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佇立於中國的大地山河之上,曆韆百年而巍然依舊。它不僅是古老的遺跡,更具有政治和文化的象徵意義。20世紀之初,在帝製解體與列強入侵的背景下,尤其是在抵抗日本侵略戰爭的過程中,長城逐漸從物質性的邊防工程,轉變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徵。
長城現代意義的觀念轉變究竟是如何發生的?與現代視覺圖像的傳播方式(攝影、漫畫、版畫等)有著怎樣的具體聯係?作者搜集近兩百幅國內外的珍貴圖像材料,在美術史和視覺文化的範圍內討論長城圖像的生産與傳播,以及民族話語如何通過圖像得以有效錶達,為理解20世紀中國文化史提供瞭一個新的視角。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圖像即是一種能夠發齣聲音的曆史文本,又是具有獨立文化邏輯的視覺語言;它們是曆史的圖像,本身也足以構成一部圖像的曆史。”
评分開篇以長城實用性的古今之彆入手,再到作為疆界和民族精神象徵的長城,至少在我讀來是想以此建立一種視覺觀念史,背後關聯的是現代中國民族國傢建構曆程,作者專攻美術史,沒有在這一層上麵深挖,但圖像的解讀倒也足夠清晰瞭。三、五、六章都挺有意思的。
评分資料真的太多瞭 (ノへ ̄、)
评分從古國之廢墟到“血與肉”築成的新長城,作者在本書從視覺的角度討論瞭長城在生産、傳播中的形象與錶達。角度新穎,但遺憾的是字裏行間中透露齣作者對於理論與材料的駕馭不足,在理論與論述相結閤時非常生硬。很多的論述不關痛癢,甚至完全可以被歸類成腳注標注即可,作者的行文太拖遝瞭。
评分美術專業齣身,寫成這樣一部曆史類著作已經不容易瞭。但是既然是K字頭,沒有參考書目是怎麼迴事兒???第五章跟長城沒有太大關係。1933,1935,1937長城象徵意義的變化。主要看其中的圖像分析部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