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黄河·黄土

中国国家地理·黄河·黄土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
作者:单之蔷
出品人:
页数:368
译者:
出版时间:2017-10-1
价格:2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9633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地理
  • 科普
  • 中国国家地理10月特刊
  • 风光
  • 人文
  • 杂志
  • 黄河
  • 黄土
  • 地理
  • 中国
  • 自然
  • 地貌
  • 文化
  • 历史
  • 生态
  • 旅游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l 你所不知道的黄土高原

开放的黄土高原

许多人提到黄土高原,贫瘠、荒凉、封闭的景象便会涌现脑海。在一首陕北民歌中曾唱到:“羊啦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招一招个手。瞭的见那村村呦瞭不见个人,我泪格蛋蛋抛在哎呀沙蒿蒿个林……”从民谣中可以窥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交通有多么不便利。但生活在黄土高原上的人并没有因为交通的不变而故步自封,他们走南闯北做生意,形成了中国独特的商帮文化,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群体就是晋商和回商。晋商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甚至抵达国外,演绎出一代晋商传奇,而回族走上青藏高原,通过商业这个纽带将汉藏联系在一起。甘青回商:行走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

晋商:走南闯北,踏出万里茶道

黄土层下,超乎想象的富饶

黄土高原穷不穷?穷。但这里富的程度,可能超乎许多人的想象。黄土之下,有着全中国近半的特大型煤田;黄河“几”字形之间,夹着“半盆油,满盆气”的鄂尔多斯盆地。坐拥得天独厚的能源宝库,黄土高原既面临着惠及本地百姓的挑战,也承担着“驱动”整个中国的责任。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中国国家地理(2017年10月号)(本期超值加厚版
《黄河·黄土·中国黄》特辑内容简介
黄河版块占1/4
l 干流篇:
1. 九曲黄河究竟“曲”到何种程度?
2. 千年的愿望实现了:黄河变清了
3. 中国诞生在黄河的支流上
4. 黄河的哺育之恩:灌溉之恩
5. 黄河的生态价值:假如没有黄河
6. 没有黄河就没有多民族的中国
7.黄河:中国人精神世界中的黄河
l 支流篇:
汾河:山西母亲河浇灌了中华早期文明
渭水:中华文化的摇篮
伊洛河,黄河伸出的温柔臂弯
黄土版块 占3/4
l 文明(寻找早的中国)
1、探源中国文明的主干
周秦汉唐,在黄土地上形成中国的“文化基因”
l 地上地下的文物遗存,见证了中国的成长
黄土高原:承载中国厚重的文化遗产
l 黄土高原(为什么中国诞生在这里)
黄土高原,上苍为中国特制的“舞台”
大山:黄土高原的卫士
黄土高原盐湖:孕育中华文明的天然养分
保卫黄土:重建黄土高原的生态
l 农牧交错带
1、 8位专家,3组关键词,解读农牧交错带之“变”
2、长城、古城、美女、画像石,解读农牧交错带的4个密码
长城:这里有典型的农牧交错带
古城:夯土透露的秘密,农牧交错带也是民族融合带
美女:农牧交错带也是中国的“美女窝”
画像石:民族碰撞与融合的“纪录片”
l 你所不知道的黄土高原
开放的黄土高原
甘青回商:行走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
晋商:走南闯北,踏出万里茶道
黄土层下,超乎想象的富饶
大地图
正面:黄河黄土被忽视的美——黄河流域和黄土高原自然景观推荐
反面:在黄河黄土上,穿越中华上下五千年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黄河与黄土,相伴相随,共同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明。一直以为黄河还是一条泥沙淤积的地上悬河,没想到经过这么多年的水土治理,黄河含沙量已经大为降低,甚至黄河三角洲都受到了海潮侵袭的威胁。

评分

看后有生之年特别想沿黄河自驾游一下。。

评分

科普书,看完以后会对黄河黄土的前世今生未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评分

用科学的角度向人们介绍了一个真实的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摇篮和母亲河的深厚文化和丰富内涵从本书中可见一斑。科普图文,浅显易懂。作为一个地道的黄土地的读者,我个人觉得本书最大的作用是对大多数不了解黄土地的人做了一个科普和观念的扭转。长久以来,黄土地以外的人对黄土高原的印象都是贫瘠,干旱,尘土飞扬。看了这本十月特刊。应该会转变不少的吧。想知道为什么我们都叫炎黄子孙嘛?就来畅读这本书吧

评分

用科学的角度向人们介绍了一个真实的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中华文明的摇篮和母亲河的深厚文化和丰富内涵从本书中可见一斑。科普图文,浅显易懂。作为一个地道的黄土地的读者,我个人觉得本书最大的作用是对大多数不了解黄土地的人做了一个科普和观念的扭转。长久以来,黄土地以外的人对黄土高原的印象都是贫瘠,干旱,尘土飞扬。看了这本十月特刊。应该会转变不少的吧。想知道为什么我们都叫炎黄子孙嘛?就来畅读这本书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