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六事件與臺灣大學

四六事件與臺灣大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臺大出版中心
作者:陳翠蓮
出品人:
页数:3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2
价格:NT$35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0541878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臺灣大學
  • 陈翠莲
  • 白色恐怖
  • 港台版
  • 政治
  • 戰後臺灣
  • 國民黨
  • 四六事件
  • 臺灣大學
  • 臺灣史
  • 政治史
  • 學生運動
  • 高等教育
  • 戰後臺灣
  • 民主運動
  • 臺灣研究
  • 歷史研究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1949年國共內戰中,國民黨政府落居劣勢,南京等地學潮不斷,臺灣成為最後的反共基地。臺灣大學與省立師範學院學生,因腳踏車雙載事件引發大規模抗議,當局為控制校園安定,在校方同意下於1949年4月6日進入兩校宿舍逮捕學生,史稱「四六事件」。該事件成為校園白色恐怖的濫觴,此後臺大四六事件救援會、各學生社團活躍分子在1950年代陸續因政治案件遭逮捕判刑,校園不再是自由開放的知識殿堂,黨國威權教育逐步確立。

七十年前這塊土地上的年輕人曾因義憤、熱情、社會關懷而付出慘烈代價。回顧歷史,但願悲劇不再重演,並希望重建學術自由、多元價值、獨立思考、關懷社會的大學校園。

作者简介

陳翠蓮,臺灣大學政治學博士,臺灣大學歷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戰後臺灣政治史,已出版《派系鬥爭與權謀政治:二二八悲劇的另一面相》、《戰後臺灣人權史》(合著)、《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合著)、《臺灣人的抵抗與認同(一九二○~一九五○)》、《百年追求卷一.自治的夢想》、《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等書。

李鎧揚,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候選人。已出版《日治時期臺灣的教育財政:以初等教育費為探討中心》、《役氣昂揚:民國百年役政沿革》等書。

目录信息

書序:探索臺大校史的幽暗處╱陳翠蓮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1997年總結報告與本書
一、1997年總結報告緣起
二、本書撰寫經過
第二節 資料蒐集過程
一、報章與文獻資料
二、校內行政會議及相關史料
三、口述歷史訪談紀錄
四、檔案管理局檔案運用
第二章 四六事件背景
第一節 戰後臺灣之社會經濟概況
第二節 從二二八事件到四六事件
第三節 四六事件前夕中國與臺灣的學生運動
第四節 戒嚴令、懲治叛亂條例等相關法令之制定
第三章 戰後初期的臺大校園
第一節 戰後臺灣大學概況
一、臺灣大學的接收與人事
二、臺大學生組成情況
三、臺籍學生與外省籍學生關係
四、學生住宿情況
第二節 學生自治會與各種學生社團
一、臺大學生自治會之組成與運作
二、戰後初期臺大學生社團
第三節 與四六事件相關之學生社團與文藝活動
一、麥浪歌詠隊的成立與活動
二、銀鈴會
三、新生報副刊「橋」
第四章 四六事件與逮補行動
第一節 四六事件前的衝突
一、單車雙載事件及三二一抗議活動
二、事件擴大的關鍵性轉折:當事人的回憶
第二節 四六事件逮捕行動
一、當局的逮捕計畫
二、師範學院學生被捕過程
三、臺灣大學學生被捕經過
四、各類學生逮捕名單
五、被捕學生的獄中情景
第三節 被捕學生分析
第五章 各方反應及營救行動
第一節 各界態度與媒體報導
一、各界態度
二、媒體之報導
第二節 師院與臺大校方的態度
一、師院校方處理概況
二、臺大校方處理概況
第三節 臺大學生之營救行動與後續發展
一、營救會組成經過
二、營救會的編組與主要工作
三、參與營救同學們的相關回憶
第四節 受到四六事件影響的學生們
一、被判刑學生及其後續
二、其他受影響的學生
第六章 四六事件後的臺大校園
第一節 事件後的臺大校園
一、四六事件後的校園氣氛
二、1950年的學生社團
第二節 海天歌詠團與「扭秧歌」事件
第三節 四六事件後臺大校園的白色恐怖政治案件
一、四六事件營救會成員與政治案件
二、「蘇藝林匪諜案」
三、「張以淮叛亂案」
四、臺大師生與1950年代政治案件
第七章 四六事件的影響及其平反
第一節 四六事件中的幾個關鍵問題
一、四六事件與中國大陸學潮的關係
二、共產黨在四六事件中的角色
三、臺大校方在四六事件中的態度
第二節 四六事件對校園之影響
一、戰後臺灣白色恐怖之濫觴
二、黨國教育、反共教育深入校園
第三節 四六事件平反經過
一、麥浪歌詠隊隊員的重逢
二、臺大與師大學生呼籲重啟調查
三、1997年總結報告與後續平反活動
附錄 壹、烏蔚庭先生訪問紀錄
貳、林木(林文達)先生訪問紀錄
參、王士彥先生訪問紀錄
肆、李孝鑽先生訪問紀錄
麥浪歌詠隊的表演歌譜
參考書目
後記:一本遲來的書╱李鎧揚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2/26 臺大電子書 本書加上陳的《傅斯年》論文以及在台大開的講座三者聯合起來讀,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在陳的語境和邏輯下,一群對當局不滿的左翼學生在四六和白恐中受害,體現黨國體制極權政治對人的壓迫和摧殘,傅校長也沒有幫助學生反而與軍警同流合污從而破除「傅斯年神話」。 問題在於陳極盡全力的將學生與共黨脫開關係,解釋為僅為左翼青年而非共黨及同路人,但是歷史真的是這樣嗎,他們在臺大大喇叭放團結就是力量,麥浪歌詠隊在晚會上唱你是燈塔,某學生在臺大宿舍廣播聽匪區的開國大典,你還告訴我不是共產黨,事實上他們就是。 材料不斷的打臉,自己書後面附的訪談紀錄都可以否定前文更別說藍博洲台北秧歌有無數反證。陳論證中不乏強人所難不明所以過度揣測以及欲加之罪,結論更是主觀。 她不是忘記了,而是害怕想起來。

评分

本書是為糾正1997年的調查報告所誕生的作品,指出四六事件是國民黨潰敗奔逃之餘,想要鞏固最後地盤之全面性壓制的開端。此書指出,這場事件與之後的逮捕行動絕非僅針對學生,而是包含了文化人等各種人物,乃係陳誠欲肅清島內反國民黨勢力而發。這次事件的主謀者,除了陳誠和高雄屠夫彭孟緝,更包含了後來成為「保護學生神話」的傅斯年,傅斯年是協助逮捕鎮壓的出謀劃策與合作者,但此形象在本書較為淺薄,推薦與陳翠蓮〈白色恐怖時期的臺大校長傅斯年(1949-1950)〉一文合讀,傅氏作為反共民族主義者、協助國民黨政府建造白色恐怖的一員,此角色的稜角將更為鮮明,並可破除流傳於臺灣、臺大之間「為保學生而與政府對抗」的「傅斯年神話」。而台籍師院校長謝東閔與傅氏對這起事件和政府行動的反應,對照之下,足堪玩味。

评分

本書是為糾正1997年的調查報告所誕生的作品,指出四六事件是國民黨潰敗奔逃之餘,想要鞏固最後地盤之全面性壓制的開端。此書指出,這場事件與之後的逮捕行動絕非僅針對學生,而是包含了文化人等各種人物,乃係陳誠欲肅清島內反國民黨勢力而發。這次事件的主謀者,除了陳誠和高雄屠夫彭孟緝,更包含了後來成為「保護學生神話」的傅斯年,傅斯年是協助逮捕鎮壓的出謀劃策與合作者,但此形象在本書較為淺薄,推薦與陳翠蓮〈白色恐怖時期的臺大校長傅斯年(1949-1950)〉一文合讀,傅氏作為反共民族主義者、協助國民黨政府建造白色恐怖的一員,此角色的稜角將更為鮮明,並可破除流傳於臺灣、臺大之間「為保學生而與政府對抗」的「傅斯年神話」。而台籍師院校長謝東閔與傅氏對這起事件和政府行動的反應,對照之下,足堪玩味。

评分

本書是為糾正1997年的調查報告所誕生的作品,指出四六事件是國民黨潰敗奔逃之餘,想要鞏固最後地盤之全面性壓制的開端。此書指出,這場事件與之後的逮捕行動絕非僅針對學生,而是包含了文化人等各種人物,乃係陳誠欲肅清島內反國民黨勢力而發。這次事件的主謀者,除了陳誠和高雄屠夫彭孟緝,更包含了後來成為「保護學生神話」的傅斯年,傅斯年是協助逮捕鎮壓的出謀劃策與合作者,但此形象在本書較為淺薄,推薦與陳翠蓮〈白色恐怖時期的臺大校長傅斯年(1949-1950)〉一文合讀,傅氏作為反共民族主義者、協助國民黨政府建造白色恐怖的一員,此角色的稜角將更為鮮明,並可破除流傳於臺灣、臺大之間「為保學生而與政府對抗」的「傅斯年神話」。而台籍師院校長謝東閔與傅氏對這起事件和政府行動的反應,對照之下,足堪玩味。

评分

本書是為糾正1997年的調查報告所誕生的作品,指出四六事件是國民黨潰敗奔逃之餘,想要鞏固最後地盤之全面性壓制的開端。此書指出,這場事件與之後的逮捕行動絕非僅針對學生,而是包含了文化人等各種人物,乃係陳誠欲肅清島內反國民黨勢力而發。這次事件的主謀者,除了陳誠和高雄屠夫彭孟緝,更包含了後來成為「保護學生神話」的傅斯年,傅斯年是協助逮捕鎮壓的出謀劃策與合作者,但此形象在本書較為淺薄,推薦與陳翠蓮〈白色恐怖時期的臺大校長傅斯年(1949-1950)〉一文合讀,傅氏作為反共民族主義者、協助國民黨政府建造白色恐怖的一員,此角色的稜角將更為鮮明,並可破除流傳於臺灣、臺大之間「為保學生而與政府對抗」的「傅斯年神話」。而台籍師院校長謝東閔與傅氏對這起事件和政府行動的反應,對照之下,足堪玩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