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命若琴弦》由中国盲文出版社出版。
他只好再全力去想那张药方和琴弦,还剩下几根,还只剩最后几根了。那时就可以去抓药了,然后就能看见这个世界——他无数次爬过的山,无数次走过的路,无数次感到过他的温暖和炽热的太阳,无数次梦想着的蓝天、月亮和星星……还有呢?突然间心里一阵空,空得深重。就只为了这些?还有什么?他朦胧中所盼望的东西似乎比这要多得多……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并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止透析。
我觉得,人忽然开始探寻生命的意义是一瞬间的事儿。 可是,仔细想来,这又不是一瞬间的事儿。它必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经历了与磨难的艰苦斗争之后,在生与死,苦与乐之间行走了一遭。才恍然发现,穿过所有的绝望之后还会有那么一丁点的希望。这时候,人才开始探寻生命的意...
评分今天确实闲的过分了。 看电影看书睡觉。 偶尔如此,偷闲到放纵。 "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和福祉。" 两天前刚刚看完≪我与地坛≫。 想毁掉一个作家就把他的文章选入课本并要求背诵吧。 至今对鲁迅毫无好感,每一篇文章都一定会要求背诵。 鲁迅是有他的深刻所在...
评分茫茫宇宙,生命来得太偶然。所以,生命的进程也注定充满了不可预测和偶然。但偶然拥有了生命的人,总是执拗地找寻生命的必然,苦苦探究生命存在的意义,企图在生之焦虑与死之绝望中获得精神的平衡,挣扎出一条心灵和肉体的活路。诚如<哈姆雷特>中王子的自问:生存还是死...
评分“无所谓从哪来,到哪去,也无所谓谁是谁。”喜欢这句话,这样朴实的话语,反而能表明人生。 因为失去的那个人去读《命若琴弦》,其实并不喜欢史铁生这般朴实的文字,我更喜欢那些哀伤的、忧愁的话语。静心读完这本书,才渐渐有了感触。在作者的文字中,渗透着对身体残缺的遗...
评分最早读史铁生的文章是在初中时,语文读本上的一篇,节选自《我与地坛》。当时深深理解着他病中的暴戾,他推倒那洋洋熠熠的满盆菊花,恶言恶语对着自己的母亲——这些很惭愧的事我也做过。于是我全心喜欢他了。 称“物以类聚,人一群分”,彻底一点分析,那就是史铁生是一个自...
爱情问题是我的爱情观启蒙,,呵呵,当年看了两遍才懂
评分我心中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
评分《命若琴弦》!
评分为什么是中国盲文出版社
评分我心中最好的短篇小说之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