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鲁晓夫,斯大林之后的苏联共产党总书记,其继任为勃列日涅夫。
写于2004年,大一。 【之前曾经把大学的六本读书笔记借给朋友看,结果差点弄丢,所以就想把这些文字都拍照存在豆瓣里。但豆瓣的“书评”又不准少于一百四十字,所以决定写这样一段没用的文字来充数,借以蒙混过关。我的字很差,莫骂;我的观点也很摇摆,莫骂;我的初衷也只是保...
评分写于2004年,大一。 【之前曾经把大学的六本读书笔记借给朋友看,结果差点弄丢,所以就想把这些文字都拍照存在豆瓣里。但豆瓣的“书评”又不准少于一百四十字,所以决定写这样一段没用的文字来充数,借以蒙混过关。我的字很差,莫骂;我的观点也很摇摆,莫骂;我的初衷也只是保...
评分一、 赫鲁晓夫到死也想不明白,他发起的种植玉米运动到底错在哪里。 直到1970年代,赫鲁晓夫已经成为了一个靠领取国家养老金过活的龙钟老人,他还在自己的回忆录里,不厌其烦地宣示,“我对玉米情有独钟”,“我是个玉米迷”。 也难怪,我们今天一提起玉米,就说,就是赫鲁晓夫...
一个旧体制的反动者,一个功败垂成的领导人,总之,是一个真实的人
评分虽然不免有美化自我的成分 但是了解大清洗 权力层勾心斗角 和梦魇一般的时代 是本可以看看的参考书
评分印象最深的是讲56年访问英国期间见到早已退居二线的丘吉尔,英雄迟暮,无限唏嘘
评分电子版本,内容大约比这个多点,比三卷本的全集要少些。赫算是前苏众多领导人里面一个颇有个性和头脑的领导人。苏俄,斯大林时期着墨比较多,毕竟他一手推出了苏共二十大报告。在苏俄时代,二战时期,他掌权时期众多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作了个人的解说和评论。中国那段内容挺值得一看也是。作为一个局外人的评论可做反思。
评分真实的记忆,作者个人的感触,成也作风,败也作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