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阅读本书
Winner of The Independent Foreign Fiction Award, this “hauntingly beautiful novel, written by a North Vietnamese Army veteran, manages to humanize completely a people who up until now have usually been cast as robotic fanatics.” — Sunday Times
【作者】保宁(Bảo Ninh 1952—)
小说家,原名黄幼方,生于越南义安省,主要作品有《战争哀歌》《摩托车时代》《凌晨的河内》等。《战争哀歌》(1987年初次出版时名为《爱情的不幸》)是其最著名作品,被译成英、日、韩、波斯文等18种文字出版发行。1993年在美国出版 ,引起世界反响,成为当今美国许多高校文史哲研究生必读书目之一。小说曾获1994年英国《独立报》最佳外国小说奖,2011年保宁获得日本第十六届“日经亚洲奖”,并多次获得诺贝尔奖提名。
【译者】夏露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东南亚系副教授,翻译并发表了大量越南现当代短篇小说、诗歌。
《战争哀歌》在西方世界有多红,跟大家分享一个数据,在2017年11月the Book Distributors Guild of Vietnam 称英文版的《战争哀歌》是整个越南出版史上最畅销的作品。 1990年前,保宁“出版”了这个书的越南语版本,名字叫《Destiny of Love》,一直到差不多十五年后,这本书才...
评分【刊于《文汇读书周报》2019-4-29】 这些年,许是看多了奇奇怪怪作品的缘故,我总是渴望着能有那么一个文本,它的语言是优雅的,主题是经典的,情感是细腻的,我希望这样的文本能将我带回到很多年前阅读欧洲浪漫主义小说的那段日子,因为那是段难得的只沉醉于单纯的阅读快感的...
评分 评分不同于一般的战争小说,《战争哀歌》并未采取传统的写作手法。小说的结构是套嵌式的。第一层是小说主人公阿坚在战后以“作家”身份,不断回忆、创作故事,整体行文非常像某个患有战后PTSD士兵的凌乱梦呓,在记忆匣子随机抽取片段,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它没有通过跌宕起伏的情...
评分【藏书阁打卡】校园中坐在Kien单车上的Phuong,奔赴车站在三轮车上长发飞扬的Phuong,被散兵游勇侵犯的Phuong,在河边赤裸沐浴的Phuong,十年后的站街女Phuong,在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战前战后,没有离别重逢的混乱叙述中,战争无孔不入,每一页都充斥着死亡,鲜血,青春,绝望,但同时,每一个叙述的缝隙里都是Kien对Phuong对河内的痛苦思念。 这并不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小说,这是一个“作者”因着某种因缘际会,得到的一份手稿。“作者”在这摞没有标明页码的信件、日记中,试图梳理出有关Kien的完整故事,但是无论怎样尝试,这些字句都只是片段,构成了被卷入战争的无数个Kien和Phuong的悲剧,战争中的荣耀与痛苦,牺牲与折磨,是这一代人的过往,是纯洁,是真挚,是有关年轻的永恒纪念。
评分开头血腥会引起轻度不适,最后变成了一个爱情故事?
评分哎。。。。
评分越南朋友推荐的,一听是禁书就买了。一年后终于对得起书钱了。。。战争的确太残酷了,不知道那些最震撼的描写能记到什么时候
评分Losses can be made good ,damage can be repaired and wounds will heal in time .But the psychological scars of the war will remain forever.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