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的踪迹

影像的踪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言实出版社
作者:徐刚
出品人:
页数:243
译者:
出版时间:2016-6-1
价格:34.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1711871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电影
  • 文化研究
  • 電影研究
  • 電影
  • 社會學
  • 社會
  • 电影评论
  • 电影研究
  • 摄影
  • 影像
  • 艺术
  • 文化
  • 历史
  • 记忆
  • 视觉
  • 记录
  • 观察
  • 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影像的踪迹:当代电影的文化政治阐释》内容简介:中国言实出版社是国务院研究室主管主办的出版单位,主要出版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的研究成果及其相关的辅导读物,曾获得中国政府出版奖、“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奖、中国图书世界馆藏影响力100强等荣誉。近两年,我社推出“全民阅读精品文库”系列丛书,集国内百余位名家,百余部名作,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为了更好地引导、推动全民阅读,特推出此套文学批评系列丛书。入选本丛书的作者,均为当代中国文坛较为活跃、较有影响、较有实力的青年文学评论家。

作者简介

徐刚,1981年生于湖北,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中国现代文学馆特邀研究员,出版有著作《想像城市的方法》,评论集《后革命时代的焦虑》。

目录信息

自序//1
第一辑影史探问//1
“十七年”反特谍战电影中的城市空间//2
“十七年”电影中的“上海姑娘”//15
“十七年”家庭情节剧的妇女解放主题//32
第二辑影坛概况//53
近年来“主旋律”影视的流变及其文化分析//54
华语商业“大片”中的“文化软实力”问题//69
“北进”及新世纪香港喜剧电影的流变//83
从《全民目击》与《小时代》看电影的价值观问题//97
从《天注定》和《白日焰火》看电影里的“中国故事”//102
第三辑港台影像//107
《老港正传》与当代香港的精神认同//108
《色·戒》:革命的激情与主体的幻象//115
《东邪西毒》:记忆的“修复”与历史的“终极”//125
《岁月神偷》与香港怀旧电影//140
《一代宗师》:一堆华美的碎片//149
第四辑 内地影风//153
《非诚勿扰》与冯小刚的“广告经济学”//154
《南京!南京!》:一场未遂的历史对话//162
《唐山大地震》与“中式苦情戏”的意识形态症候//175
《钢的琴》的“喜剧性”:兼谈一种喜剧风格//184
《白鹿原》:景物拼贴与文化自恋//191
第五辑电视文化//199
“小沈阳”:“后严肃”时代的“文化英雄”//200
《我的团长我的团》:启蒙历史困境与“生命政治学”//209
“后《潜伏》时代”的“谍战剧”观察//216
从“本山退出”看“春晚”的小品困局//225
《蜗居》:中产阶级的“贫困”与时代的精神状况//234
跋//241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影坛概况就必须得评《小时代》。

评分

之前就剩几篇影评,一直没看,要我说,用询唤这种意识形态分析《色戒》就特别没劲,如果说这个是作者多年写作合集,到他说自己要告别还情有可原。最喜欢的是十七年那几篇,具体为什么,俺也不知道。/在看短评:试图一天读完明显不可行。小说还好,这种书读到这会已经出现生理厌恶了。是我看完给朋友摆被敲脑袋的那种批评。所以作者说他出这本书是为了告别电影也能理解了。谈到的《小时代》现象有点意思:大量的电影其实根本不值一评,因为无论是批判还是吹捧,都将在这传媒的时代迅速沦为热卖的商业产品的宣传词。学了一个新东西,以前的风尘女子叫烟花女儿

评分

评影坛概况就必须得评《小时代》。

评分

作者出书是为了告别电影研究这个“奢侈的事业”,他说电影的文化研究时常因为阐释的自圆其说而放弃了电影本身的美感和艺术性。深有同感。文化研究这一套话语本来就不是艺术本体论的,攫取自其它学科,自然在当下容易走向社会学、心理学等其它学科。我需要的是一种电影学的自给自足,这需要更多的向心力和努力。后面单一的个案剖析带着时效性,有些成为理论的演绎或者引经据典的刻意。询唤客体的阐释逻辑、商业电影与艺术电影的观念区分等太表面化;我与作者的电影艺术成就的评价标准相左(所谓艺术电影和商业电影的分立、“通三学”)。而且出乎意料的是作者将王家卫剔除“作者电影”身份而归类于“媚俗艺术”行列并大肆批判(立论不敢苟同但钦佩其鲜明的立场)。电影学的研究一直有这么多条分叉的小径,我希望走向一条离它更近、更体现主体的。

评分

《一代宗师》这篇有些莫名其妙,不仅和“文化政治”没有丝毫关系,其用来评判电影艺术标准的所谓“通三学”也让人难以苟同。另外对一些当代华语电影的观点依然没有逃离出传统的“后殖民批评”那一套,缺乏创新和独到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