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人的尊严

论人的尊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人民出版社
作者:[德] 瓦尔特·施瓦德勒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贺念
出版时间:
价格:68.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010179162
丛书系列:法哲学学术译丛
图书标签:
  • 政治哲学
  • 哲学
  • 现象学
  • 西方哲学
  • 里德学派
  • 新书记
  • 政治
  • 尊严
  • 哲学
  • 伦理学
  • 尊严
  • 人权
  • 人文主义
  • 道德
  • 价值
  • 社会
  • 思想
  • 人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原著是由著名德国哲学教授瓦尔特·施瓦德勒(Walter Schweidler)先生于2012年所著,是一部重要的从西方人文精神内部思考“人的尊严”的哲学专著。“人的尊严”是攸关全人类的生存意义和生命权利的根本性思想命题。施瓦德勒教授认为人的尊严是所有人权的哲学性基础,只有真正理解了人的尊严问题,人权为什么必须得到保障才能找到充分的理由。通过整本书七章的内容,分别对“人是什么”,人的本性,人的义务,自然法与人的自由,人的权利,人的人格和生命的文化等命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理解和面对这一命题。

作者简介

瓦尔特·施瓦德勒(Walter Schweidler),1957年出生于南德,曾在慕尼黑大学学习哲学、神学、法学和政治学。他是德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施佩曼(Robert Spaemann)的重要弟子之一,也是德国当代著名现象学家瓦登菲尔斯(Bernhard Waldenfels)哲学教席的接任者,是德国政治哲学(里德学派和“人的尊严”问题等)和现象学领域的专家。施瓦德勒教授迄今发表重要论文100余篇,主要著作包括:《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概念》(1983)、《形而上学的克服:论卡尔纳普、维特根斯坦、斯宾格勒和海德格尔》(1987)、《精神力量与人权:人权的普遍性要求与第一哲学问题》(1994)、《好的国家:从柏拉图到当代的政治伦理学》(2004)、《追补不上的:对一种非直接性形而上学的献文》(2008),著述被翻译成英文、法文、日文、中文和西班牙文等。2000—2009年,施瓦德勒教授在德国波鸿大学哲学系任教席教授,自2009年起在德国艾希施泰特一因戈尔施塔特大学哲学系任教席教授。施瓦德勒教授同时担任德国著名Karl Alber出版社“现象学”书系和Academia出版社“东西方思维道路”书系的主编。贺念,1985年出生于湖北石首。德国哲学博上,四川大学哲学系特聘副研究员。2003—2010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和哲学学院,获哲学学士、哲学硕士学位。2010—2016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留学于德国艾希施泰特一因戈尔施塔特大学(University of Eichstaett-Ingolstadt),获哲学博士学位。师从德国著名现象学家、里德学派代表瓦尔特·施瓦德勒教席教授,是在其治下毕业的第一位华人博士。德语专著《Sein与Sinn von Sein:海德格尔核心问题研究》即将在德国Karl Alber出版社出版,在《世界哲学》等杂志发表论文若干。

目录信息

译者导言 对“人的尊严”的追问与保障:从康德到德国宪法精神
中文版序言
导论
第一章 人是什么?不仅是一个问题,不止一个答案
A)明确的回答
B)隐含的回答
C)间接的回答
第二章 人的本性(Natur)
A)自然作为还原性概念和区分性概念
B)人、人的本性与“自然”
C)本性与尊严
第三章 人的义务
A)人与自然
B)因果关系(Kausalverhaltnis)与意义关涉(Sinnbeziehung)
C)自身关系的悖论
第四章 自然法则
A)理性之眼
B)自然与自由
C)良知
第五章 人的权利
A)国家契约
B)主体权利
C)幸福之痕
第六章 人的人格
A)人的身体
B)人格与物(Person und Sache)
C)本源问题
第七章 生命的文化
A)规范文化与实用文化
B)生命的文化
C)返回本源
原书参考文献
附录(一)德语—汉语术语索引
附录(二)汉语—德语术语对照
附录(三)拉丁语—汉语术语索引
附录(四)公民社会与德国里德学派文/贺念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翻译的不太好。作者后来尊严的形而上学基础,感觉有合理之处,到不那么让人信服。尊严的基础到底何在?

评分

感觉译者的导言写的的比后面翻译的好,英语界对康德尊严概念的文献很多,但是德语界的不常见,对德语界的观念的吸收真是比较创新的思路。

评分

谁知道后现代的尊严,会沦为何物?这不仅是哲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宪法的精神指向。

评分

谁知道后现代的尊严,会沦为何物?这不仅是哲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宪法的精神指向。

评分

翻译的不太好。作者后来尊严的形而上学基础,感觉有合理之处,到不那么让人信服。尊严的基础到底何在?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