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不远,因为热爱。
★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这都是关于新疆的真实,也构成了我们认识新疆和了解中国的两个视角
★让从新疆来的人,为你讲述到新疆去的人们
★民族差异和空间距离并不是障碍,因为新疆是一片梦想实现之地
★白岩松:看新闻时,新疆有时很远很陌生;看这本书时,新疆却很近很熟悉!
-------------------------------------------------------------------------------------------------------
延续纪实风格和对个体命运的关怀,通过建国以来历代“到新疆去”的人们,讲述时代变迁和新疆这六分之一国土的美丽与神奇、多元与包容。
到新疆去,是一种人生选择。为什么去?怎样去?去了以后又有怎样的人生故事?又是因为什么永远留了下来?这是一个又一个普通却不平凡的梦想和故事,足够打动每一个人的心。
-------------------------------------------------------------------------------------------------------
他们到新疆去各自有着不同的理由:事业、爱情、自由、回家……他们的故事,是新疆的美丽与神奇、多元与包容的有力见证。也让我们明白:民族差异和空间距离并不是障碍,而新疆,是一片梦想实现之地。
这是一部纪实图文作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至今,憧憬、热爱新疆的人们,在新疆奋斗和生活的故事,其中包括文化部原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全国政协委员杨敏德,姚明的恩师、新疆男篮主教练李秋平,上海援疆医生彭晓春等三十一位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
库尔班江·赛买提,上海江汗格文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资深纪实摄影师,独立制片人,导演,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北京“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2014年中国“年度优秀青年摄影师”,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客座教授,美国威廉·帕特森大学访问学者;参与拍摄了《舌尖上的中国2》《自然的力量》《森林之歌》《丝路:重新开始的旅程》《时尚圈》《牦牛》等多部纪录片。出版社图文集《我从新疆来》《我从哪里来》,被国内众多大学及美国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常春藤高校收藏。作为总制片人、总导演和总策划拍摄制作大型纪录片《我从新疆来》《我到新疆去》。
三年前,《我从新疆来》曾经给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新疆,讲述了普通新疆人的故事,引发了大量读者和舆论的关注。三年过去了,作者库尔班江再次给读者带来了这本《我到新疆去》,当然更重要的是同名的纪录片同时推出,纪录片可能是更受观众欢迎吧! 这本《我到新疆去》延续了上...
评分这本书是翻完的,说实话这种讲片子的书,你很难脱离影片本身去读书。 托生于纪录片的《我到新疆去》,大部分算是同期声整理。如果真的对这个主题感兴趣,我建议一定要去看纪录片,只有在镜头里,你才能领略天山脚下的长河落日、塔格拉玛干沙漠的大漠孤烟、卡拉库里湖畔变奔腾的...
评分 评分现在很难谈论新疆。 前几年,形势还不像现在这样严峻的时候,库尔班江赛买提出过一本《我从新疆来》的摄影书,拍了很多到内地去的新疆人的照片,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于是,时隔几年,他又出了这本书,,仍然有摄影,但主要内容是口述史,是文字,讲述者则与上次相反,是一批从内...
评分我对《我到新疆去》这本书感兴趣是因为几年前我买过《我从新疆来》,而我能看《我从新疆来》的理由绝不是因为对新疆的好奇,我的好奇心没有那么重,令我下单买书的原因仅仅是因为看到了尼格买提在微博上的推荐,没办法,有时候名人效应还是非常重要的。我读过《我从新疆来》后...
值得一读,但总觉挖掘得还不够深入。相比起前一本《我从新疆来》,过多注重人物的身份与典型性了,几乎没有普通人(比如去新疆采棉花的工人)出场,叙事偏宏大而缺乏丰富动人的细节,仅仅说“新疆很好,新疆人也都很好”是不够的——不过这可能也反映出某种群体潜意识,人们说话似都接受了官方话语的套路。
评分今年就去!
评分感觉相比《我从新疆来》在深度上有不小的倒退,可能是主打援疆题材,但即使这个角度上也缺少了很多声音,而且已经完全不谈社会问题了,比较喜欢的两篇是陈宗振和王蒙。
评分感謝出版社贈書。顯然,口述史文字表現力遠不如影像傳媒。我遇到的新疆人和去新疆的口裡人都超讚;但必須注意此書所選典型形象灌注的意識形態和國家話語filtered太過,瀰漫著新聞聯播式幸福,過得一般的普通人是不是就不配出場?#讀一把#043
评分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