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余光中先生生前最后一本亲自审订的散文集,展现了先生对故园与人生的思考与怀恋。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乡愁是心头的月光,但若得遇心安,处处亦可为吾乡。在文学的爱与美中,愿读者可以和余光中一起,体味漂泊人生的酸甜苦辣,看心灵丰盈者在暮年的沉静与洒脱,寻找生命的真谛。
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这是“乡愁诗人”余光中先生一生的注脚,也是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最后归宿。
余光中(1928—2017)
1928 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余光中一生致力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其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他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他的文学造诣深厚广博,是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批评家和翻译家。
现已出版诗集 21 种,散文集 11 种,评论集 5 种,翻译集 13 种,共计40 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对于余光中先生,我们一定不陌生,一首《乡愁》感动了多少中外读者,远离故土的游子听来豁然泪下。去年年底,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9岁,想他在另一个世界里,定能再无乡愁。这是我在余光中先生去世之后,第一次阅读他的文字,本书名为《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是余光中生前亲自...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文字不错
评分可能因为深处不同的时代,也没有体会过背井离乡,所以很难对作者的乡愁感同身受,比较让我触动的部分是写他与妻子女儿之间的往事的部分,亲情总是让人更有感触,后半部分的参观西敏寺之类的游记读起来有点没有味道。
评分终于看完了!大概与余先生诗人的身份相关,散文中难以抑制地发散许多奇思妙想,也使散文读起来格外累人。加上文章主旨大抵是乡愁,乡愁的部分显然倾注了更多情绪心力,虽然稍显用力过猛;相较之下,第二章中的文学评鉴就不那么生动了,大概我还是适合读汪曾祺。
评分终于看完了!大概与余先生诗人的身份相关,散文中难以抑制地发散许多奇思妙想,也使散文读起来格外累人。加上文章主旨大抵是乡愁,乡愁的部分显然倾注了更多情绪心力,虽然稍显用力过猛;相较之下,第二章中的文学评鉴就不那么生动了,大概我还是适合读汪曾祺。
评分“如果脚步是秋天的落叶,年复一年,季复一季,则最下面的一层该都是我的履印与足音,然后一层层,重重叠叠,旧印之上覆着新印,千层之下,少年的履迹车辙,只能在仿佛之间去翻寻。”——《思台北,念台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