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式聖地的興衰

儀式聖地的興衰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李新偉
出品人:
頁數:220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2
價格:6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32586417
叢書系列:北京大學震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學術叢書
圖書標籤:
  • 考古學
  • 漢以前東北考古
  • 紅山文化
  • 史前考古
  • 草原考古
  • 社會學
  • 石器時代
  • 聚落考古
  • 儀式
  • 聖地
  • 宗教研究
  • 曆史
  • 文化人類學
  • 考古學
  • 社會學
  • 信仰
  • 古代文明
  • 儀式行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首先對遼西地區史前社會的發展演變進行瞭係統梳理和描述,以高等級宗教中心、大型儀式建築和高等級墓葬及精美玉器聞名的紅山文化的興衰是全書的核心。在研究方法上,將西方關於復雜社會和文明起源的理論與中國資料相結閤,涉及傢戶、社區和區域三級聚落分析,墓葬分析,社會上層領導策略分析,包括手工業生産專業化、社會上層交流網的建立和宴飲活動、儀式活動。基本結論是該地區自興隆窪文化時期開始就形成瞭重視儀式活動的傳統,紅山文化繼承此傳統並發揚光大,選擇瞭一條“超自然取嚮”強烈的社會復雜化道路。本書的真正野心是通過對遼西地區的個案研究對中國史前研究中的三個“怪圈”提齣挑戰,力圖錶明由探討各地區發展道路的獨特性入手,纔能對中華文明的形成這一宏大過程有更深刻和全麵的認識。

著者簡介

李新偉,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199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考古係。1996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學位,導師為任式楠先生。2004年獲澳大利亞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考古學博士學位,導師為劉莉先生。2004年至今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史前研究室工作,主要研究方嚮為中國新石器時代考古、中華文明起源、文明起源理論、中外古代文明比較研究。2007年至2008年,為哈佛燕京學社訪問學者,在哈佛大學訪學。2011年至2012年,為盧斯基金訪問學者,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學。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任秘書組負責人。國傢社科基金重大課題“河南靈寶西坡遺址綜閤研究”首席專傢。中國社會科學院創新工程重大項目“瑪雅文明中心——科潘遺址考古及中美洲文明研究”負責人。

圖書目錄

目錄
序(i)
第一章 “第三個怪圈”: 研究背景迴顧(1)
第一節 “大一統怪圈”(1)
第二節 “第二個怪圈”(10)
第三節 “第三個怪圈”(12)
第二章 理論和方法(16)
第一節 進化論: 單綫和多綫(16)
第二節 酋邦研究的迴顧(20)
第三節 酋邦的考古學研究方法(28)
第三章 研究迴顧(34)
第一節 自然環境(34)
第二節 研究迴顧(35)
第三節 蚌河和老虎山河調查(39)
第四節 研究思路(40)
第四章 傢戶內的儀式: 興隆窪文化(42)
第一節 文化特徵(42)
第二節 基本經濟形態(48)
第三節 傢戶分析(50)
第四節 社區分析(59)
第五節 區域聚落形態(66)
第六節 資料分析(67)
第七節 小結(72)
第五章 社群儀式: 趙寶溝文化(74)
第一節 基本文化特徵(74)
第二節 經濟基礎(79)
第三節 傢戶分析(80)
第四節 社區分析(86)
第五節 區域聚落形態(92)
第六節 資料分析(94)
第七節 小結(99)
第六章 聖地儀式(一): 紅山文化社會復雜化的發展(101)
第一節 基本文化特徵(101)
第二節 經濟基礎(108)
第三節 紅山時期聚落形態(110)
第四節 儀式景觀(115)
第五節 專業化生産(127)
第六節 “酋邦級”社會的形成(129)
第七節 小結(134)
第七章 聖地儀式(二): 紅山文化社會的超自然取嚮(135)
第一節 紅山新意識形態的形成(135)
第二節 紅山農業經濟規模(141)
第三節 紅山社會復雜化的形成(147)
第四節 紅山社會上層的領導策略(148)
第五節 小結(153)
第八章 從超自然到世俗: 紅山社會復雜化的衰落(155)
第一節 文化麵貌和經濟基礎的變化(155)
第二節 社會復雜化的變化(158)
第三節 意識形態的變化(164)
第四節 紅山復雜社會的衰落(168)
第五節 小結(170)
第九章 “中國相互作用圈”視角下的遼西地區(172)
第一節 遼西地區的獨特文明化進程(172)
第二節 打破“第三個怪圈”: 中國史前社會復雜化的不同軌跡(177)
第三節 “多元”與“一體”的統一(178)
參考文獻(181)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本文主要是對遼西地區史前社會獨特的文明化進程的個案研究,全文通俗易懂,邏輯清晰,並不都是資料簡單的羅列和堆積,而是基於已有材料,盡可能地進行客觀的分析。文中的一個閃光點還在於能綜閤運用國外學者的相關理論,民族學曆史學的結閤,以及在分析墓葬和房址的時候能運用現代科學技術(Cartalinx和分析軟件(Arcuier進行量化分析,用數據證明結論,很贊。同時作者也提齣瞭新的觀點,通過對遼西個案的研究,認為目前的考古研究除瞭蘇秉琦先生提齣的前兩個怪圈外,還存在第三個怪圈"即對史前中國各文化區發展道路獨特性的忽視",全文梳理遼西史前的發展,也正是為瞭證明此觀點。

评分

令人贊嘆

评分

本文主要是對遼西地區史前社會獨特的文明化進程的個案研究,全文通俗易懂,邏輯清晰,並不都是資料簡單的羅列和堆積,而是基於已有材料,盡可能地進行客觀的分析。文中的一個閃光點還在於能綜閤運用國外學者的相關理論,民族學曆史學的結閤,以及在分析墓葬和房址的時候能運用現代科學技術(Cartalinx和分析軟件(Arcuier進行量化分析,用數據證明結論,很贊。同時作者也提齣瞭新的觀點,通過對遼西個案的研究,認為目前的考古研究除瞭蘇秉琦先生提齣的前兩個怪圈外,還存在第三個怪圈"即對史前中國各文化區發展道路獨特性的忽視",全文梳理遼西史前的發展,也正是為瞭證明此觀點。

评分

本文主要是對遼西地區史前社會獨特的文明化進程的個案研究,全文通俗易懂,邏輯清晰,並不都是資料簡單的羅列和堆積,而是基於已有材料,盡可能地進行客觀的分析。文中的一個閃光點還在於能綜閤運用國外學者的相關理論,民族學曆史學的結閤,以及在分析墓葬和房址的時候能運用現代科學技術(Cartalinx和分析軟件(Arcuier進行量化分析,用數據證明結論,很贊。同時作者也提齣瞭新的觀點,通過對遼西個案的研究,認為目前的考古研究除瞭蘇秉琦先生提齣的前兩個怪圈外,還存在第三個怪圈"即對史前中國各文化區發展道路獨特性的忽視",全文梳理遼西史前的發展,也正是為瞭證明此觀點。

评分

令人贊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