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的变更:新报刊史书写

范式的变更:新报刊史书写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作者:黄旦
出品人:
页数:194
译者:
出版时间:2018
价格:CNY 5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13186546
丛书系列:“传播与中国”研究文丛
图书标签:
  • 新闻史
  • 传播学
  • 黄旦
  • 文集
  • 微信讀書
  • 历史2-社会
  • 博士论文
  • 报刊史
  • 范式
  • 书写
  • 新闻史
  • 文化研究
  • 媒介变革
  • 历史叙事
  • 文本分析
  • 社会变迁
  • 知识生产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团队这几年对于新报刊史书写探索的文集结晶。其中包括:晚清民间的传播网络、晚清电报技术及其影响、电话与上海的关系,上海小报与游戏场空间的互为渗透和构成,揭示上海《申报》如何推动义赈的展开,民国的报刊与共和的想象等。

作者简介

黄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外新闻传播思想、媒介与社会。近著有《传者图像:新闻专业主义的建构和消解》。现正在进行的主要课题为《中外传播思想史》。

目录信息

内容提要
前言
范式的变更:新报刊(媒介)史书写
18世纪中国的新闻与民间传播网络 ——作为媒介的孙嘉淦伪奏稿
再造“中心”:电报网络与晚清政治的空间重构
作为关系的新闻纸:《申报》与晚清义赈
报纸革命:1903年的《苏报》 ——媒介化政治的视角
报刊与政府关系的重组:报律风波中的共和想象
旗灯·钟楼·电话:火警媒介与城市空间
空间与媒介交织中的游戏场娱乐:大世界与《大世界》报(1917-1927)
消失的陌生人:《新民晚报》与上海日常生活空间中的社会交往(1949-1966)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几篇论文都在《新闻与传播研究》上刊发过。作为“声景”的火警媒介,参与城市空间的传播媒介,作为政治想象的新报刊,“媒介化”和传播学视野下的新报刊史研究大有可为,也让新闻史更像新闻传播学的研究,而不是独立的学门。期待早日看到更完整的作品:)

评分

学习写法

评分

论述力度不够,只是对报刊新闻做了最浅层次的解读,有些结论下的太过匆忙。论文的引用往往只是一两句话,抽离了原文的论述语境。

评分

质量参差不齐

评分

论述力度不够,只是对报刊新闻做了最浅层次的解读,有些结论下的太过匆忙。论文的引用往往只是一两句话,抽离了原文的论述语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