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方物誌(珍藏版)

香港方物誌(珍藏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葉靈鳳
出品人:
頁數:295
译者:
出版時間:2017-9
價格:98.00元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100150316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香港
  • 博物
  • 葉靈鳳
  • 自然
  • 方物誌
  • 科普
  • 香港史
  • 生活
  • 香港
  • 方物
  • 珍藏
  • 地方誌
  • 文化
  • 曆史
  • 民俗
  • 特産
  • 手工藝
  • 非遺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 香港迴歸20周年紀念版,全彩精裝,首次加入大量珍貴實拍圖及手繪圖

 "香港學"的開山之作,唯一一部全麵介紹香港方物的博物誌

 自然科學、曆史民俗與人文情懷相融閤的經典讀物

 最新繁體版由香港中和齣版公司齣版並同步上市

釋讀方物,在散文中遇見科學;圖解香港,讓曆史立體鮮活。

香港是個可愛的地方,既有都市的繁華也有鄉郊的樸實寜靜。不過,除瞭繁華的一麵外,很少有人會留意這座城市素淡的一麵,去考察瞭解其中的風土物種。許多人或許會奇怪,這個繁華市聲所在之地居然也會有這麼些鳥獸蟲魚麼?《香港方物誌》便是這樣一本描寫香港的山川風土和草木蟲魚的小書,它是作者把香港的鳥獸蟲魚和若乾掌故風俗,以自然科學和民俗學的全新視角記錄下來,知識、情趣、文筆都在不大的篇章裏傳達自如,因此讀起來親切宜人。在香港迴歸20周年的現在,在“博物熱”興起的今日,時空隔閡的作品以照片加手繪的方式再度呈現,便增添瞭滿滿的新意。

有關香港史地知識的齣版物十分缺乏,尤其是關於方物的記載近乎一片空白,不論是上世紀50年代還是香港迴歸20周年的今日。因此葉先生的這本小書,無可避免地填補瞭這空虛。這本香港方物誌(珍藏版)不是新書,又是新書。早在1958年繁體版首先由香港中華書局齣版;1973年由上海書局重版;2010年再次由香港中華書局進行重版。簡體中文版則首次於1985年由三聯書店齣版;2013年由江西教育齣版社重版。多次的齣版印證瞭這本書的社會與文化價值,這本2017年最新的簡體中文版加入大量珍貴的實拍圖與手繪圖,並補充瞭相關物種信息,由商務印書館傾心推齣;繁體插圖版由香港中和齣版公司同步推齣。

著者簡介

葉靈鳳,1904年生,江蘇南京人。早年就讀上海藝術大學,20世紀20年代開始從事以小說為主的寫作,是創造社第二期著名作傢。曾在上海主編《戈壁》《幻洲》及《現代小說》等文藝刊物。 1938年南來香港,在此定居直到 1975年逝世。期間先後主編《星島日報》及《立報》文藝副刊。著作轉以隨筆小品及翻譯為主,並從事香港掌故、方物的開創性研究。 葉氏著作甚豐,小說集有《未完成的懺悔錄》《女禍氏的餘孽》等;隨筆有《天竹》《白葉雜記》; 譯作有《新俄短篇小說集》等。

葉先生酷愛版畫和設計藝術。20世紀30年代上海良友齣版社曾齣版四冊專書介紹西方版畫藝術,其中英國版畫傢比亞茲萊一冊由葉靈鳳選編及作序,其餘三冊編撰者有魯迅、柔石等。當時西方文學界流行藏書票,葉老為自己設計瞭一款含有鳳凰圖案的中國古典木刻藏書票,並與日本、英美等地的作傢、藏書傢交換,應為中國開展藏書票活動的第一人。70年代葉老在港病逝後,其曆經戰火遷徙仍保存完好的一批珍貴藏書票,連同其部分手稿捐獻予北京的中國文學館收藏。

葉老在港居住大半輩子,已經將這個南方小島視作其第二故鄉,而且以獨到的眼光對香港曆史展開瞭深入的研究。當時,關於香港的曆史,特彆是一個半世紀前被英國殖民者侵占的經過,主要文字數據均為英國文獻;葉靈鳳從英國書店訂購大量英文書籍,結閤中國史料,從兩個方麵對香港的曆史、地理、文化、風俗創作瞭大量文章,包括香港“失落”的經過、著名的“海盜”張保仔事跡以至花鳥蟲魚等,開創瞭有關這方麵研究寫作的先河。後人有稱此領域的研究為“香港學”,葉靈鳳堪稱是“香港學”篳路藍縷的創始人。

在葉老逝世後,其生前好友夏衍先生說,“葉靈鳳一生最重要的成就是有關香港曆史掌故的工作。其有關著述為國傢其後一九九七年收迴香港也提供瞭重要的參考依據。”

圖書目錄

Ⅰ 齣版說明
Ⅲ 葉靈鳳生平簡介
Ⅸ 一九五八年初版《香港方物誌》前記
Ⅺ 一九七三版《香港方物誌》序言
001 香港的香
007 舶寮洲的古物
011 英雄樹木棉
014 一月的野花
018 香港的哺乳類動物
021 香港的野馬騮
024 新蟬第一聲
027 夜雨剪春韭
029 後海灣的鷺鷥
032 青草池塘處處蛙
035 三月的野花
038 三月的樹
040 青竹蛇
042 四月的花與鳥
046 貓頭鷹
049 山狗和水獺
051 害蟲的天堂
053 從鰐魚談到爬蟲類
056 香港的茶花
058 山豬和箭豬
061 蠔和蠔田
065 藍鵲——香港最美麗的野鳥
068 香港蚊蟲的現在和過去
070 荔枝蟬,荔枝蟲
072 香港的馬騮和駱駝
074 海參的故事
076 西洋菜
078 香港的野鳥
081 呢喃雙燕
083 禾蟲和禾蟲癮
087 薑之種種
091 閩粵荔枝之爭
093 竹和筍
096 琵琶魚——魔鬼魚
098 香港的蝴蝶
101 朝生暮死的蜉蝣
103 毒蛇的鑒彆
106 夏天的毒蛇
108 蛇王林看劏蛇
112 魚豬與豬魚
114 可炒可拆的香港蟹
117 南方的李
119 杜鵑鳥的疑案
122 再談杜鵑鳥
125 野百閤花
127 香港的蜘蛛
130 相思——綉眼
133 魚蝦蟹鱟的鱟
137 黃麖
139 香港的杜鵑花
142 香港的百足
146 蠟嘴,竊脂
149 香港的鴨
151 香港的狐狸
153 水母——白蚱
156 沙灘上的貝殼
160 街邊和水邊的蛤乸
163 白蘭,含笑
165 老榕樹
167 香港的麻鷹
169 枸杞和枸杞子
171 香港的野蘭
174 香港的龜與鱉
177 香港的大蝸牛
179 可怕的銀腳帶
181 大南蛇
183 緣木可求的海狗魚
185 蜆與??
189 啄木鳥
191 香港的海鮮
195 穿山甲——香港動物界的冤獄
198 菩提樹,菩提紗
200 美人魚
202 大樹波羅
204 苦惡鳥的傳說
206 幼細的鐵綫蛇
208 芋乸芋仔
210 薯仔和番薯
212 外江鰐魚
214 紅嘴綠鸚哥
216 豬屎渣
218 比目——撻沙,龍脷
221 翡翠,魚郎
224 糯米包粟
227 行不得也哥哥
229 孔子傢禽
231 海鏡——明瓦
233 香港的老虎
235 墨魚——烏賊
238 可怕的白蟻
240 “傢婆打我!”
242 鬼鳥——蚊母鳥
244 古怪的海星
246 沙追
248 果子狸及其他
251 香港的鳳尾草和青苔
253 香港的核疫和鼠患
256 充滿鹹魚味的長洲
259 大埔的珠池
261 冰與雪
265 香港唯一的一部植物誌
268 香港的“一歲貨聲”
270 香港的年糕
272 “年晚煎堆”
274 吊鍾——香港的新年花
278 牡丹花在香港
281 水仙花的傳奇
285 過年用的茶素
287 唐花熏貨
289 賀年的糖果和果盤
291 年宵花市
294 除夕雜碎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商务出的这一版的确是所有出过的版本里内容最丰富、配图最全面的一版,我在读的过程中乐趣多多,回忆满满。作者于一九三八年移居香港,在长达四十年的客居生涯里,一直从事写作和编辑工作。叶先生不是单纯对香港本土物种和风俗进行介绍,而是立足于严谨的自然科学知识,用优雅...  

評分

假期去了一次香港。 见了朋友伍小姐和她的先生,伍小姐翻译过两本艺术类的书,我这些年几次来香港都与她碰过面,这次说起她翻译的十四世纪欧洲艺术史,他们说去年带这本书一起去了意大利,按照书上的内容,一路找一路看,只看十四世纪。她的先生说,这才是有效的读书方法,并...  

評分

叶灵凤的出处和去处 叶灵凤的头衔很多。他的女公子叶中敏在《香港方物志》(2017版)为他写生平简介:他是画家、藏书家、散文家、编辑、翻译、小说家,也是郭沫若和郁达夫创办的“创造社”的“小伙计”、“香港学”研究筚路蓝缕的创始人。这好像已经把叶灵凤说得很全面了,但...  

評分

作为一个曾经的园林专业学生,虽然专业知识差的不行,但是观察绿植的敏锐度还是有的。走在街上,心虽然放空了,眼睛却没闲着,道路两边的行道树是杜仲,围合空间的绿篱是小叶黄杨;掉毛的是杨树,巨贵的是银杏…… 我既没有仔细观察过他们,也没有对他们的树形、花实产生过任何...  

評分

地方志一类的随笔,想要写好不太容易,首先作者的知识面要很广,民俗风俗文史掌故自不必说,还得有点博物方面的积累。其次,对美有独特敏锐的触觉。再就是趣味性了,这往往是这类文章的要害所在——知识容易有,趣味则往往是天生的, 就算能培养,也得从小钟鸣鼎食耳濡目染的灌...  

用戶評價

评分

已購。內容還算有趣,但偏淺,且編排亂。有幾篇特好:蠔田被稱為沉田,因養在水底泥潭中。且多在鹹淡水交界的海邊或河口,因為那是最理想的地點。蠔田的底要砂石作底,同時還要雜有汙泥。沒有汙泥,蠔不易肥,但汙泥太深,又妨礙繁殖。蠔怕風又怕陽光,蠔田最好能避風,遇到颶風是對蠔田最大損失,水太淺讓陽光曬到也不行。新界養蠔人經常將磚瓦、陶器的碎片以及空蠔殼倒入田底,並且將磚塊用火燒紅投入,說是容易生蠔。蠔有八到十年的生命,養瞭五年采的最肥美。遇連綿的大雨,蠔田水會變質,造成蠔大量死亡,海星也是吃蠔的。海濱居民將采蠔稱為打蠔,用形同上字的泥橇,一隻腳跪在橫木上,手扶直木,另一隻腳踏在水中,飛速滑行。另廣東人愛吃的禾蟲。另,海鏡、海月的貝殼,全身扁平,可嵌在窗上替代玻璃,稱為“明瓦”。另1894年鼠患帶來核疫。

评分

半個世紀前齣版的書如今依然有共鳴

评分

四月睡前讀物,直到五月纔看完。 這本書讓我對香港少瞭幾分討厭,在擁擠和喧鬧之外,看到瞭一個自然豐盛的香港。

评分

#2018009#

评分

賞心悅目,多識鳥獸草木之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