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川幸次郎(1904-1980),毕业于京都大学的中国语学文学专业。文学博士,国立京都大学名誉教授,东方学会会长,中国文学和历史研究专家。他的代表作有:《元杂剧研究》《新唐诗选》《杜甫诗注》《宋诗概说》《元明诗概说》等。
本书概述宋元明诗的发展历程,大约有两项背景,一是唐宋变革论和宋代近世说,二是中国文学史以“诗文”为主流的史观。前者使得吉川先生尤其重视市民在诗史中的作用,后者使得他对近代以来过于强调词、戏曲和小说等文体的态度有所保留。特别是后者,跟目前国内文学史的史...
评分本书概述宋元明诗的发展历程,大约有两项背景,一是唐宋变革论和宋代近世说,二是中国文学史以“诗文”为主流的史观。前者使得吉川先生尤其重视市民在诗史中的作用,后者使得他对近代以来过于强调词、戏曲和小说等文体的态度有所保留。特别是后者,跟目前国内文学史的史...
评分本书概述宋元明诗的发展历程,大约有两项背景,一是唐宋变革论和宋代近世说,二是中国文学史以“诗文”为主流的史观。前者使得吉川先生尤其重视市民在诗史中的作用,后者使得他对近代以来过于强调词、戏曲和小说等文体的态度有所保留。特别是后者,跟目前国内文学史的史...
评分本书概述宋元明诗的发展历程,大约有两项背景,一是唐宋变革论和宋代近世说,二是中国文学史以“诗文”为主流的史观。前者使得吉川先生尤其重视市民在诗史中的作用,后者使得他对近代以来过于强调词、戏曲和小说等文体的态度有所保留。特别是后者,跟目前国内文学史的史...
评分本书概述宋元明诗的发展历程,大约有两项背景,一是唐宋变革论和宋代近世说,二是中国文学史以“诗文”为主流的史观。前者使得吉川先生尤其重视市民在诗史中的作用,后者使得他对近代以来过于强调词、戏曲和小说等文体的态度有所保留。特别是后者,跟目前国内文学史的史...
1.重诗,重元以后诗歌中市民的作用。 2.苏轼扬弃悲哀。
评分宋诗脱离悲哀,重写实与日常,抒情有度,涉人生哲学。
评分不是面目端严的文学史,而是软语商量的语气,如亲炙其点拨,一派纯粹温和到底;舍得大篇幅进行文本分析,与理论相接济(这与理论阐发压倒文本分析的文学史又不同了);以为宋诗之特色在扬弃悲哀,这种情绪性的、着眼人生态度的论定真是罕见;恢复中国文学史的诗文主流,功莫大焉;错字略多,审校不严。
评分略读
评分只读了宋诗部分,一些论断还是很有启发性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