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论讲义(精)

诗论讲义(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
作者:朱光潜
出品人:
页数:271
译者:
出版时间:2018-1-1
价格: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301280430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诗学
  • 朱光潜
  • 现代文学研究
  • 现代文学史料
  • 文学理论
  • 2018
  • 美学
  • 诗论
  • 讲义
  • 文学理论
  • 古典诗歌
  • 诗歌赏析
  • 中国文学
  • 学术著作
  • 经典解读
  • 诗歌研究
  • 文学批评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诗论讲义》:1933年老北大课程讲义面世,很有历史价值。从中可见朱光潜先生对诗学的深入思考,为其代表作《诗论》奠定坚实基础。

作者朱光潜乃中国现代美学开山人物,真正的学界泰斗,对中国现当代美学发展影响深远。《诗论》是他写了一辈子的代表作,也是他非常重视的著作,这本讲义见证了他的诗学追求的起点。

本书虽然讨论诗学理论,却并不呆板晦涩,仍体现了作者一贯的行文风格,文笔流畅,鉴赏品评如行云流水。

作者简介

朱光潜(1897—1986),字孟实,安徽桐城人。早年曾留学欧洲,后长期执教于北京大学。中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曾任中华美学会会长。著有《诗论》《文艺心理学》《谈美》《西方美学史》等,有《朱光潜全集》传世。

目录信息

校订说明
诗学通论
第一章 诗的起源——歌谣(上)
第二章 诗与谐隐
第三章 诗的实质与形式(对话)
第四章 诗与散文(对话)
第五章 中国诗的节奏与声韵的分析
第六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上)赋对于诗的影响
第七章 中国诗何以走上“律”的路?(下)声律的研究何以特盛于齐梁以后?
近代文 附(存目)
王渔洋文选
郑板桥家书选
板桥题画选
金冬心题画选
校订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经豆友大面包提示,才知道有这本书,翻了一下,感觉挺不妙,有必要来说说。 编者的“校订说明”是这么写的: 【在为安徽教育出版社编《朱光潜全集》期间,我发现了《诗论》的两种讲义,都是大十六开本。一本封面题“诗论 七月五日装成 近代文 附”,正文书名为“诗学通论”...

评分

经豆友大面包提示,才知道有这本书,翻了一下,感觉挺不妙,有必要来说说。 编者的“校订说明”是这么写的: 【在为安徽教育出版社编《朱光潜全集》期间,我发现了《诗论》的两种讲义,都是大十六开本。一本封面题“诗论 七月五日装成 近代文 附”,正文书名为“诗学通论”...

评分

经豆友大面包提示,才知道有这本书,翻了一下,感觉挺不妙,有必要来说说。 编者的“校订说明”是这么写的: 【在为安徽教育出版社编《朱光潜全集》期间,我发现了《诗论》的两种讲义,都是大十六开本。一本封面题“诗论 七月五日装成 近代文 附”,正文书名为“诗学通论”...

评分

经豆友大面包提示,才知道有这本书,翻了一下,感觉挺不妙,有必要来说说。 编者的“校订说明”是这么写的: 【在为安徽教育出版社编《朱光潜全集》期间,我发现了《诗论》的两种讲义,都是大十六开本。一本封面题“诗论 七月五日装成 近代文 附”,正文书名为“诗学通论”...

评分

经豆友大面包提示,才知道有这本书,翻了一下,感觉挺不妙,有必要来说说。 编者的“校订说明”是这么写的: 【在为安徽教育出版社编《朱光潜全集》期间,我发现了《诗论》的两种讲义,都是大十六开本。一本封面题“诗论 七月五日装成 近代文 附”,正文书名为“诗学通论”...

用户评价

评分

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梳理特别翔实

评分

作为上一本《诗论》的阅读补充。篇目比《诗论》少,不过多了两篇对话式文章和一篇很有意思的后记。里面提到,“朱先生讲授英国文学史课程,讲解华兹华斯《玛格丽特的悲苦》(The Affection of Margaret)……朱先生取下了眼镜,眼泪流下双颊,突然把书合上,快步走出教室,留下满室愕然。”改变了我对朱的印象,我一直觉得他是个没有情绪的人呀!

评分

校订后记里,商金林先生对于《讲义》之于《诗论》的意义进行了三重解释(p263~268)。如果读过《诗论》而意犹未尽,此书很值得一读。如师在侧。后记也是精华,尤其第三部分读诗会,第四部分《文学杂志》。

评分

和《诗论》内容似乎有很大不同,删减了中间大部分内容。怪不得看得很不舒服?

评分

商金林老师的《校订后记》提及几个有趣的问题:其一,朱光潜的“北大读诗会”始末;其二,齐邦媛笔下的朱光潜,以及知识分子眼中的“文学的力量”(似与陈世骧惊人一致);其三,《诗论》增补版中的《陶渊明》,及与鲁迅的争论(曲终人不散,江上数峰青)、与陈寅恪的商榷,以及朱的人生情志;其四,关于京派与海派的趣味之争,以及朱对于“文学之力量”的现实回应。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