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崔永元
I 這個時代需要怎樣的教師?
王春易/最美的風景永遠在下一次挑戰中
閆存林/行走在變與不變中
周誌英/走進去,纔能走齣來
/實話實說/
崔永元對話王春易、閆存林、周誌英
II 沒有師生的幸福,哪來理想的教育?
王篤年/30年,不斷追問學習的意義和本質
賀韆紅/在不斷變化的時代要求自己勝任
曹書德/讓每個孩子沐浴人文的光輝
/實話實說/
崔永元對話王篤年、賀韆紅、曹書德
III 教育智慧從哪裏來?
史建築/從“工地”到“建築”
侯敏華/原來,我想要的就是這些
潘國雙/因數學而變得簡單
/實話實說/
崔永元對話史建築、侯敏華、潘國雙
IV 未來的學校什麼樣?
李 亮/一個老兵的突圍日誌
邢鳳玉/在選擇中成長
/實話實說/
崔永元對話李亮、邢鳳玉
編後記·課堂造就瞭教育傢/瀋祖蕓
序
崔永元
能瞭解到北京市十一學校,是一個很偶然的事情。我們和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聯係,說節目裏想介紹幾所好的學校,不知有沒有。這種問法,讓基礎教育司的同誌産生很大反感,他們說:“怎麼沒有?有的是。但是,你們隻願意報道不好的學校,吸引彆人的眼球。”我們當然不服,說:“哪有好的學校?不都是應試教育,韆軍萬馬過獨木橋,學生把老師當神、當皇帝,老師把孩子當人質嗎?”基礎教育司的同誌很有耐心,他沒有和我們再爭論下去,而是開瞭幾所學校的名字:杜郎口中學、鹿泉一中、北京十一學校……
這樣,我們纔開始走進一批讓人仰慕的學校,見到一批讓人仰慕的校長和老師,見識瞭一批讓人仰慕和尊敬的學生。瞭解十一學校以後,我像著瞭魔一樣,在網上搜與學校有關的消息,到書店買與學校有關的書。好在十一學校的同學還接納我,我有幸跑到學校參加瞭幾迴活動,感受很深。他們的臉上分明寫著:學校是我的,歡迎你來到我的學校。
以後,學校每年舉辦 “課堂裏走齣教育傢”活動時,我都請求擔任主持,不為彆的,就為瞭去現場見見那些老師,聽聽他們走下神壇後內心的感受。說起來都大同小異,做起來卻比登天還難。首先,每個老師都沒瞭自己的三尺講颱,身體沒依靠,他們直挺挺地齣現在學生麵前。而這三尺講颱,過去就是學生和老師間的萬裏長城。沒瞭萬裏長城,每個孩子都像孟薑女一樣有成就感。同時,失蹤的還有老師的辦公室。每個老師都有一個課桌,就在教室裏。教室既是學生的教室,也是老師的辦公室,孩子們有問題就迴到自己的教室,直接和老師麵對麵促膝交談。不要小看這三尺講颱的離去,少瞭這一層的隔閡,從戲劇原則上,就從布萊希特變成瞭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打成一片的老師和孩子,其中更受考驗的還是老師這一方。當孩子無拘無束時,他們會提齣無數的問題,而且絕大部分問題都是書本以外的。這個時候,老師非常想要的一個權力是,可以對著孩子說:“對不起,我不知道,我們一起研究,一起尋找答案。”
當你走進十一校園時,孩子對老師沒有老鼠見貓那樣的膽戰心驚,也沒有小貓見老貓的無限依靠。他們之間的關係就像一個老鼠和另一個老鼠,一個貓和另一個貓,一個小貓和一個小貓,一個老貓和一個老貓。記得我每次主持的時候,當老師講完走下颱時,我都會在休息區問他們幾個問題,有些問題是我學生時代就憋在心裏的,想想那時問不齣口,通常是因為膽怯,因為害怕,因為沒有機會,這一憋就是幾十年。現在,終於有機會把這些問題問瞭齣來,我發現老師們迴答問題的方式已經有瞭天大的變化。他們並不會直接告訴你答案,而是首先請你談對這件事的看法,然後想辦法告訴你瞭解事情的途徑和方式。這種暢快的交流,雖然感受不到有問必答的痛快,但是可以感受到獨立思考並且找到答案的喜悅。
十一學校的老師是幸運的,因為他們有一個開明的校長,他們在做教師的美好年華中,體會瞭彆樣的做教師的快樂。十一學校的孩子也是幸運的,他們在十年寒窗的日子裏,體會瞭彆樣的學習的艱難和快樂。他們正學著做主人,做班級的主人、學校的主人、學生會的主人、學校社團的主人、管理學校的主人、參與社會的主人、國傢的主人。這種體驗是難得的,同時也是獨特的,一定程度上講,是偉大的。
後記
課堂造就瞭教育傢
瀋祖蕓
把自己深深地紮根於十一校園,並永遠保持一個觀察員的視角與心態,做齣這樣的行動選擇源於李希貴校長與我剛見麵時的一句話:“你很懂教育,但你或許並不懂學校。”當時,我非常不服氣,心想:“我每年要走進一百多所學校,記錄和見證一所所學校的變革,怎麼還說我不懂學校呢?”
憋著一口氣深入校園,深入一位位教師真實的課堂中,我纔明白,教師們是如何在一次次情非得已的選擇中,依然拷問著自己內心的學生觀;我纔明白,在非常理想和特彆現實之間,教師需要具有怎樣的平衡智慧纔能讓每一位學生不僅贏在當下,更勝在未來;我纔明白,教師在時間有限的教學過程中,該如何展開設計纔能讓學生從有限走嚮自主學習的無限;我更明白瞭,“以學生發展為本”理念不在於口號,也不僅在於看得見的環境,而在於內心,在於在“關起門來就可以自己做主”的天地中依然用執著的探索與自我突破的變革讓學生擁有人生隻有一次的中學時代……
這就是“良心”;這就叫“信念”;這纔是真正的“師愛”!
“課堂裏走齣教育傢”是北京十一學校在學校轉型的重要階段,在學校以集體之名榮獲首屆基礎教育國傢級教學成果奬的大背景下搭建的展示平颱。
平颱的搭建基於這樣的理念。
1. 産生教育傢的土壤一定是在課堂上,因為課堂纔是一個教師離學生最
近的地方。任何不太與學生打交道的人都永遠成不瞭教育傢。一個民族的教育是否成熟,其標誌就是課堂上是否鍛造齣一位位教育傢。
2. 教師本身就是最大的課程資源。這個時代需要一批堅定而正義的教師傳播良心、傳遞信念、詮釋師愛。
3. 通過對實踐經驗的提煉與萃取,揭示“不育人無法教書”的教育本質,每一位教師都在自己的課堂上立德樹人。
從2014 年到2016 年,“課堂裏走齣教育傢”共推齣瞭北京十一學校的11 位教師,我們通過搭建全國層麵的展示平颱,通過設計名師與名人對話的重要環節,通過創造偶遇的驚喜時刻,確定瞭“課堂裏走齣教育傢”的基本元素:分享(在與全國同行的分享中反思實踐)、崔永元(由“名嘴”訪談帶來接地氣的社會影響力)、感恩(體會教育工作的價值與意義)。
值此《課堂裏走齣教育傢——崔永元與北京十一學校優秀教師“實話實說”》齣版之際,我們要特彆感謝為傳播這樣的教育正能量竭盡全力的幕後工作者。
我們感謝北京十一學校教育傢書院的老師們。每一場活動都要經曆大半年的對話、梳理和提煉的過程,教育傢書院組織瞭學校內眾多教師參與提煉,將籌辦活動的任務驅動轉化為校本培訓與教師專業成長的寶貴契機。
我們感謝徐暉團隊攝製組。他們長期蹲守在十一校園,捕捉教師們最常態的課堂,記錄下教師們的喜怒哀樂和夜以繼日的付齣,並製作瞭一部部感人至深的“教育傢”紀錄片。
我們感謝崔永元先生。他本著一個媒體人的良知、對教育工作者的理解和改變這個國傢未來的誌嚮,承諾擔任每一次活動的主持人,並在百忙中參與活動的設計,使得教育專業話語體係一次次轉化為一種讓社會可學、可及、可理解的接地氣方式。
我們感謝源創圖書的編輯們。他們敏銳地感知教育需求,通過無數個日日夜夜的整理完善,既還原瞭真實、幽默、深刻、溫暖的現場氣氛,又讓即興對話更加富有邏輯,更能讓教育同行獲得啓迪。
我們更感謝北京十一學校的11 位“教育傢”和身後的每一位“十一人”,沒有他們貼著地麵飛行的理想主義,沒有他們懷著對未來的心馳神往,沒有他們願意為學生而改變的堅定,就無法托舉起11 位“教育傢”代言者!
我在十一校園裏,每天感染著教育生長的力量;我也真誠地期待每一位讀者從本書中讀到真實、讀到規律、讀到一個教育工作者永葆理想時的那份最美麗的姿態!
· · · · · ·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