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解释学与新仁学

《论语》解释学与新仁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作者:李幼蒸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8-3-15
价格:259.8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025371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国学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论语
  • 解释学
  • 李幼蒸
  • 新仁学
  • 思想史
  • 哲学
  • 论语
  • 解释学
  • 新仁学
  • 儒学
  • 中国哲学
  • 思想史
  • 文本研究
  • 伦理学
  • 传统文化
  • 学术著作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论语》作为几千年来人类精神文明史上一部重要的现世人本主义方向的民族伦理信仰经典,因其内具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精神,在全球化的今日显示出了一种与现代科学精神和人道主义充分一致的思想倾向。作者基于60余年来有关中西人文学术及理论研究的总结与体验,在历代学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历史解释学和欧陆符号学等方法论,对《论语》的仁学思想的原始意义和现代意义做了全新的阐释,并特别指出《论语》仁学思想应成为中国与世界人文科学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伦理认识论前提之一。

本书首先对相关研究的背景和原则提出了长篇的理论分析导论,而在其后的正文部分则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逐章逐段地对《论语》大部分重要文句的原始义理及其当代意涵做了详细疏解。本书不仅揭示了《论语》具有的永恒民族性的伦理学价值,而且阐发了《论语》对未来世界精神文明发展方向极具启示性的价值观导向意义。

本书论题由两部分构成:仁学的原始人格学结构(作为“学”的人生观)与仁学的现代新实践方向(新仁学)。“论语”表达的“仁学”为一古代人本主义伦理实践学系统,此伦理实践思想分为“内实践”(永恒三达德人格塑建艺术)和“外实践”(与时俱进的文化学术发展视野)。仁学在漫长儒教历史中 的“外实践”体现为中华传统学术与精神文化,而在全球化科技工商的新时代其“外实践”应该体现在现代人文科学领域,此即“新仁学”之意。新世纪以西方人文科学为主的世界人文科学发展面临着认识论与价值观的危机。仁学伦理学将以期侧重人本主义、经验理性主义以促进中国与世界人文科学朝向科学理性方向发展。本书进而指出,此一重视经验科学与人本主义的价值观与马克思关于未来人类精神发展思想具有着基本的一致性。

作者简介

李幼蒸,1936年11月11日生于北平。现为旅美独立学人,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2000年至今),国际符号学学会(IASS)副会长(2004—2014)。曾任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1978—1995)、德国鲁尔大学哲学所客座研究员(1990—1997)、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EHESS)短期访问教授(1990)。曾于1982—2004年期间先后担任访问学者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系、哥伦比亚大学哲学系、弗吉尼亚大学比较文学中心、斯坦福大学比较文学系,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所、柏林工大语言学所,法国人文科学基金会研究中心(MHS),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符号学中心,日本成诚大学文学院、东京大学英语系,中国香港中文大学哲学所、台湾大学哲学所、辅仁大学比较文学系等。

目录信息

第一部分 导论:《论语》研究背景概述
一、《论语》与仁学产生的历史环境
1.传统思想与现代理解间的语言沟通问题
2.古代道德意识的产生
3.仁学思想的划时代出现
4.仁学、法家、儒家、儒教
5.《论语》与仁学
二、《论语》与仁学伦理学的构成特点
1.原始仁学之构成及性质
(1)基本价值学原则及主体意志力确立
(2)仁学伦理信仰体系及其实践方法
2.《论语》指令句的文本呈现方式
3.仁学精神在文化学术史上的功能及表现
(1)《论语》的儒学读解和仁学读解
(2)仁学作为非宗教性的伦理信仰学
(3)仁学的萌发、形成以及发挥作用的诸历史阶段
4.仁学精神及其历史延存的儒教环境
5.《论语》“作者”之身份及其“写作”过程
6.《论语》中常见的重要语词释义综述
三、《论语》与仁学伦理学
1.仁学伦理学简述
2.仁学之“学”的双功能:认知与信仰
3.仁学实践论的双朝向性:向善与对恶
4.仁学内实践(三达德关系的结构)与其对象分阶
四、儒教历史上的仁学
1. 儒教与仁学的互动关系
2.儒学与仁学在历史现实中的“生存混同”与在文化学术上的“功能分离”
五、历史现实环境与仁学精神实践
六、古典仁学与新仁学:回顾与展望
1.原始仁学的永恒历史存在及其新时代的学术外实践
(1)原始仁学作为永恒确立的“内实践”
(2)儒学作为权势意识形态与仁学作为纯粹伦理思想
2.新仁学实践的时代困境
(1)仁学伦理学的新反思与新仁学实践
(2)新仁学的理性主义大方向与人本主义伦理信仰学
3.新仁学前景之展望
(1)新仁学与现代学术
(2)人类历史的平行进程:物质与精神
第二部分 《论语》章句解释及时代意义阐释(上)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述而第七
第三部分 《论语》章句解释及时代意义阐释(下)
泰伯第八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附录1 《论语》《孟子》语录
附录2 《论语》文本考证研究资料摘选
部分参考资料选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西学功力深厚,具有高超的理论思维,开创了《论语》乃至孔孟研究的一个新范式。可惜,老先生学力过深,许多人可能难以理解这种阳春白雪的解读方式。

评分

作者西学功力深厚,具有高超的理论思维,开创了《论语》乃至孔孟研究的一个新范式。可惜,老先生学力过深,许多人可能难以理解这种阳春白雪的解读方式。

评分

作者西学功力深厚,具有高超的理论思维,开创了《论语》乃至孔孟研究的一个新范式。可惜,老先生学力过深,许多人可能难以理解这种阳春白雪的解读方式。

评分

作者西学功力深厚,具有高超的理论思维,开创了《论语》乃至孔孟研究的一个新范式。可惜,老先生学力过深,许多人可能难以理解这种阳春白雪的解读方式。

评分

作者西学功力深厚,具有高超的理论思维,开创了《论语》乃至孔孟研究的一个新范式。可惜,老先生学力过深,许多人可能难以理解这种阳春白雪的解读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