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Mark Twain l835~1910),美国作家。本名塞谬尔·朗赫恩·克莱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出生于密西西比河畔小城汉尼拔的一个乡村贫穷律师家庭,从小出外拜师学徒。当过排字工人,密西西比河水手、南军士兵,还经营过木材业、矿业和出版业,但有效的工作是当记者和写作幽默文学。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他的早期创作,如短篇小说《竟选州长》(1870)、《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1870)等,以幽默、诙谐的笔法嘲笑美国“民主选举”的荒谬和“民主天堂”的本质。中期作品,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1874,与华纳合写)、代表作长篇小说《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1886)及《傻瓜威尔逊》(1893)等,则以深沉、辛辣的笔调讽刺和揭露像瘟疫般盛行于美国的投机、拜金狂热,及暗无天日的社会现实与惨无人道的种族歧视。《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通过白人小孩哈克跟逃亡黑奴吉姆结伴在密西西比河流浪的故事,不仅批判封建家庭结仇械斗的野蛮,揭露私刑的毫无理性,而且讽刺宗教的虚伪愚昧,谴责蓄奴制的罪恶,并歌颂黑奴的优秀品质,宣传不分种族地位人人都享有自由权利的进步主张。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19世纪末,随着美国进入帝国主义发展阶段,马克·吐温一些游记、杂文、政论,如《赤道环行记》(1897)、中篇小说《败坏了哈德莱堡的人》(1900)、《神秘来客》(1916)等的批判揭露意义也逐渐减弱,而绝望神秘情绪则有所伸长。
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富豪之家的两兄弟,从银行取出面额为一百万英镑的钞票,籍以此验证各自的理论。
一个认为,这样一张钞票对穷人毫无价值;另一个认为,仅拥有这样一张钞票(不兑现),就可以过上上等人的生活。他们选中了一个身无分文的年轻人作为试验品。于是,这个小伙子经济上的突变,引起了生活方式的改变。他人的种种误解,命运的重重转机,他将如何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全新生活呢?……
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经历了美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到帝国主义的发展过程,其思想和创作也表现为从轻快调笑到辛辣讽刺再到悲观厌世的发展阶段。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百万英镑》讲述的是一个落魄的青年意外得到一笔横财,于是他的生活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这是根据马克吐温的小说《百万英镑》改编的电影。富豪兄弟俩的赌约开启全篇:巨额支票是否需要换成现金才能发挥作用。一位认为不兑换现金支票就是一张废纸;另一位则觉得即便不兑换,巨额支票也能带来财富和影响。于是身无分文又诚实的美国人亨利亚当斯(Gregory peck)成为...
评分在这个人人皆股民,又股市大泄千里散户机构尸横遍野的日子里,非常凑巧的读到这本书,正是时候。 很短,吃着西瓜听着歌,便看完了这堆充满乐趣的文字。马吐先生笔脚老辣,幽默风趣,不多说一句,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跃然纸上,看过大呼过瘾。结局皆大欢喜,原以为会如何如何...
评分《百万英镑》电影讲的也是一个老掉牙的故事,一个美国人亚当斯阴差阳错来到英国,身无分文。正好有两个英国富豪在打赌,给了他一张百万面值的钞票,要求他不动用这笔钱而在伦敦生存30天,看他是否能生存下去。 原作者将人世间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写得淋漓尽致,他这篇作品从企业...
评分一张价值百万的钞票带给人们的将会是幸福还是灾难?是奇遇还是陷阱?是转运还是霉运?是名誉还是牢狱? 亨利·亚当斯无疑是幸运的,那张百万英镑带给他的不是灾难而是幸福,不是陷阱而是奇遇,不是霉运而是转运,不是牢狱而是名誉! 虽然这场赌注最终以最完美的结局收场,可...
评分《百万英镑》讲述的是发生在上世纪初的英国的故事。一对富豪兄弟用一张面值百万英镑的现钞打赌,看这张钞票究竟会给人带来无尽的财富还是只是一张一文不值的“小纸片”。结果主人公亚当仅用一张无法兑换的百万大钞,不仅活了下来,而且赢得了名誉,成为受人尊敬的百万富翁。在...
一本在孤独的中学时代陪伴我的书。。。
评分真是极具讽刺啊
评分一本在孤独的中学时代陪伴我的书。。。
评分就是这个封皮!
评分中小学的必读名著,在中小学的年纪读不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