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追寻真相”的真相,这是“没有表达”的表达。
这本书,体现了一份影响全国的报纸新闻生产的秘密,展现了一个不断追求的媒体新闻后台操作的真相。
有人说,书中文章的价值甚至可能超过南方周末的公开报道。这当然是谬赞。不过,它确实从很独特的角度记录了新闻与新闻人、现实与反思者。
《后台》(第二辑)选目:
遭遇“深喉” (傅剑锋)
崔永元长征:上下不讨好? (程绮瑾)
与黑社会有关的男人,与李敖有关的女人 (张英)
城管“英雄”,小贩“凶手”? (赵凌)
给“最牛钉子户事件”收官 (张悦)
这是让娱乐制度恐怖的故事——杨丽娟报道后记 (袁蕾)
在德国问路为什么尽量找女性? (吴蔚)
南方周末历史上的三道招牌菜 (李红平)
我是记者,看到爱情 (徐楠)
专题:境外采访秘诀
新闻背后的故事,往往会比新闻本身来得有意思。再说大陆的情况,导致很多东西不能报,于是只好看看《后台》,过过干瘾。如果什么时候报纸像《后台》一样好看了,那就什么我们就真的进步了。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高干子弟”,我看到了采访卫生部部长的不易,还有新闻工作的...
评分话说以前在报社社会要闻部实习的时候,接到举报本市一家宾馆的月饼是发霉的市民电话,记者姐姐说:人家每年登那么多广告,这种电话不用管。 又话说一天有对凄惨的母女,来报社哭诉工伤还是家庭暴力问题?具体我已经忘了,貌似是没有记者接待,我们几个实习生便陪着倒水拿纸巾...
评分二比一温和、收敛了许多,当然这是读者不愿看到的。 作为新闻案例的教科书似乎显的单薄了。但是记者的这些手记和感悟对于行外人或者初学者的确有很多启示,远比教科书上苍白的说教要生动很多。
评分新闻并不是我喜欢的行业。与之发生关系是因为高考志愿时的一时冲动报考了这个专业。由于兴趣,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在学习两年之后我还是顺利的离开了这个专业。知道自己不适合这样专业,那还不如离开。虽然说最后离开这个专业,但是大一、大二的暑假我都在报社实...
评分第一次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有点兴奋。翻了一半的时候,有些感触。快看完的时候,不怎么过瘾。看完后,有点想念。想做个好记者! 如此而已。
少有的几篇有些价值,其余不过尔尔
评分同“第一辑”
评分结合报道原文再来看可能会好
评分南周记者怎么能那么自大地写作。。
评分少有的几篇有些价值,其余不过尔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