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一本描述古老中国社会风貌的画集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反映了中国的历史、社会、民俗、文化以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本书的插图包括中国的长城、运河、圆明园、景山、午门、虎丘塔、雷峰塔、报恩寺、琉璃塔、金山寺、龙舟、灯笼、宴请、辫子……托马斯·阿罗姆的画作气派恢宏,总体格调类似一幅幅巨大的舞台布景,无论山水还是建筑,氛围都似人间仙境。他对光影的强调,更加深了画面的剧场效果。这些画作的钢板雕刻由不同的雕工完成,工艺精湛,堪称完美无缺。此书出版发行后,成为英国乃至欧洲有名的插图本的中国历史教科书。据传,当时欧洲人关于中国的丰富知识,大部分是从这部书的文字和图画中获得的。
托马斯·阿罗姆,19世纪中叶英国维多利亚风格的建筑师和画家,他参与设计了英国的议会大厦,创建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英国的圣彼得教堂、海伯利教堂、肯星顿公园、斯坦利花园等著名建筑也由他设计,为英国开创了一种新的城市建筑样式。阿罗姆把不同风格和题材的原画当作自己创作的原始素材,再变体为个人风格的铜版画。阿罗姆的画作气势恢宏,总体格调似一幅巨大的舞台布景,无论山水还是建筑,氛围都似人间仙境,他对光影的处理,更加深了画面的剧场效果。
活在当下的我们总是在寻找有关过去岁月的痕迹,文字、书籍、传说、老旧照片、绘画作品等。我们更愿意去探寻,去发现!《西洋镜:一个英国皇家建筑画师笔下的大清帝国》这部影像类作品则是找寻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 打开这本书,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尘封百多年的历史画面随...
评分在今天,我们可以通过摄像摄影等方式记录我们的国家和生活。但是在一百年多前,在摄影技术、印刷技术都还处在较为简陋的时候,想要记录并传播人们的所见所闻,我们所能选择的还是书写与绘画。绘画与摄影不同,绘画无法完美的复刻一瞬间的景象。绘画带有主观性和模糊性,但在缺...
评分 评分清朝,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凭借骁勇善战的八旗士兵,开创了一个比明朝版图更大的帝国。乾隆时期,清朝发展鼎盛,经由西方传教士的介绍,中国文化名扬海外,曾引发欧洲18世纪的“中国风”热潮,欧洲人争相追崇中国元素。然而到了乾隆末期,清朝开始出现颓势,甚至加强了闭关...
评分写的是北江(珠江),确说的东江,末尾又提到飞来寺,又回到了北江,此书不说别的,就此一章,足以证明作者水平极其一般。 其他章节也有不少错误,例如第一章就把澳门错写为厦门,我原以为是翻译或是作者理解不到位,我怀着忐忑的又细细读了几章后,真是无法继续啊。好好的本介绍...
我和家里领导一起翻译的,原文很多对中国的误解或敬仰,适当的修改了下。这本书几乎大部分文字都翻译了,只有最后面的一篇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没翻译。因为那篇确实错漏太多,不适合大家看。翻译的文字不够精彩,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另外要感谢一大堆朋友如刘洋老师,崔岱远老师等,还有编辑史俊南等,配图他们出了不少力。
评分这本书和时代华文出的《中央帝国》是同一本,页数比后者少,这个122章内容,后者135章内容,纸张和印刷也不如后者,但定价却比后者高。翻译还没有对比,建议选择时代华文版本。
评分插图漂亮,书中三次介绍了宁波府
评分我和家里领导一起翻译的,原文很多对中国的误解或敬仰,适当的修改了下。这本书几乎大部分文字都翻译了,只有最后面的一篇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没翻译。因为那篇确实错漏太多,不适合大家看。翻译的文字不够精彩,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另外要感谢一大堆朋友如刘洋老师,崔岱远老师等,还有编辑史俊南等,配图他们出了不少力。
评分我和家里领导一起翻译的,原文很多对中国的误解或敬仰,适当的修改了下。这本书几乎大部分文字都翻译了,只有最后面的一篇关于中国历史的文章没翻译。因为那篇确实错漏太多,不适合大家看。翻译的文字不够精彩,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另外要感谢一大堆朋友如刘洋老师,崔岱远老师等,还有编辑史俊南等,配图他们出了不少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