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就是目前为人所知的小说--《香水》。
这本书是我小时候购得,很明显出于商业目的,出版商将原书的副标题改为媚俗的正标题--《杀人狂》。
出于对目前流传的某华翻译版的不满,我在豆瓣上添加了这本书。并且将这本书扫描成电子版。具体请见: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072519671_2_1.html
向我喜欢的作者和译者致敬。
(Patrick Süskind,1949年3月26日 - ),德国当代作家、剧作家及电影编剧家。
聚斯金德在1949年3月26日出生于德国慕尼黑近郊史坦伯格湖湖畔的安巴哈(Ambach am Starnberger See),父亲是一名记者,除了曾于慕尼黑大学研习中古及现代史外,他也曾在法国的普罗旺斯埃克斯(Aix-en-Provence)求学过。
身为国际畅销作家的聚斯金德早在求学时就开始尝试散文与电影剧本的创作,1981年时他以单人舞台剧本《低音大提琴》(Der Kontrabass)开始受到注目,但真正让他享誉国际的却是1985年出版的小说《香水》(Das Parfüm),是本拥有27种以上语文译本的畅销作品。
聚斯金德现居于慕尼黑与巴黎,并从事电影剧本的创作工作。虽然他是位知名度很高的作家,但却以行事低调甚少愿意接受访问而出名。
几年前看的这个小说,看了豆瓣上的评论,有些不平,抒发抒发。 当他们后来敢于这么做,起先是偷偷地、后来则是完全公开地相互对现时,他们不禁破涕为笑。他们感到特别自豪。他们第一次出于爱而做了一点事情。 这是小说的结尾。 聚斯金德实在太酷了,因为他把所有的矛盾、隐...
评分一、关于电影 如果不是达斯汀·霍夫曼说他演这部电影觉得很过瘾,我是绝不会去买《香水》来看的,主要是它的那个副题把我吓着了——“一个谋杀犯的故事”。我不是很喜欢凶杀、悬疑、闹鬼的电影,能不看尽量不看,虽然这样可能漏看很多好片子,但是,电影拍了一百多年,有那么...
评分昨天写到《面纱》,说起电影与原著的不同,最近还读了另外一本书的原著,也就是《香水》。 不是刻意要对电影和文字进行比较,但是,很显然,大部分的电影改编,由于缺失大量文字中所独有的细节性的描绘,都会显得比较乏味和失败。能够超越原著的电影改编作品屈指可数,像《肖申...
评分一 格雷诺耶嗅觉中的爱与被爱 “人可以在伟大之前、恐惧之前、在美之前闭上眼睛,可以不倾听美妙的旋律或诱骗的言词,却不能逃避味道,因为味道和呼吸同在,人呼吸的时候,味道就同时渗透进去了,人若是要活下去就无法拒绝味道,味道直接渗进人心,鲜明地决定人的癖好,藐...
原来电影的结尾是改过的。
评分⑤2010.01-04
评分图书馆已经清了,没淘到,真可惜。
评分通行本的《香水》和这个译本一比,真是臭鱼和香水的差距。中文写到这个份上,方可谓活色生香。
评分电影原著。《香水》的另一个译本,而不是《天生杀人狂》。 似乎译笔更好懂点。 看久了不太喜欢原来小说的写作风格,原著极尽铺陈描写之能事(含内心活动),我竟觉得有点“汉赋”的意思。对于不习惯的读者来说,太繁复啰嗦;对喜欢的读者来说,细腻得像香水的味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