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

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作者:陳平原
出品人:
頁數:266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0
價格:38.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8060594
叢書系列:三聯講壇叢書
圖書標籤:
  • 陳平原
  • 文學研究
  • 文學史
  • 明清散文
  • 文學
  • 中國
  • 明清
  • 現代文學
  • 文人之文
  • 學者之文
  • 文學研究
  • 學術寫作
  • 中國文學
  • 文風演變
  • 文化傳承
  • 古典文學
  • 現代文論
  • 文集選編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五四新文化運動期間,陳獨秀認準“古文”該死、“白話”當活,把古文十八傢列為“十八妖魔”。陳平原在北大開設研究生選修課“明清散文十八傢”,也算是為五四新文化運動“打掃戰場”,呈現當初情急之餘,被當作髒水潑掉的“明清之文”的另一側麵。希望藉助十八傢文章,呈現三百年間(16世紀中葉至19世紀中葉)中國散文發展的大緻脈絡,並引發大傢對這一古老文體的興趣。

本書即脫胎於課堂講錄,隻不過由十八傢縮減為李贄、陳繼儒、袁宏道、張岱、黃宗羲、顧炎武、全祖望、姚鼐、汪中九傢。以這些文人、學者的為人與為文做研究個案,分析其創作特色與風格路數,不唯強調“知人論世”,抑且企求“尚友古人”。本課程強調讀書時的個人體會、研究中的問題意識、夾敘夾議中的文本分析等;置身“講壇”叢書,依然保留瞭原先的閑文與穿插。

由於采納內部研究與外部研究相互支援的範式,既凸顯瞭這九位散文傢的人生軌跡與文學世界,又會通勾勒齣文學史脈絡與風貌,同時對文學生産、社會背景、市民生活這些影響、製約文學發展的因素也有精到的描述或闡釋。

著者簡介

陳平原,廣東潮州人,1982年於中山大學獲文學學士學位,1984年於中山大學獲文學碩士學位,1987年於北京大學獲文學博士學位。現為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2008—2012年任北大中文係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中國語言文學學科評議組成員。曾先後在東京大學和京都大學、哥倫比亞大學、海德堡大學、倫敦大學、法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哈佛大學以及香港中文大學、颱灣大學從事研究或教學,2008—2015年兼任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講座教授(與北京大學閤聘)。

曾被國傢教委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為“作齣突齣貢獻的中國博士學位獲得者”(1991);獲教育部頒發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人文社會科學】(1995,1998,2003,2009,2013);北京市第九、第十一、第十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2006,2010,2012);第三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二等奬(2006);第一、第二屆王瑤學術奬優秀論文一等奬(2002,2006)及第四屆王瑤學術奬學術著作奬(2016)等。

先後齣版《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中國現代小說的起點》《韆古文人俠客夢》《小說史:理論與實踐》《中國散文小說史》《從文人之文到學者之文—明清散文研究》《中國現代學術之建立》《觸摸曆史與進入五四》《當年遊俠人——現代中國的文人與學者》《當代中國人文觀察》《左圖右史與西學東漸——晚清畫報研究》《圖像晚清——〈點石齋畫報〉之外》《“新文化”的崛起與流播》《老北大的故事》《大學何為》《大學有精神》《抗戰烽火中的中國大學》《大學新語》《作為學科的文學史——文學教育的方法、途徑與境界(增訂版)》《六說文學教育》《閱讀·大學·中文係》等著作三十餘種。另外,齣於學術民間化的追求,1991—2000年與友人閤作主編人文集刊《學人》;2001—2014年主編學術集刊《現代中國》。

圖書目錄

【2017年10月北平第2版】
開場白
第一講 彆齣手眼與放膽為文 ——李贄的為人與為文
纔高氣豪與禍逐名起
不能學與不願學
童心與道學
識·纔·膽
第二講 文人的生計與幽韻 ——陳繼儒的為人與為文
異端與異人
著述與生計
熱腸與幽韻
清言與文章
第三講 闡揚幽韻與錶彰聲色 ——袁宏道的為人與為文
為官與遺世
幽韻與聲色
趣味與文章
第四講 都市詩人的奇情壯采 ——張岱的為人為文
自敘與自嘲
真性情與懺悔錄
民俗與寄托
奇醜與不平之氣
絢爛與平淡
第五講 史傢之文的闊大與人情 ——黃宗羲的為人與為文
不必文人始有至文
黨人·遊俠·儒林
讀書博雜與思想通達
深於情與工於文
第六講 能文而不為文人 ——顧炎武的為人與為文
以遊為隱
文須有益於天下
古樸深沉的論學文字
第七講 超越“江南之文” ——全祖望的為人與為文
經史文三閤一
錶彰忠義與氣節
大氣與蕪雜
第八講 文派、文選與講學 ——姚鼐的為人與為文
桐城文派的建立
學統與文統
義理·考證·文章
講學生涯與《古文辭類纂》
第九講 誌在述學與文藝其末 ——汪中的為人與為文
自學成纔與恃纔傲物
述學與文藝
自序之得失
著書與抄書
參考書目
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新舊兩版最大的差彆在於封麵頭像哈哈哈哈哈哈!

评分

陶冶性靈,十分可讀。

评分

說一些異議。陳平原先生我很敬佩,但這並不能遮住書中常識性的硬傷,以舊學功底聞名,但萬不可以此自得,行之於筆下的自鳴得意,恰證齣現代文學界古典修養的貧乏,就“論文衡史”而言,陳平原先生並沒有趙園先生做得齣色,其關鍵就在於根底不穩。並未如世人所推崇的那樣“深厚”。各有所長。這也隻是我個人的觀點。

评分

深入淺齣。惟選入諸傢尚難統概明清兩代文章之全貌,課堂講義篇幅有限,可以理解。

评分

說一些異議。陳平原先生我很敬佩,但這並不能遮住書中常識性的硬傷,以舊學功底聞名,但萬不可以此自得,行之於筆下的自鳴得意,恰證齣現代文學界古典修養的貧乏,就“論文衡史”而言,陳平原先生並沒有趙園先生做得齣色,其關鍵就在於根底不穩。並未如世人所推崇的那樣“深厚”。各有所長。這也隻是我個人的觀點。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