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百年史

东京百年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作者:[美]爱德华·赛登施蒂克
出品人:
页数:728
译者:谢思远
出版时间:2018-9
价格:8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52021769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日本
  • 日本史
  • 历史
  • 文化
  • 東京
  • 日本研究
  • 社会史
  • 城市
  • 东京
  • 历史
  • 百年
  • 日本
  • 社会
  • 变迁
  • 城市
  • 发展
  • 文化
  • 时代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不管哪种语言里,都很难找到一本书像日本研究专家、翻译家爱德华·赛登施蒂克对东京历史的经典叙述那样,不仅充满了一个城市及其国民的精神,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智慧。在这部不朽的名著中,作者凭借其对日本文化的渊博知识和深厚理解,以引人入胜的独特视角追溯了东京是如何从幕府将军的古老都市,历经明治、大正时代的沧桑巨变,转变为现代化大都市的。在带领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地穿梭于百年东京的街头巷尾,感受它的各个街区如银座、日本桥等地兴衰沉浮的同时,通过各种令人惊叹的细节、详实的史料以及对日本文化的敏锐洞察力,揭示了近代日本为何能在积极吸收西方文化,成为世界强国之后,仍能将古老的传统文化延续至今的奥秘。

作者简介

爱德华·赛登施蒂克(Edward George Seidensticker,1921-2007),著名日本研究专家、翻译家。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长年居于日本,先后执教于东京上智大学、斯坦福大学(1962-1966)、密歇根大学(1966-1977)、哥伦比亚大学(1977-1985)。曾因日本文化研究及日本文学译介方面的杰出贡献,获旭日章(1975)、菊池宽奖(1977)、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奖(1984)。所译英文版《源氏物语》家喻户晓,被认为是该作品的最佳英译本。其对川端康成作品的杰出译介,最终促成川端康成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信息

引言
前言
(上部)下町,山之手
地图(1892年东京、1914年东京)
作者自序
第一章 终结与开端
第二章 文明开化
第三章 双重生活
第四章 颓废文化的衰亡
第五章 下町,山之手
第六章 大正风貌
(下部)东京崛起
地图(1927年东京、1932—1947年东京区部、1947年以来的东京都)
作者自序
第七章 震后的日子
第八章 快乐重建
第九章 黑暗降临
第十章 棒鳕和芋头
第十一章 奥运时代
第十二章 昭和余韵
作者注释
索引
中译本后记
(正在采用) (你提供的)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不管哪种语言里,都很难找到一本书像日本研究专家、翻译家爱德华·赛登施蒂克对东京历史的经典叙述那样,不仅充满了一个城市及其国民的精神,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智慧。在这部不朽的名著中,作者凭借其对日本文化的渊博知识和深厚理解,以引人入胜的独特视角追溯了东京是如何从幕...

评分

很久没有看这么厚的社科书了,大抵因为懒的原因。不过这一次赶鸭子上架,想不看都不行,于是老老实实拿着书,赶着地铁,一页一页地仔细翻过。 如果只将这部书作为资料来翻阅,那未免有点小瞧它了。《东京百年史》结合的其实是文化史、战争史,以及其他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历史。...  

评分

随着历史学日益专业化,如今的史书对普通读者来说恐怕已经越来越不友好了。动不动就是各种炫目的社科名词,密密麻麻的注释以及枯燥繁琐的理论分析。常常是兴致勃勃地打开一本书,结果望一眼后便敬而远之。 作为一本非传统意义上的“史书”,《东京百年史》就没有这些问题。作者...  

评分

很久没有看这么厚的社科书了,大抵因为懒的原因。不过这一次赶鸭子上架,想不看都不行,于是老老实实拿着书,赶着地铁,一页一页地仔细翻过。 如果只将这部书作为资料来翻阅,那未免有点小瞧它了。《东京百年史》结合的其实是文化史、战争史,以及其他涉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历史。...  

评分

说起东京,我的脑海中往往浮现出绚烂的樱花、整洁的街道、笑容可掬的妇人以及若隐若现的富士山,仿佛那是一个格外熟悉的城市。然而我从未到过东京,我对它的想象可能更多地来自电视和印刷品。事实上,东京在我的认知中不过是一系列“格式化”意象的组合,换句话说,每个人提到...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自然灾害的关东大地震,对日本人民城市的影响,无疑远比任何社会国际大事件都要更大,大得多:颤抖吧人类。 看似有条理但还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但是内容真的丰富又有趣,穿插各种文人轶事八卦什么的hhh

评分

私.东京城记,有别于官志及一般社会文化史,毋宁说命名为“气根”化表述更相宜,作者气质兼具异邦人.本地通的双重身份,由此,历史向度重置为转场之幕,其节点不必然表现为实证的因果相续,同样,映写于作者时空意识中的江户—东京,也不必然趋近主流(主干)的历史编年,江户-东京的坏灭与再生,与其追摹都市象限的“罗夏墨迹”或制度剪影,毋宁依托其间,以个体记忆为起始,微距状物、漫衍“气根”,纷披的肌理(个体经验)与厚重的体块(总量历史)形成同框,最终焦距则取决于读者维度,因而,也惟有通读本书的读者,方能共享作者如许的长情告白

评分

虽然出版日期是9月,但会先行出一批赶上海书展嗷嗷,希望大家能喜欢这本书

评分

有关东京百年城市文化史的巨量信息,用散文化的文字款款道来。作者何止“日本通”,各种掌故信手拈来,日本人中可能也少有到这个程度的。两点印象深刻:上卷提到移风易俗、文明开化,日本接受西化一个原因是,为了让列强觉得没有必要保留法外治权,尽快废除不平等条约,这种逻辑和天朝上国真是天差地别(反过来,也能看到日本的媚悦强权,当然从国家角度上讲,又不全能套用这种道德化评价),也是中日近代以来所走不同道路的一个体现;下卷承办奥运、城市治理,对照北京、东京,多有启迪。译文流畅,作注到位,对校英日两版,所费心血让人敬佩。

评分

信息丰富又庞杂,还有一点西方视角,是本书的最大亮点。译文的文风文体相当糟糕和不稳定,注释的日文有不少错误,另外很多译注的考量简直就是译注反面教材。译者和编辑可能过分苦于查证各种事实和名词译法(编辑也反复提及这一点),无暇他顾。尽管如此,还是值得一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