為瞭實現新的發展。換言之,日本是能夠使佛教在末法時期得到新的發展的靈異之地,充分體現瞭景戒在佛教信仰上的“自土”(本國)意識。
《今昔物語集(本朝部插圖本)(上下)》是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間傳說故事集,共三十一捲。因每捲開頭皆有“今昔”之字,故書名稱“今昔物語集”。內容包括佛教故事與世俗故事,前者係說明佛教信仰之功德與因果報應之思想,後者則敘述曆史人物之逸事與孝子、烈婦等道德故事。此外,尚有文藝愛情、生靈、怪物、狐狸、仙人、盜賊等各種傳奇故事。每一則故事皆含有通俗處世教訓之寓言。
此物語係相對於當時廣泛流傳有關貴族社會生活之物語及正統王朝文學之日記類而撰,故為瞭解當時逐漸抬頭的武士與庶民生活、思想之重要資料,且為後世鐮倉時代之宇治拾遺物語與古今著聞集等說話文學之創作源泉。《今昔物語集(本朝部插圖本)(上下)》對於後世文學之流傳,具有極重要之地位,若以其集說話文學之大成的性質而言,則更具世界文學之價值,故被視為文學素材之寶庫。
人长大了看看自己小时的文章,常常是苦笑--太幼稚。而偶有可以入眼的在当时看就是极品了。 今昔物语恐怕也是如此。三大本全是些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每篇结尾不是宣扬佛法就是劝人行善 。不考虑这个尾巴,读来也是有趣的,文字很流畅,对人物官职的注释没发现什么错误...
評分古时,在日本有一本书,这本书讲了一千多个故事,每个故事的开头都是“古时,……”,所以这本书被命名为《今昔物语》。“古时”是个非常好的词语,虽然从口感上说,说成“古时候”可能会更好。“古时候……”,很多神话、民间故事都是这样开头的;夏天黄昏的某个竹影院落里...
評分http://blog.163.com/stevenzh1189/ 花了一个周末的时间读完了厚厚三巨册的《今昔物语》,可谓是与此前阅读《竹取物语》、《伊势物语》及《源氏物语》完全不同的新的物语阅读体验。《今昔物语》又称《宇治大纳言物语》,相传为日本平安时代大纳言源隆国所作。原书由三十一卷...
評分语句.行文,都是典型的日本轻巧精致的风格,读过一些,忘了很多。但大概是极喜欢的。感觉真要磨练人的文笔,看这类书,收益是很大的。去看看吧。
評分如果說中國古代《詩經》寫了民風國風,那麼《今昔物語》則更多側重於日本古人的心性。 基本每一個故事後面都要加那麼一句話“大概這就是前世因所致今世之國罷了”。 也許大家讀起來覺得沒有我國古文那種很強的說理性,《過秦論》、《阿房宮賦》甚至《詩經》都是爲了強調作者...
已被人藉走一本,有藉而無還矣
评分比周作人版本略全一點點
评分高中時圖書館有這部,曾在某個暑假藉迴傢粗略翻過,現在能想起的隻有些“母夜叉”什麼的關鍵詞。不過高中的圖書館僅僅兩層,竟有全套李碧華、張愛玲以及各個武俠大傢,讓我很早就和這些靡靡小說相遇,也真不可謂不神奇。
评分個人覺得還是這一版最好
评分誌怪部分是真好看。在序言裏看到瞭人文社和新星社的一樁公案,不知說什麼好。雙十一要買一套人文社的版本。感謝北京編譯社七八位不知名譯者,感謝張龍妹老師校訂。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