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釋學與新仁學

《論語》解釋學與新仁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作者:李幼蒸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
出版時間:2018-3-15
價格:259.8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0253718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國學
  •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
  • 論語
  • 解釋學
  • 李幼蒸
  • 新仁學
  • 思想史
  • 哲學
  • 論語
  • 解釋學
  • 新仁學
  • 儒學
  • 中國哲學
  • 思想史
  • 文本研究
  • 倫理學
  • 傳統文化
  • 學術著作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論語》作為幾韆年來人類精神文明史上一部重要的現世人本主義方嚮的民族倫理信仰經典,因其內具的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精神,在全球化的今日顯示齣瞭一種與現代科學精神和人道主義充分一緻的思想傾嚮。作者基於60餘年來有關中西人文學術及理論研究的總結與體驗,在曆代學者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根據現代曆史解釋學和歐陸符號學等方法論,對《論語》的仁學思想的原始意義和現代意義做瞭全新的闡釋,並特彆指齣《論語》仁學思想應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文科學現代化發展的重要倫理認識論前提之一。

本書首先對相關研究的背景和原則提齣瞭長篇的理論分析導論,而在其後的正文部分則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逐章逐段地對《論語》大部分重要文句的原始義理及其當代意涵做瞭詳細疏解。本書不僅揭示瞭《論語》具有的永恒民族性的倫理學價值,而且闡發瞭《論語》對未來世界精神文明發展方嚮極具啓示性的價值觀導嚮意義。

本書論題由兩部分構成:仁學的原始人格學結構(作為“學”的人生觀)與仁學的現代新實踐方嚮(新仁學)。“論語”錶達的“仁學”為一古代人本主義倫理實踐學係統,此倫理實踐思想分為“內實踐”(永恒三達德人格塑建藝術)和“外實踐”(與時俱進的文化學術發展視野)。仁學在漫長儒教曆史中 的“外實踐”體現為中華傳統學術與精神文化,而在全球化科技工商的新時代其“外實踐”應該體現在現代人文科學領域,此即“新仁學”之意。新世紀以西方人文科學為主的世界人文科學發展麵臨著認識論與價值觀的危機。仁學倫理學將以期側重人本主義、經驗理性主義以促進中國與世界人文科學朝嚮科學理性方嚮發展。本書進而指齣,此一重視經驗科學與人本主義的價值觀與馬剋思關於未來人類精神發展思想具有著基本的一緻性。

著者簡介

李幼蒸,1936年11月11日生於北平。現為旅美獨立學人,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文明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2000年至今),國際符號學學會(IASS)副會長(2004—2014)。曾任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1978—1995)、德國魯爾大學哲學所客座研究員(1990—1997)、法國高等社會科學院(EHESS)短期訪問教授(1990)。曾於1982—2004年期間先後擔任訪問學者於: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哲學係、哥倫比亞大學哲學係、弗吉尼亞大學比較文學中心、斯坦福大學比較文學係,德國慕尼黑大學哲學所、柏林工大語言學所,法國人文科學基金會研究中心(MHS),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符號學中心,日本成誠大學文學院、東京大學英語係,中國香港中文大學哲學所、颱灣大學哲學所、輔仁大學比較文學係等。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導論:《論語》研究背景概述
一、《論語》與仁學産生的曆史環境
1.傳統思想與現代理解間的語言溝通問題
2.古代道德意識的産生
3.仁學思想的劃時代齣現
4.仁學、法傢、儒傢、儒教
5.《論語》與仁學
二、《論語》與仁學倫理學的構成特點
1.原始仁學之構成及性質
(1)基本價值學原則及主體意誌力確立
(2)仁學倫理信仰體係及其實踐方法
2.《論語》指令句的文本呈現方式
3.仁學精神在文化學術史上的功能及錶現
(1)《論語》的儒學讀解和仁學讀解
(2)仁學作為非宗教性的倫理信仰學
(3)仁學的萌發、形成以及發揮作用的諸曆史階段
4.仁學精神及其曆史延存的儒教環境
5.《論語》“作者”之身份及其“寫作”過程
6.《論語》中常見的重要語詞釋義綜述
三、《論語》與仁學倫理學
1.仁學倫理學簡述
2.仁學之“學”的雙功能:認知與信仰
3.仁學實踐論的雙朝嚮性:嚮善與對惡
4.仁學內實踐(三達德關係的結構)與其對象分階
四、儒教曆史上的仁學
1. 儒教與仁學的互動關係
2.儒學與仁學在曆史現實中的“生存混同”與在文化學術上的“功能分離”
五、曆史現實環境與仁學精神實踐
六、古典仁學與新仁學:迴顧與展望
1.原始仁學的永恒曆史存在及其新時代的學術外實踐
(1)原始仁學作為永恒確立的“內實踐”
(2)儒學作為權勢意識形態與仁學作為純粹倫理思想
2.新仁學實踐的時代睏境
(1)仁學倫理學的新反思與新仁學實踐
(2)新仁學的理性主義大方嚮與人本主義倫理信仰學
3.新仁學前景之展望
(1)新仁學與現代學術
(2)人類曆史的平行進程:物質與精神
第二部分 《論語》章句解釋及時代意義闡釋(上)
學而第一
為政第二
八佾第三
裏仁第四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第三部分 《論語》章句解釋及時代意義闡釋(下)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鄉黨第十
先進第十一
顔淵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衛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附錄1 《論語》《孟子》語錄
附錄2 《論語》文本考證研究資料摘選
部分參考資料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作者西學功力深厚,具有高超的理論思維,開創瞭《論語》乃至孔孟研究的一個新範式。可惜,老先生學力過深,許多人可能難以理解這種陽春白雪的解讀方式。

评分

作者西學功力深厚,具有高超的理論思維,開創瞭《論語》乃至孔孟研究的一個新範式。可惜,老先生學力過深,許多人可能難以理解這種陽春白雪的解讀方式。

评分

作者西學功力深厚,具有高超的理論思維,開創瞭《論語》乃至孔孟研究的一個新範式。可惜,老先生學力過深,許多人可能難以理解這種陽春白雪的解讀方式。

评分

作者西學功力深厚,具有高超的理論思維,開創瞭《論語》乃至孔孟研究的一個新範式。可惜,老先生學力過深,許多人可能難以理解這種陽春白雪的解讀方式。

评分

作者西學功力深厚,具有高超的理論思維,開創瞭《論語》乃至孔孟研究的一個新範式。可惜,老先生學力過深,許多人可能難以理解這種陽春白雪的解讀方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