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印論史

中國古代印論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書畫齣版社
作者:黃惇
出品人:
頁數:405
译者:
出版時間:2018-7
價格:138.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4791799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篆刻
  • 藝術史
  • 藝術史
  • 至愛書
  • 2019藝術史
  • 2018
  • 中國古代史
  • 印學
  • 篆刻
  • 印論
  • 曆史
  • 文化
  • 藝術
  • 研究
  • 中國古代文化
  • 學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中國古代印論史》初版於1994年,是該領域的開山之作。作者從曆史和理論高度,爬梳各類印論資料,用文獻及實證方式,構建打通瞭印論史上的諸多環節,諸如“筆意錶現論”與“印從書齣論”的關係,“印從書齣論”與“印外求印論”的關係,解決瞭一些印學史上的問題。同時,基於作者自身在篆印方麵的大量實踐,此書對篆刻藝術研究者和學習者更有藉鑒意義。作者又經二十餘年之積纍,補充瞭新資料,增加瞭新圖版,對一些說法做瞭修正。此次修訂版,體現瞭作者的最新研究成果。

著者簡介

黃惇,1947年3月生於江蘇太倉,祖籍揚州。1982年9月考入南京藝術學院美術係,1985年6月獲文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任教。從事教學、創作與理論研究。2003年、2009年連續兩屆擔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藝術學)評議組成員。現為南京藝術學院教授,藝術學、美術學博士生導師,南京藝術學院研究院副院長、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研究所所長、南京藝術學院藝術學理論(一級學科)帶頭人,《藝術學研究》學刊主編。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傳統藝術史、中國書法(篆刻)史論等。任中國書法傢協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西泠印社理事,江蘇省美術館藝術鑒定顧問,滄浪書社社員,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並聘為東南大學、西南大學、蘇州大學、暨南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央戲劇學院、河南大學、河北大學、山東藝術學院高校等兼職教授,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與中國篆刻藝術研究院研究員。

圖書目錄

《中國古代印論史》修訂本自序
寫在黃惇先生《中國古代印論史》修訂重版之際
序言
緒論
第一節 係統研究中國古代印論史的目的
第二節 古代印論史的對象和範圍
第三節 古代印論史的分期
一、印論史上的萌生期——元代
二、印論史上的成熟期——明代後期
三、印論史上的發展期——清代
第一章 元代的印論
第一節 元代印論史前史——由書畫鑒藏印和集古印譜産生的印章審美意識
第二節 趙孟頫的《印史序》與漢印審美觀的確立
第三節 吾衍《三十五舉》及其在印論發展史上的地位
第四節 趙、吾影響下的元代文人印章審美觀
一、集古印譜序跋
二、由楊維楨《方寸鐵誌》等所載硃珪的資料窺及元代後期的文人印章審美觀
三、鎦績的《霏雪錄》及關於王冕的評價
第二章 明代的印論
第一節 明代印論發展的諸因素
第二節 顧從德的集古印譜與“神跡心畫說”
第三節 明代印論的標幟:周應願《印說》
一、以刀刻印的創作論
二、創作論的展開——印與詩、文、書、畫的通感
三、“印品說”與創新觀
四、印章美學的開拓
五、《印說》的價值、影響、流傳及其成書時間
第四節 明代印學理論的歸納、規範和深化
一、簡明的印學總綱——甘暘的《印章集說》
二、篆刻技法的理論化——徐上達的《印法參同》
第五節 萬曆時代有影響的印章美學觀
一、瀋野的“自然天趣說”
二、楊士修的“印如其人說”與風格論
三、硃簡的印章“筆意錶現說”
四、傳神說
五、感興說
六、學養論
七、入古齣新論
第六節 關於印字取材的正謬之爭
第七節 品格說與印章批評框架的建立
一、明代印章批評的特徵
二、品格說
1、印品
2、《印談》《印經》《印學正源》中的批評標準
3、《印母》中的品格說與印章批評框架的完善
第八節 由《印藪》引齣的對擬古主義和形式主義的批評思潮
第九節 硃簡的印章藝術流派說
第三章 清代的印論
第一節 清初印論發展的概況
第二節 周亮工《印人傳》及其印章流派革新觀
一、己意說與本色說
二、同期詩歌流派與印章流派的比較
三、《印人傳》中的流派問題
第三節 秦爨公《印指》中的“氣”“生趣”“色澤”
第四節 袁三俊《篆刻十三略》中的審美感受
第五節 印章技法論的新發展
一、許容的“用刀十三法”
二、張在辛《篆印心法》
第六節 清代中期的印論匯編
一、《印文考略》一係
二、《續三十五舉》一係
第七節 印論中的考證傾嚮及對印章審美認識的開拓
一、在印章考證中獲得新的印章審美認識
二、程瑤田《看篆樓古銅印譜序》與古璽認識的突破
第八節 清代印論中的美學命題
一、石濤的“一體說”
二、王文治的“性情說”與翁方綱的“質厚說”
三、程瑤田的“真”說
第九節 浙派印款中的審美取嚮
一、重視創作思維活動的審美取嚮
二、突破漢印審美觀的多元審美取嚮
三、金石學刺激下齣現的“印外求印”傾嚮
四、“不計工拙說”與寫意思想
第十節 印學叢書的問世
第十一節 印從書齣論
一、鄧石如與“印從書齣論”的緣起
二、魏稼孫關於“印從書齣論”的錶述及其影響
第十二節 印外求印論
一、趙之謙與“印外求印論”
二、“印外求印輪”的發展
三、關於“印中求印”與“印外求印”的辯證總結
第十三節 趙之謙的巧拙論辯和對徽、浙兩宗的批評
一、圍繞吳讓之印章審美觀的巧拙論辯
二、因趙之謙巧拙論辯引起的反響
附錄 僞托何震的《續學古編》辨訛
後記
人名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斷貨25年,修訂版再版瞭!不要再說買不到,現在沒藉口瞭,印章學經典,人手一冊,必須的!

评分

此書不僅有開拓之成就,且以其研究之深刻,至今日仍然是相關領域印人、學者不可不讀的書。為使實踐能更好發展,理論內涵更應該與之相輔相成。印章背後的思想脈絡,總需有人不斷深入研究和總結,纔不會讓這古典藝術混沌跌撞地前進。

评分

斷貨25年,修訂版再版瞭!不要再說買不到,現在沒藉口瞭,印章學經典,人手一冊,必須的!

评分

此書不僅有開拓之成就,且以其研究之深刻,至今日仍然是相關領域印人、學者不可不讀的書。為使實踐能更好發展,理論內涵更應該與之相輔相成。印章背後的思想脈絡,總需有人不斷深入研究和總結,纔不會讓這古典藝術混沌跌撞地前進。

评分

此書不僅有開拓之成就,且以其研究之深刻,至今日仍然是相關領域印人、學者不可不讀的書。為使實踐能更好發展,理論內涵更應該與之相輔相成。印章背後的思想脈絡,總需有人不斷深入研究和總結,纔不會讓這古典藝術混沌跌撞地前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