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知名作家茅盾代表作。小说以1930年5、6月间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上海为背景,以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为中心,描写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
《子夜》写于1931年10月——1932年12月。标志着茅盾的创作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过去,对《子夜》的评价是很高的,如唐弢的“教材”本就誉它为“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的长篇”。 近年来,有人对茅盾的创作成就提出异议,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大于形象,有的是“主题先行...
评分《「外甥背娘舅」的那一個年代》 「外甥背娘舅」,是一句老掉了牙的舊話。 至今,這一句話的來龍去脈,大家好像都不太清楚了。儘管,市井坊間,人云亦云的考據與講法很多,曾經聽說過的,也都覺得蠻牽強的。 總之,這一句話,說的應該是亂套的意思。那麼,「外甥背娘舅」這一句...
评分《1930年的上海灘》 茅盾先生筆下的這一部《子夜》,寫的是1930年的上海灘。其實,祗不過就是1930年間的三四個月而已了。 不過,這短短的三四個月,端的可比擬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祗是因為西風東漸的緣故,墨色暈染裏頭變多了些個油彩塗抹水粉搨刷。自然,五月的外白渡橋...
评分一直不太明白茅盾先生的名声为何如此之大,就民国时期来说,最不缺的就是文人和能写的人。直到读了著名的《子夜》,我才豁然开朗。 当然我读的版本是解放以后,经过审查机构审查的作品,这类审查后的作品有一个共同性:在序言或后记里都会告诉你,作者是共产主义者持有的是马克...
评分《真是好一個罵字了得》 其實,茅盾先生寫《子夜》,搭頭搭尾,也就祗寫了上海1930年春夏之交的三四個月而已。從五月裏外灘那一個聲色俱全的傍晚開始,到吳蓀甫敗給趙伯韜後準備連夜坐輪船與林佩瑤去牯嶺避暑-或則說是去避難-大概也就是八九月的光景,故事就剎車了,後續也就...
这本书太长了,读下来感觉非常疲惫。
评分疲惫。构思宏大,笔力却疲软。复又隔上时代和经济的双重隔膜。留下深切的文学史意义。
评分茅盾刻画人物太厉害,各个阶级里形形色色各种嘴脸都被他写尽了。是波澜壮阔的史诗作品,开头实在精彩又经典,越到后面却显后劲不足了,结尾尤给人感到虎头蛇尾。后记里茅盾提到自己当时受健康问题等因素影响,谋篇时诸多构思和伏笔故不能写尽了,实在遗憾。这部作品原名《夕阳》,后改为《子夜》,名字改得很有意思,看似改名后让这部作品更显意识形态了,确是这样,但不光是这样,那个时代的作家,无不能不怀着深刻责任感的,如沈从文在《边城》前言里说“我的读者应是有理性,而这点理性便基于中国现社会变动有所关心,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与目前堕落处,各在那里很寂寞的从事与民族复兴大业的人。这部作品或者只能给他们一点怀古的幽情,或者只能给他们一次苦笑,或者又将给他们一个噩梦,但同时说不定,也许尚能给他们一种勇气同信心。”
评分以往,都是看到被压迫的工人如何如何,无良的企业家如何如何,本书倒是提供了另一个视角,腹背受敌的企业家与贫苦的工人之间到底谁无奈谁可怜。无解。
评分首尾不错 为秦皇岛加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