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編
         1 原始宗教與巫術的産生/ 3
         2 巫的齣現與發展/ 7
         2.1 民族誌中的早期巫/ 7
         2.1.1 值得注意的女巫現象/ 7
         2.1.2 氏族首領同時也是巫/ 12
         2.2 考古學上所見新石器時代的巫及巫術活動/ 13
         2.2.1 舞陽賈湖遺址/ 13
         2.2.2 濮陽西水坡遺址/ 15
         2.2.3 含山淩傢灘遺址/ 16
         2.2.4 良渚文化反山、瑤山墓地遺址等/ 16
         2.2.5 紅山文化遺址/ 17
         3 原始社會中巫的社會作用/ 19
         3.1 巫是溝通人與鬼神的橋梁/ 19
         3.2 巫是氏族的護衛者/ 22
         3.3 巫是社會諸調節因素的掌控者/ 26
         3.3.1 原始禮儀/ 27
         3.3.2 原始道德、風俗/ 32
         4 巫與原始文化/ 36
         4.1 巫與文字/ 36
         4.2 巫與神話/ 39
         4.3 巫與曆史/ 41
         4.4 巫與天文氣象/ 45
         4.5 巫與醫藥/ 48
         4.6 巫與歌舞/ 50
         4.7 巫與繪畫/ 58
         4.8 巫與魔術/ 60
         下編
         5 夏商周三代與知識分子發生發展相關的一些社會條件/ 65
         5.1 宗教/ 65
         5.1.1 中國古代宗教整體構架的完成與建設/ 65
         5.1.2 三代統治者大力扶持宗教的發展/ 68
         5.1.3 宗教與政治/ 73
         5.1.4 宗教與文化/ 76
         5.2 教育/ 78
         5.2.1 傳說中有虞氏、夏後氏時期的教育/ 78
         5.2.2 商代教育/ 80
         5.2.3 周代教育/ 82
         5.3 文字/ 98
         5.3.1 文字發明的重要意義/ 98
         5.3.2 我國早期文字的齣現及其應用/ 99
         5.3.3 人們對圖籍和文獻的尊崇/ 109
         5.3.4 文字應用的進一步拓寬/ 112
         5.3.5 口頭傳承與筆頭傳承的互助與互補/ 114
         6 夏商時期的巫、蔔、祝、史等/ 118
         6.1 夏代的巫、蔔、傳天數者、瞽/ 119
         6.1.1 關於蔔者/ 119
         6.1.2 關於夏代傳天數者羲和與昆吾/ 120
         6.1.3 關於夏代的瞽/ 121
         6.2 商代的巫、貞人、祝、瞽、作冊與史/ 122
         6.2.1 商代的巫/ 123
         6.2.2 商代的貞人/ 128
         6.2.3 商代的祝/ 133
         6.2.4 商代的瞽/ 134
         6.2.5 商代的“作冊”/ 135
         6.2.6 商代的史/ 136
         7 周代的史/ 138
         7.1 史之概說/ 138
         7.2 史之職事/ 139
         7.2.1 祭祀、祝禱,通鬼神/ 140
         7.2.2 蔔筮、占夢、觀人看相/ 141
         7.2.3 司天日月星辰之行,善觀雲氣/ 142
         7.2.4 箴王闕、備顧問/ 144
         7.2.5 宣達王命/ 145
         7.2.6 記錄王命,記錄時事/ 146
         7.2.7 掌管禮儀事務/ 147
         7.2.8 負責圖書檔案的收藏/ 148
         7.2.9 從事有關盟約的活動/ 149
         7.2.10 “讀書”/ 150
         7.2.11 參與徵戰之事/ 150
         7.2.12 掌管係譜、族氏之事/ 151
         7.2.13 文字的管理/ 152
         7.2.14 接受王派遣完成使命/ 152
         7.2.15 其他/ 153
         7.3 史與巫/ 154
         7.4 史(包括蔔、祝、宗)之特點/ 157
         7.4.1 博聞強記,貫通天人,綜匯古今,捷敏辯給,富於文采/ 157
         7.4.2 溝通天人,參政論政,參與建構政治文化/ 160
         7.4.3 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與嚴格的職業操守/ 164
         7.5 史之興衰/ 168
         7.6 史與學術文化/ 174
         7.6.1 史與天象/ 174
         7.6.2 史和《易》筮與《易》學/ 183
         附:史與占夢/ 191
         7.6.3 史與曆史/ 193
         7.6.4 史與文字/ 199
         7.6.5 史與禮/ 202
         8 周代的世俗知識分子/ 206
         8.1 周代卿大夫中已經齣現一批知識分子/ 206
         8.2 以子産等人為例看當時高層貴族知識分子的一般政治文化風貌/ 208
         8.3 貴族知識分子之職業素養與知識結構/ 217
         8.3.1 允文允武/ 217
         8.3.2 熟悉外交/ 223
         8.3.3 熟諳典章製度和法律/ 226
         8.3.4 通曉曆史/ 228
         8.3.5 嫻習禮儀/ 231
         8.3.6 擅長辭令/ 237
         8.3.7 詩以言誌/ 241
         8.3.8 通曉宗教知識與技能/ 245
         9 西周春鞦時期的士/ 252
         9.1 士之爵位與承襲/ 252
         9.2 士為有職之人/ 254
         9.3 武士/ 255
         9.4 文士/ 257
         9.4.1 作為政府機關中辦事人員的士/ 258
         9.4.2 作為傢臣的士/ 260
         10 春鞦戰國之際動蕩中的士階層/ 268
         10.1 社會的變革和動蕩/ 268
         10.2 變革對貴族的衝擊/ 271
         10.3 大變革中士階層的改組和更新/ 272
         11 戰國時期各國對纔智之士的迫切需求/ 277
         11.1 戰國時期各國麵臨的新形勢新任務/ 277
         11.2 各國普遍提齣招賢納士的戰略決策/ 284
         11.2.1 各國國君親自推動招賢納士/ 284
         11.2.2 各國招賢所采取的主要措施/ 285
         12 戰國時期活躍的學士、策士與方術士/ 294
         12.1 諸子百傢/ 294
         12.1.1 諸子百傢的政治思想/ 296
         12.1.2 建立學園,研究學術,培育人纔/ 311
         12.2 方術士/ 318
         12.2.1 數術傢/ 318
         12.2.2 天學傢/ 320
         12.2.3 五行傢/ 322
         12.2.4 蔔筮人/ 323
         12.2.5 形法傢/ 325
         12.2.6 醫傢/ 327
         12.2.7 神仙傢/ 331
         12.3 策士/ 331
         參考文獻/ 335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