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中国学述闻

日本中国学述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华书局
作者:王晓平
出品人:
页数:484
译者:
出版时间:2008-01
价格:35.00元
装帧:平装32
isbn号码:9787101059021
丛书系列:日本中国学文萃
图书标签:
  • 日本
  • 日本中国学
  • 王晓平
  • 海外中国研究
  • 汉学
  • 王曉平
  • 日本汉学
  • 齐·日本中国学文萃(中华书局)
  • 日本学
  • 中国学
  • 学术研究
  • 文化研究
  • 历史研究
  • 东亚关系
  • 学术述评
  • 文献研究
  • 思想交流
  • 学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日本中国学述闻》是“日本中国学文萃”主编王晓平先生写的一部学术札记,由“中日间的文化记忆和文化钩沉”、“日本的‘文艺中国’与日本中国学”、“对话东亚的中国学家”、“日本中国学和中国日本学”、“中国经典在日本的传播与译介”、“日本中国学的周边”、“亚洲汉文学与日本中国学”、“日本中国学的空间:出版和媒体”、“直面公众话中国”等部分组成。话学海沧桑,窥书人心象,点描日本中国学,细说名著精髓,每篇3—6千字,文图并茂,可读性强。

作者简介

王晓平

1947年生。曾任日本帝塚山学院大学人间文化学部教授,同研究生院教授。现任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著有《近代中日文学交流史稿》、《佛典·志怪·物语》、《亚洲汉文学》、《梅红樱粉——日本作家与中国文化》、《唐土的种粒——日本传衍的敦煌故事》等,译著有《水边的婚恋——万叶集与中国文学》、《日本诗歌的传统——七与五的诗学》等。

目录信息

日本中国学的公众视野(序)
中日问的文化记忆和文化钩沉
遣唐使的留“洋”心态
风自敦煌
空海的绿色传说
正仓院与《镜中释灵实集》
天神的热闹和寂寞
镜子里的自我和他者
泰山府君与樱花
鹅笼四说
本土的妖 域外的怪
话说日本“诗经现象”
日本的“文艺中国”与日本中国学
日本的“文艺中国”与日本中国学
《论语》、川柳与凡俗孔子
那三国不是这三国
世纪初的一百零八条硬汉
小说家读史法
《西游记》的接受史
说不尽的孙悟空猪八戒
俳句泰斗的中国旅情
对话东亚的中国学家
国际性和科际整合的交融——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回顾
书缘与文缘——小记中西进先生
川本先生印象记
与加藤周一同席记
学归大众与孤诣独往
追寻中日比较诗学的悬案——忆松浦友久
“国文学”:城堡之外路宽几许?
诗人秋吉久纪夫与中国现代诗歌
歪译《论语》和“麻婆豆腐糖浆味”——从口袋《论语》到白领《论语》
日本中国学和中国日本学
多彩的人学
日本人的自画像
“物”的交流与“心”的交流
久远的老北京情结
被冒牌的文学经典
再吟郁曼陀的《东京杂事诗》
地名的魅力
享受生活
大江健三郎“最后的小说”
积聚与日本为邻的智慧
中国经典在日本的传播与译介
加岛祥造同老子度日
天马行空的《老子》“自由译”
从《诗经》到《国调周诗》
学人的《诗经》 诗人的《诗经》——海音寺潮五郎《诗经》日文全译
青木正儿译注的《元人杂剧》
日本中国学的周边
中外文学交流史研究断想
中日文学关系小史
日本的日中比较文学研究
亚洲汉文学与日本中国学
亚洲汉文学不再沉睡
域外“异系千字文”举隅
一则从古埃及走到朝鲜半岛的掌故
《大唐西域记》之于东亚佛教文学
诗人与鬼神的联欢
“双足”之学如常青之树——评陈生保《森鸥外的汉诗》兼论鸥外汉诗
20世纪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宗失物
日本中国学的空间:出版和媒体
日本的文库本王国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日本太太的澡盆读书乐
日本“手机”文字万花筒
真假石器与现场主义
歌碑·柳坛·连歌会
直面公众话中国
汉字让生活更艺术
文化能对中日关系有何作为——加藤周一、王晓平讲演录
中国古诗中的日本人
附录
参考书目
初载一览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作者关于中日比较文学的杂文。

评分

报刊专栏的汇编集子,虽琐碎,但不乏灼见。大概念讨论了学术的公众意识,跳出了日本汉学研究者的圈子,关注在日常生活中汉文化的日本受容形态。小概念揭示了一文化(文学)在另一文化语境中的异变(部分忽略、部分夸大及本土化现象)及文化(文学)传播中文化受体因吸纳异文化而产生的本体变化。文化融合是受体文化的自主选择与抛弃“传统”后的新生。研究方法采用了他者视角,通过观察他者对我者的定义来重新审视我者,通过解读翻译(转化)来观察异文化的本体意识与重塑对本文化的理解。全书的贯通思想是文化(文学)圈的超国境(近现代产物)意识,即所谓的东亚共融。其在诗歌方面尤其可以得到印证(汉诗),但问题是这样的观察仍然是单层次的,如果不将礼制(结构)、儒佛(思想)、律令(行政)等因素一同考虑进去是无法得出“历史”的全貌的。

评分

其实是找其它书时偶然发现的,因为其为此研究方面的专家,加之算与其为校友,所以就想拿来学习学习.此书不但宏观概说性地介绍了一些中日文学上的交融,而还有些名家轶事的味道.

评分

这样轻松的文章的社会意义其实要远大于学术价值,只有这样带有普及性的读物的增多才能逐渐去改变一些刻板印象

评分

过于琐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