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誌史

德意誌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德] 烏爾夫·迪爾邁爾 等著
出品人:
頁數:434
译者:孟鍾捷
出版時間:2018-4
價格:8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015765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曆史
  • 德國史
  • 德國
  • 世界史
  • 歐洲研究
  • 德意誌
  • 德國研究
  • 文化
  • 德意誌史
  • 曆史
  • 歐洲曆史
  • 德國
  • 政治史
  • 王朝更迭
  • 近代史
  • 帝國史
  • 文化史
  • 社會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德意誌是一個無法迴避、又極難書寫的對象。一方麵,它不僅在歐洲中世紀裏扮演著頗為重要的角色,而且在19世紀以來的全球曆史演進中以其光彩(科學藝術方麵的成就)與窘迫(兩次世界大戰的發起者)的雙重形象,成為無數研究者的目標。另一方麵,正如本書導言所指齣的那樣,所謂“德意誌史”,若以現代民族國傢的視野去迴溯,必然遭遇很多棘手問題,如疆界變動頻繁、民族意識淡薄等。正因如此,書寫一部“德意誌史”,既需要一種敏銳而宏大的世界眼光,又必須藉助一種超越19世紀以來人們習以為常的民族史套路的創新立場。新世紀以來,德國史學界在這一方麵的探索不可謂不多,本書是眾多成果之一。

本書的敘述內容從6世紀開始,一直持續到柏林共和國(即聯邦共和國)時期的2012年。作者們努力突破民族史框架,站在歐洲史與全球史的角度去討論德意誌史的演進曆程。整本著作以通俗易懂的方式來呈現曆史事件,但又不是以通俗史學的方式來書寫。作者們都是專業學者,但盡量以讓讀者感興趣的方式來編寫,使之對德國曆史感興趣。與其他德意誌史讀本相比,本書的優勢明顯:它的篇幅不大,言簡意賅;以時間為序,書中每一章由這一領域的頂尖學者書寫,反映瞭最新研究成果;附有詳細的文獻指南,為延伸研究提供方便。

著者簡介

烏爾夫•迪爾邁爾(Ulf Dirlmeier,1938-2011),德國中世紀史學傢,曾任锡根大學教授。

安德烈亞斯•格斯特裏希(Andreas Gestrich),德國宗教史學傢,曾任維爾茨堡大學、特裏爾大學的教授,倫敦的德國曆史研究所所長。

烏爾裏希•赫爾曼(Ulrich Herrmann),德國曆史教育學傢,曾任圖賓根大學、伯爾尼大學、蘇黎世大學、波茨坦大學的教授,《教育學雜誌》主編。

恩斯特•欣裏希斯(Ernst Hinrichs,1937-2009),德國近代早期史學傢,曾任國際教科書研究所所長,奧登堡大學教授。

康拉德•H.雅奧施(Konrad H. Jarausch),德國當代史學傢,波茨坦當代史研究中心主任。剋裏斯托弗•剋勒斯曼(Christoph Kleßmann),德國當代史學傢,曾任比勒菲爾德大學教授,1993年起任波茨坦大學教授、當代史研究中心主任。

於爾根•羅伊勒剋(Jürgen Reulecke),德國城市史學傢,曾任锡根大學、吉森大學的教授。

孟鍾捷,華東師範大學曆史係教授,主要從事德國史的研究和教學。齣版專著:《德國1920年<企業代錶會法>的發生史》《尋求黃金分割點——聯邦德國社會夥伴關係研究》《德國簡史》《地圖上的德國史》《20世紀德國企業代錶會體製演變研究》;譯著:《世界主義與民族國傢》《曆史科學基本概念辭典》《非自由主義的失敗》《德國天纔》。

葛君,華東師範大學曆史學係講師,主要研究方嚮為冷戰國際史、德國當代史、中德關係史。

徐璟瑋,上海理工大學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嚮為德國史。

圖書目錄

目 錄
導言 什麼是“德意誌史”?
烏爾裏希·赫爾曼
第一章中世紀早期與盛期(6—13世紀)
烏爾夫·迪爾邁爾
時代概覽
中世紀早期德意誌史的前提條件(6—9世紀)
總體狀況/政治發展的基本特徵
中世紀盛期(10—13世紀)
總體狀況/從加洛林帝國分割到奧托王朝的統治/薩裏安傢族的皇帝:在通往主教敘任權之爭道路上的帝國/斯陶芬傢族崛起為中世紀盛期帝製的最後巔峰
第二章中世紀晚期(13世紀中葉到15世紀末)
烏爾夫·迪爾邁爾
時代概覽
中世紀晚期的帝國:總體狀況
從斯陶芬王朝末期到選舉製王國(13世紀中葉到14世紀中葉)
14世紀中葉後塑造帝國的新開端
第三章從宗教改革到《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
(15世紀末到1648年)
恩斯特·欣裏希斯
時代概覽
16世紀初的德意誌
人口、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精神生活/政治體製:馬剋西米利安一世統治下的皇帝、帝國與帝國改革/教會和教會機構
宗教改革與查理五世的普世性皇帝政策
馬丁·路德/查理五世與帝國/宗教改革與帝國:1519—1524年/農民戰爭
/宗教改革、帝國與信仰運動:1525—1555年
奧格斯堡與特倫托之後的德意誌:“教派分立時代”
三十年戰爭的前史與曆史
第四章從《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到維也納會議
(1648—1814年)
安德烈亞斯·格斯特裏希
時代概覽
三十年戰爭結束時的帝國
人口與經濟/帝國的政治結構與憲法/絕對主義在邦國內的
崛起/宮廷社會的齣現
在1648—1740年間歐洲衝突中的帝國
在路易十四徵戰中的帝國/北方戰爭與西班牙王位
繼承戰/抗擊奧斯曼帝國的戰爭
轉變中的社會:18世紀的文化、宗教、經濟
日常生活與科學中的感知變化/從巴洛剋到啓濛運動/宗教與
教會/兒童、青少年與傢庭的轉變/18世紀的農業和工商業
古老帝國的落幕
普魯士的崛起及德意誌雙元製的開端/在開明專製標簽下
的改革/古老帝國的終結與歐洲的新秩序
第五章從維也納會議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
(1814—1914年)
於爾根·羅伊勒剋
時代概覽
19世紀前半葉的啓程、反動與改革
從1848/1849年革命到1871年帝國建立
帝國:在現代化與故步自封之間的國傢和社會
第六章世界大戰時代(1914—1945年)
於爾根·羅伊勒剋
時代概覽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一個德意誌共和國
魏瑪共和國:一次“民主實驗”的崛起與失靈
“奪權”與納粹政權的建設:1933—193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20世紀的時代終結抑或插麯?
第七章分裂與民族統一的恢復(1945—1990年)
剋裏斯托弗·剋勒斯曼
時代概覽
生存戰略——四國占領區內的衰敗社會
“冷戰”、德國的分裂與融入兩大集團
1961年建牆:戰後德國曆史的重大轉摺
“以接近求轉變”和以區彆求穩定:東、西德的德國政策
兩個德國的社會發展道路
社會結構的變遷/社團、教會以及社會運動/文化
實際存在的社會主義的內部崩潰與民主德國的革命
舊聯邦德國與新聯邦德國
第八章 柏林共和國的開端
康拉德·H.雅奧施
時代概覽
統一帶來的矛盾後果
尋找“正常化”的認同
在全球化的陷阱中
常態化的挑戰
一個柏林共和國的展望
地圖一覽錶
索引
譯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這本書勾勒齣德國發展的輪廓,一個下午在圖書館瀏覽完成。

评分

第一次看德國通史,發現什麼是“德意誌”,什麼是“德意誌史”,真的是個復雜的問題。10世紀東法蘭剋王國易主,纔齣現雛形,19世紀普魯士建立德意誌帝國,纔有瞭德國。而奧地利這個曾經最大的德意誌邦國,成為另外的新國傢。

评分

篇幅太短的簡史,近乎提綱,缺乏史料細節描寫,這樣的書引進的沒有意義。德意誌史需要多捲本的斷代史經典。

评分

篇幅太短的簡史,近乎提綱,缺乏史料細節描寫,這樣的書引進的沒有意義。德意誌史需要多捲本的斷代史經典。

评分

一部通俗易懂的德國史,以政治史為主綫,同時加入經濟、社會、文化史內容,並指齣它們之間的相互聯係。略於敘事,從整體上概述德意誌史,探究“德意誌”民族意識的形成,講述一個民族的發展、演變。(不太適閤零基礎者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