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來了

少年來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漫遊者文化
作者:韓江
出品人:
页数:248
译者:尹嘉玄
出版时间:2018-1-3
价格:NT$32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986489234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韩国文学
  • 光州事件
  • 韩国
  • 韩江
  • 小说
  • 韓國文學
  • 外国文学
  • 历史
  • 少年
  • 成長
  • 青春
  • 校園
  • 勵志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很荒謬吧,拳頭怎麼可能贏得過槍呢?

1980年5月,韓國光州市民與學生組織示威遊行反抗全斗煥政權。15歲的少年東浩和朋友正戴,也一起參加了示威活動。當政府派軍隊進駐光州冷血鎮壓,軍人開始開槍射殺市民的時候,東浩害怕地逃走躲了起來,並且親眼目睹正戴被當街射殺。

東浩愧疚之餘,來道廳的尚武館找尋正戴屍體,遇到了負責處理遺體入殮的女高中生恩淑,以及年輕的女裁縫師善珠,受她們請求留下來幫忙,也因此認識了館內負責調配人力與物資的男大學生振秀。

在協助無名屍體登記的工作時,東浩不時對自己的懦弱感到自責。幾天後,軍方即將攻入道廳的那晚,東浩下定決心要堅守到最後……

到底為什麼他死了,我卻還活著?

因為處理過屍體、從此無法再吃肉的恩淑;在拘留所遭遇非人對待的大學生振秀;背負著入獄汙點、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善珠;未能即時勸說兒子東浩回家的母親,他們剩餘的人生從此都懷抱愧疚,懷念著那名鼓起勇氣迎向軍隊的少年……

作者简介

韓江

1970年生,韓國文壇新生代暢銷女作家,是亞洲獲得國際曼布克獎的第一人。她畢業於延世大學國文系,現任韓國藝術大學文藝創作系教授,父親也是小說家。1993年,她在《文學與社會》季刊發表詩作,隔年以小說《紅錨》榮獲《首爾新聞報》的年度春季文學獎,開始進入文壇;1999年以作品《童佛》贏得「韓國小說文學獎」,2000年贏得「今日青年藝術家獎」,2005年,以中篇小說《胎記》榮獲「李箱文學獎」,成為史上第一位獲此文學大獎的「70後」作家,2010年以《戰鬥氣息》榮獲「東里文學獎」、2014年以《少年來了》榮獲「萬海文學獎」等等。除了本書之外,她還有《黑鹿》 (1998)、 《你冰冷的手》 (2002)、《素食者》(2007)、《希臘語課》 (2011)、《白》(2017)等小說作品。

2014年她受邀參加倫敦書展,同行者有以《請照顧我媽媽》揚名國際的申京淑、韓國百萬暢銷歷史小說《罪囚645號》作家李正明。在書展期間,多家英美歐媒體對於韓江的小說作品深感興趣,評論她寫作大膽,跳脫舊式的文學框架。有韓國文學評論家稱她為「一位印象派作家,擅長捕捉瞬間掠過的情感,據此勾勒生命裡註定的情感基調,她潛心研究的是絕望至極中才可以感受到的那束微弱救贖之光。」

《素食者》是她第一部譯介到歐美的作品,已賣出英、美、德、法、荷、澳洲等國版權,2015年1月在英國出版後,頻傳好評和暢銷佳績,登上《倫敦標準晚報》暢銷文學小說第2名,將英美暢銷懸疑小說冠軍《列車上的女孩》擠到第4名。美國於2016年2月出版後亦登上獨立書商協會暢銷榜,該書也獲得2016年的國際曼布克獎。

2014年出版的《少年來了》,是韓江第二部譯介到歐美的作品。繼上一本長篇小說《希臘語課》推出之後,韓江決定下一本小說要寫人生中最燦爛耀眼的故事,於是試圖想要從兒時記憶中挖掘開朗陽光的記憶碎片,但是卻發現自己遲遲無法下筆。就在沉澱許久過後,她看見了埋藏在內心深處已久的「5.18民主化運動」,也就是發生在1980年5月18日,為期十天的光州事件。出生於光州的韓江,正是在發生這起歷史事件的前幾個月,和家人一起遷移至首爾生活的。後來每逢過年過節,就會聽聞親戚在低聲耳語著「這件事」,作者原以為自己早已把這件事情忘得一乾二淨,但是隨著時間流逝,那段記憶反而愈漸清晰。

人類的暴力與慾望,是作者韓江多年來不斷探討的主題,並試圖拼湊出完整答案。韓江每次在執筆寫作時,都會思考「為什麼我會對人存有這麼多狐疑?」隨著她寫小說、寫詩,這個問題變得更加鮮明,最終,她決定正視那段不該被毀損的光州記憶,重新拼湊起關於那起事件的種種。如果說,《素食者》講述的是個人與社會對個人所施加的暴力,那麼這本《少年來了》,就是在講述國家對人民所施予的暴力。

目录信息

第一章 雛鳥(東浩的故事)
「人死了以後靈魂會到哪兒去?」
「會在自己的身體旁停留多久?」
你突然意識到這些問題。
我們在觀看往生者時,其靈魂會不會也在一旁看著他們自己的面孔呢?
擺放在尚武館裡的這些人,他們的靈魂會不會也像鳥一樣早已飛走?
第二章 黑色氣息(正戴的故事)
我想要看看他們的臉,想飄蕩在那些人沉睡中的眼皮上,想闖進他們的夢裡,想一整晚在他們的額頭、眼皮間徘徊飄蕩,直到他們在噩夢中看見我那流血的雙眼,直到他們聽見我的聲音,到底為什麼要對我開槍、為什麼要殺我。
第三章 七記耳光(恩淑的故事)
在你死後,我沒能為你舉行葬禮,導致我的人生成了一場葬禮。
就在你被防水毛布包裹、被垃圾車載走以後,
在無法原諒的水柱從噴水池裡躍然而出之後,
到處都亮起了寺院燈火。
在春天盛開的花朵裡;在雪花裡;在日復一日的黑夜裡;
在那些你用飲料空瓶插著蠟燭的火苗裡。
第四章 子彈與鮮血(振秀的故事)
所以說,人類的本質其實是殘忍的,是嗎?我們只是經歷了普遍性的事情,是嗎?我們只是活在尊嚴的錯覺裡,隨時都有可能變成一文不值的東西,變成蟲子、野獸、膿瘡、屍水、肉塊,是嗎?屈辱、迫害、被殺,那些都是透過歷史早已證明的人類本質,對吧?
我正在奮鬥,無時無刻不在與自己奮鬥,與還活著的自己、與沒死掉的羞恥感奮鬥,與我是人類的事實奮鬥,與唯有死亡才能讓我解脫的想法奮鬥。
第五章 夜空中的瞳孔(善珠的故事)
那麼,我們該思考的問題是:人類究竟是什麼?為了讓人類不要成為什麼,我們又該做些什麼?
她蓋上書靜靜等待,等待著窗外的景色逐漸昏暗。

她不相信人類了。任何表情、真相、天花亂墜的字句,都不再令她深信不疑。她領悟到,自己只能在不斷的質疑與冰冷的提問中存活下來。
第六章 往花開的地方(東浩母親的故事)
「那孩子逮到機會就會自己出來的……他答應過我的。」
當時因為四周實在太暗了,於是我說了那句話;感覺軍人馬上就會從黑暗中衝出來,所以我才會那樣說;要是再繼續耗在那裡,可能連身邊這個兒子都會失去,所以我才會那樣說。
我就那樣從此永遠失去了你。
尾聲 雪花覆蓋的燭燈(作者自述)
「那段經歷就像是一場核災,附著在骨頭與肌肉裡的放射性物質,存留在我們的體內數十年,並且讓我們的染色體變形,將細胞變成癌症來攻擊我們的性命,就算死掉或者火化後只剩下白骨,那些殘留物也不會消失。」
災難尚未結束,光州不斷重生又再度被殺害,靠著傷口惡化、爆炸、血跡斑斑重建。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韩江的书写,是女性主义的,即使这次视线落在“光州事件”。 整体来看,她对生者&女性的挖掘好过对逝者&男性的描绘。 在小说《少年来了》中,她冷静、勇敢、直接,甚至美丽地呈现了杀戮的残酷、肉体的衰败、尊严的丧失、精神的崩溃、平庸之恶的无底线。若干从女性角色...  

评分

在尊严与暴力共存的世界,每个角落、每个时代,都很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光州。 ——韩江。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是来源于亚非文学bot的推荐。或许是源自投稿者的自翻,至今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翻译者是谁。但就是这样短短一句话,留白充分,让我一下子就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坦...

评分

韩江的书写,是女性主义的,即使这次视线落在“光州事件”。 整体来看,她对生者&女性的挖掘好过对逝者&男性的描绘。 在小说《少年来了》中,她冷静、勇敢、直接,甚至美丽地呈现了杀戮的残酷、肉体的衰败、尊严的丧失、精神的崩溃、平庸之恶的无底线。若干从女性角色...  

评分

韩江的书写,是女性主义的,即使这次视线落在“光州事件”。 整体来看,她对生者&女性的挖掘好过对逝者&男性的描绘。 在小说《少年来了》中,她冷静、勇敢、直接,甚至美丽地呈现了杀戮的残酷、肉体的衰败、尊严的丧失、精神的崩溃、平庸之恶的无底线。若干从女性角色...  

评分

在尊严与暴力共存的世界,每个角落、每个时代,都很有可能出现下一个光州。 ——韩江。 第一次听到这本书的名字是来源于亚非文学bot的推荐。或许是源自投稿者的自翻,至今我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翻译者是谁。但就是这样短短一句话,留白充分,让我一下子就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 坦...

用户评价

评分

少年血,亲人泪,生者痛,仇者快。五星给题材和"少年",但是我不觉得这本书文学性很高,虽然文学技巧很足。韩江很擅长写人物创痛和回忆之殇,《素食主义者》是,《玄鹿》也是,技法上的人物视角分章叙事也没变化,旧瓶装新酒? 现在才知道《深入北方的小路》的难得(直面和审视暴力者的施暴心态),赫塔米勒《心兽》《呼吸秋千》的厉害(诗化笔触让苦难易于消化又印象更深),莫迪亚诺《多拉布吕代》的高妙(留出空白,不去虚构少女失踪那几十天的行踪,让读者想象),杜拉斯《广岛之恋》的老练睿智: 我在广岛看到了......,不,你在广岛什么也没看见!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这话真有它的道理。

评分

有时候不得不相信,人生中就是有许多奇迹般的巧合,就好比在这个时候从几百本书中偏偏拿出了这一本。通篇都在抒情,所以也谈不上多么还原历史,但毫无疑问,字里行间传达出的情感是真挚深沉的,让人在炎夏如饮寒冰。读到最后窗外非常应景地下起暴雨,经久不息,秋天似乎突然就来了。 【我们只是活在有尊严的错觉里,随时都有可能变成一文不值的东西。】 对光州事件一无所知,摘取百科的一段。 【1980年518运动被镇压后,摄于政府高压,韩国新闻媒体只得选择沉默。政府在提到这个事件时,只轻描淡写说是“光州事件”或“光州暴乱”。 1993年第一位非军人总统金泳三上台,承诺为518运动死难者建立国家公墓。1997年他签署518运动特殊法令,正式为518运动正名。】 我希望,我希望……我有什么好希望的。

评分

不是很喜欢这本书,内视角过于煽情加入太多想象的心理描写,不是很客观。不过事件本身还是蛮触动人心的,尤其是亲眼看着他人死去,独自活下来的抱憾终身的幸存者,还有失去儿子的母亲。

评分

4.5/5。最好晒着太阳读,因为会感到一股股寒气袭来。作家去祭奠少年东浩之墓时有雪,我第三次捧起才读完的今天雪融了一半。第三、五、六章写女性的篇章比男性篇敏锐深刻痛苦许多,全书布局妥贴,人物互相钩连又独立于世,第三章公演时以唇语无声抗议审查,写尽时代之荒谬,充分展现作者之独具慧心。最后是作者身为光州人自述光州事件接受历程,但提到车智澈是青瓦台秘书室长,不知道是台版翻错了还是韩文版原文如此,他是警卫室长,英文版倒是对的

评分

韩国阎连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