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对抗一头白鲸的孤独狩猎
一个关于复仇、信念与殉道者的伟大故事
《灯塔》作者夏布特畅销作品
美国经典文学《白鲸记》改编图像小说
...................
※编辑推荐※
一艘捕鲸船,一头苍老的白鲸,一位孤独的船长。
一条被白鲸毁去的腿,一柄以信念和雷火淬炼的鱼叉。
一场复仇,三日不眠不休的追捕:最终全船覆灭,白鲸逃亡,仅余以实玛利一人生还,回来讲述这个故事。
◎ “有人死于退潮,有人死于浅滩,有人死于涨潮的最高峰。”——《白鲸记》试图探求的是人和真理、自然与上帝、生与死的关系。
◎ 《灯塔》作者克里斯多夫·夏布特全新力作,经典文学作品改编图像小说的成功典范:夏布特对400余页、30万字的原著小说做了一个干脆的减法:就好比剔去鲸鱼的血肉和脂肪,只留宏大的骨架。
◎ “《白鲸记》最令我动容的,是位于‘坚持’和‘疯狂’之间的那条细细的红线。”夏布特再次探讨人与海洋的关系:简洁、有力的黑白线条、明快的空间分割感、兼具效率和力量感的分镜、回肠荡气的对话,凸显了“人”面对自然的英雄气概。
...................
※内容简介※
本漫画根据美国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小说《白鲸记》改编。
水手以实马利和土人好友魁魁格,登上一艘捕鲸船,跟随船长亚哈追捕一头曾咬掉亚哈半条腿的白鲸。他们最后终于在太平洋海域遇见了这头白鲸.经过三天的追捕,全船人在和白鲸的战斗中覆灭,只余以实玛利一人,回来跟世人讲述这个故事。
...................
※媒体推荐※
一场狩猎。最后的伟大狩猎。
猎捕的是什么?
莫比·迪克,巨大的抹香鲸:苍老、古远、巨大,独来独往;愤怒时极为可怕,常常受人攻击;白得像一座雪山。
它当然是一个象征。
它象征着什么?
我怀疑就连梅尔维尔自己也不知道。这是最妙的地方。
—— D.H.劳伦斯
我希望呈现这条密闭的捕鲸船上的人类处境。
我希望呈现这头虽为主角,但从来不曾现身的白鲸。
比起电影改编里如磐石般不可转折的亚哈,我更希望呈现的,是一个苍老、衰弱而又强大的亚哈,一个像‘人’的亚哈。
—— 克里斯多夫·夏布特
夏布特抵达了“于无声处听惊雷”的境界。他笔下的一幅画,足抵千言万语。
—— 《纽约书评》
《白鲸记》是一部神奇的书,充斥着戏剧性极强的场景和对话。这本书对读者是有要求的。
—— 鲍勃·迪伦
夏布特对《白鲸记》的改编让我们看到,图像小说这种体裁可以给一个已经为人所熟知的故事带来更多的东西,偶尔,它还能够突破原故事的局限。
—— 美国漫评人 贾森·塞加拉(Jason Segarra)
《白鲸记》是一种悸动、一种神秘、一种预兆、一种热情、一种生之恐怖与战栗的感觉、命运的不可逃避以及邪恶的巨力,这些都紧紧勒住你的喉咙。你觉得已被击倒在地,但又奇妙地被提升高扬。
—— 英国作家 毛姆
克里斯多夫·夏布特(Christophe Chabouté),《灯塔》、《生火》等畅销图像小说作者,1967 年生于阿尔萨斯地区,先后就读于安古兰美术学院和斯特拉斯堡美术学院。他因擅长改编文学名著,描绘复杂细腻的人性,被业界誉为“漫画家中的诗人”。作品曾获 1999 年 安古兰国 际漫画节“阿尔法艺术大奖”、2 002 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评委特别奖”、2006 年 RTL 广播电台“漫画大奖”、2008 年科涅克侦探作品文化节“最佳漫画奖”等众多国际奖项。
今天与大家分享夏布特的另一部漫画《白鲸记》。前一段时间我分别读了他创作的《灯塔》和《生火》,写书评时详细地介绍了作者,这里便免去这个环节,我想说说这三部作品。 《灯塔》讲述的是一个被父母禁闭在荒岛上的畸形怪人,他只能通过一本字典了解外面的世界,他满眼看到的只...
评分(本文翻译自Moby Dick漫画2017年英文版前言) 《莫比·迪克》或是《白鲸记》,改变了美国文学的进程,尽管如大多数人所知,这花了很长的时间。事实上,在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一生中,他仅仅从这本书的出版中获得了1260美元的收入,他的遗孀也仅仅得到了额外的81美元。尽管...
评分不得不承认,梅尔维尔的小说原著对大多数读者并不友好。而漫画《白鲸记》很大程度上剔除了原著冗长与晦涩的部分,也把翻译可能会带来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小说原著中几乎占一半篇幅的背景介绍详尽而繁复,例如鲸鱼的详细生物习性、鲸油的提炼方法和用途、捕鲸业的历史发展、捕杀...
评分这是一只全球最出名的白鲸了吧。根据它的故事改编的电影已经有无数个版本,可除了宏达的场面,给人留下的印象并不深刻。夏布特不同,他是画漫画的,他想画的并不是大场面,而是人心。他只花了很少的笔墨描绘亚哈船长和白鲸的正面相遇,大部分的时间里,他用一个个其他人转述的...
评分(本文翻译自Moby Dick漫画2017年英文版前言) 《莫比·迪克》或是《白鲸记》,改变了美国文学的进程,尽管如大多数人所知,这花了很长的时间。事实上,在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的一生中,他仅仅从这本书的出版中获得了1260美元的收入,他的遗孀也仅仅得到了额外的81美元。尽管...
一口气看完,手不释卷。画风狂野又粗粝,像一部拥有强烈对比度的黑白胶片电影。那个疯狂的亚哈船长,简直就是魔鬼演员克劳斯金斯基的化身,创作者夏布特则扮演了赫尔佐格的角色。这是一场决意求死的冒险,那艘名叫佩古德号的三桅帆船,在黑漆漆的大海上如孤魂野鬼,不惜任何代价去追捕一头白色抹香鲸。在18世纪的地球表面,这就好比一出苍穹之上的星际迷航,不是葬身鱼腹,便是化作太空中的一粒尘埃。在人类太空事业起步前,请不要忘记那些左手捧着朗姆酒,右手执着鱼叉的人。那上面涂满了魔鬼的鲜血,在汹涌升起的滔天巨浪面前狂啸着。
评分《灯塔》作者的另一本书,还是和水有关系。开篇和结尾都是那种意味深长式的固定镜头。气质上和《老人与海》类似,主角都是强者,不同的是《白鲸记》的船长是个疯狂的人,复仇的怒火吞噬了他。悲剧气息浓厚,那种不顾一切的劲头,非常打动人。
评分一部电影重要场景的storyboard既视,是克利斯多夫·夏布特众多对于海与黑白的神秘情绪的又一次揭示。
评分好看,夏布特的画风非常适合这种质感粗粝的文学作品。另外里面的台词、旁白都精简有力,搭配画面仪式感十足。《白鲸记》这个故事本身有意思,老船长的执念尚且不作价值判断,而神秘的白鲸却犹如某种神力,人与这种神力较量往往只能以卵击石,但老船长“浑身带劲”,散发超人类的癫狂气场,犹如魔鬼。而我却又在这种邪恶而极端的暴力对抗中感受到另类的优雅!
评分没读过《白鲸记》原著,只能单从法国人夏布特改编的这本图像小说来谈一点感受:某种生命里的执念,它先于肉身和天命而存在,引诱支撑着一个人的孤独征途;他无法放弃,无论是人言、天兆、精神上的暴击、生命的威胁,都唯有如此缠斗下去。他最终没能看到结局,也无需看到结局,他本身就是结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