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词宗夏承焘的女弟子、著名散文家琦君的唯一“解词之作”。
===========
★ 《巨流河》作者齐邦媛、《源氏物语》译者林文月作序
★ “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的得意女弟子、《橘子红了》的作者
著名散文家琦君女士的解词作业
★ 裸背精装,胶版印刷,馈赠珍藏两皆宜
===============
大家所景仰的夏承焘先生是琦君的老师,而琦君自己则又是多年来许多年轻学子的老师。文化的薪火传递,好比接力赛跑,就靠着醉心古典的有心人一代一代默默地传递这神圣的棒子。可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炙名师门下聆听其课的,所以若能将课堂上讲解古典文学的精华以文字替代口授,印刷成书册,那么就会传播更广,嘉惠更多的人了。琦君的新著《词人之舟》,正是符合此要求的书。
《词人之舟》是一本赏析评介词的书,共收温庭筠、李煜、柳永、晏殊、张子野、晏几道、苏轼、秦观、李清照、陆放翁、辛弃疾、朱淑真、吴藻等十三家(另附卓文君与花蕊夫人),前面有一篇《词的简介》分段说明词的形成、名词、体裁及讨论词与诗的区别,介绍几则关于词调的掌故。这篇替代自序的文字,以深入浅出的口吻介绍词学,好比是上词选课第一堂的开场白,使读者于接触个别词家的作品之前,对于词这个特殊文类的外在及内涵,能够有一个预先的通盘认识与了解。
====================
1987年我去美前,(林)海音恳切地对我说:“你旅居国外,应酬少了,家务更简单,又不教书,你就好好利用一两年的时间,把词人生活作品介绍完成了吧!究竟你是念的中国文学系,也得对自己有个交代呀!”——琦君
三十年来台湾作家的第二代之中“笔力最健者,当推琦君”。——余光中
认识她的朋友都知道她写极好的诗填极好的词,而即使一般读者恐怕也可以从她时时融入散文中的诗句、词句,感知琦君对于旧文学的深厚造诣吧。——林文月
你不一定要做词人,却必须培养一颗温柔敦厚、婉转细腻的词心。对人间世相,定能别有会心,另见境界。正如你不必是一个宗教信徒,却必须有一颗虔诚恳挚的心,才能多多体验人情、观察物态。——夏承焘
中国古典诗词的许多句子在琦君的文章里早已不露痕迹地“现代化”了。大多数写“纯散文”的人都有词穷的时候,琦君脑中却又无数词句在紧要关头带着彩笔来,给她的龙“画上眼睛”。——齐邦媛
林海音写活了老北京的《城南旧事》,而琦君笔下的杭州,也处处洋溢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白先勇
琦君(1917-2006),原名潘希珍,现代著名女作家,尤以散文写作著称。她除了在司法界、教育界待过之外,人生绝大部分都浸淫在文学的殿堂里,给中华文化留下不可磨灭的瑰宝。曾获中国文艺协会散文奖章、中山学术基金会文艺创作散文奖、台湾当局新闻局优良著作金鼎奖、“国家文艺奖”散文奖。“真实不造作”的亲切风格使琦君风靡文坛五十年而不衰,被誉为“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著有《水是故乡甜》《橘子红了》《三更有梦书当枕》《青灯有味似儿时》《泪珠与珍珠》《万水千山师友情》等散文及小说、儿童文学等书四十多种,其散文《故乡的婚礼》《金盒子》《春酒》皆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并被译为美、韩、日文等,深受海内外读者欢迎。
琦君《词人之舟》是一本鉴赏古词之书。琦君作为“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的得意女弟子,这部书,系统地介绍了历史上那些著名的词人及其作品,为人们了解古典文学打开了一扇窗户。 一般认为,词兴起于唐末,盛行于宋朝,宋末后式微。所以,书中提及的词人,大多是北宋和南宋年间...
评分(1423字) “上乘之词,总是有寄托人,无寄托出。含意常于欲言未言之间,见仁见智,当由读者吟咏而自得之。” 琦君讲词,比她的散文还要好看。她解词,不单单只是解词释意,更是于这些词人的作品中读出他们的人生况味,他们之间的交游来往,他们之间的词话生活。齐邦媛在《自...
评分 评分《词人之舟》是著名散文家琦君女士的解词之作,是一本赏析评解词的书,这本书中共收温庭筠、李煜、柳永、晏殊、张子野、晏几道、苏轼、秦观、李清照、陆放翁、辛弃疾、朱淑真、吴藻等十三家词额的传世之作。 我是从散文《烟愁》、《琴心》开始读琦君的散文作品,她的文笔很生动...
评分我喜欢词,她不像唐诗那样平仄严谨,句句押韵,她也不像现代诗一样随性,浅显易懂,她如江南女子一般,温润婉约,她如谦谦君子一般,深富内涵。她如同一壶老酒一般,浓烈中带着醇香。她如同源泉一般,清凉中带着甘甜。 《词人之舟》作者把一首首的词和他们的主人,用散文的形式...
比她的散文更耐读一些,似浅实腴,每句话闲闲道来,背后都有翔实材料支撑,亦颇见剪裁之功。识见之高,比一些灌水学术论文更有益理解诗境。如对晏殊踏莎行一篇的赏析,寥寥数语,把词中色彩搭配、情愫流转及结构运思的妙处都讲到了。谈女性词人的几篇,对女性独立的尊重与期许,以及对“白话”文体的推重(这从选目和具体讲解中可以看出),终让我觉得,她毕竟还是经历了“五四”一代的人,不能简单地看作什么普通的大家闺秀/才女作家。能从古人诗中神交千古而又展露自己鲜活面目,虽未如叶嘉莹动辄拈出“兴发感动”/“生命力量”等词汇,也可想见琦君其人真深得诗人温柔敦厚而不愚之旨矣。有齐邦媛林文月两篇序,侧重不同,但都很好。
评分大家之作,娓娓道来,常常一句话要默默反复吟咏,体味其妙处。
评分其实我不明白文学评论这一行当是怎么来的,自己看自己的,还得去告诉别人你觉得xxx是怎样?然后又来个xxx来反驳你你的xxx并不对?可能真的太闲
评分很喜欢很好读,小而美的书,在尽可能客观地同时,也能看到作者的主观,但没关系,琦君的思想文风和审美,都挺怡人。
评分琦君的散文自有一股吸引人的魅力,风格不似晓风之流,在台湾作家中独树一帜。在文字的流动中,悄然散发如空谷幽兰。喜其文中偶然一见的诗词,恰到好处,功力之深,不露痕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