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穆學術文化九講

錢穆學術文化九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天地齣版社
作者:錢穆 講述
出品人:
頁數:264
译者:
出版時間:2017-10-1
價格:3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45528329
叢書系列:錢穆講義係列
圖書標籤:
  • 錢穆
  • 中國文化
  • 國學
  • 曆史
  • 文化
  • 學術
  • 多看閱讀
  • 儒學
  • 錢穆
  • 學術史
  • 文化史
  • 中國思想史
  • 國學
  • 傳統文化
  • 史學
  • 哲學
  • 文化研究
  • 中國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一本生動忠實的講堂實錄。

一次對錢穆學術思想和治學方法的梳理。

一個與國學宗師親近的機會。

錢穆一生講學不輟,育人無數,對現代中國學術研究影響深遠。這本由葉龍記錄整理的《錢穆學術文化九講》收錄瞭錢穆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颱灣等地的9次講演。內容涵蓋思想、曆史、文學、文化、政治、經濟等諸方麵。各篇互為補充,既有宏觀上對文化曆史的梳理,亦有斷代研究的案例,以及個案研究成果的展示;既有思想文化的研究,亦有方法意義的探討——是一本可以窺見錢穆宏大學術世界的小書。

讀者如能從中瞭解錢穆的治學軌跡,明察其學問體係之龐大精細,體悟其對中華文化始終抱持的敬意,將對指導當下的精神生活、樹立民族文化自信有所裨益。

著者簡介

錢穆(1895—1990),字賓四,江蘇無锡人。先後任教於燕京大學、北京大學、西南聯閤大學。1949年遷居香港,創辦新亞書院,任院長。後移居颱北。1990年8月在颱北逝世。其一生著述豐富,學識博達,被稱為“一代通儒”。

葉龍(1928— ),新亞書院哲學教育係及新亞研究所畢業,曾師從錢穆多年。後獲香港中文大學榮譽文學士、香港大學哲學碩士和哲學博士。曾任香港能仁書院院長、能仁哲學研究所及中國文史研究所教授及所長。

圖書目錄

序 葉龍
01 中國儒傢與文化傳統
講到中國文化,便會聯想到儒傢學術。儒傢為中國文化主要骨乾,誰也會承認。
02 中國散文與中國文學史
散文史的發展與中國文學史的發展有關,即由散文史而文學史,進而中國文化史。
03 中國曆史上的人物
讀曆史定要懂得人物賢奸,這是中國人一嚮極端重視的一番極大的大道理,也可說是中國人在人文學上一番大發明。
04 中國文化史研究的意義與方法
文化是全部曆史之整體,我們須在曆史之整全體內來尋求曆史之大進程,這纔是文化的真正意義。
05 中國學術傳統的精神
中國學術之主要齣發點,乃是一種人本位主義,亦可說是一種人文主義。
06 中國經濟史的特點與研究方法
中國曆史傳統對經濟的問題所抱一項主要的觀點,即是物質經濟在整個人生中所占地位如何。
07 秦漢政治得失
殷周實不能稱為統一之大帝國,特諸侯隻舉一共主耳。秦為一統之始,然在行政上,一方麵無社會基礎,一方麵製度始創,兼又暴起興作,故十多年而亡。漢興與秦睏難同,故隻能因循無為。
08 魏晉南北朝思想文化綜述
魏晉南北朝人於經學極重《禮》,於史學則極重人物。要之,乃是重視人生。
09 《莊子》導讀
我認為《老子》與《莊子》,亦是人人必讀書。因儒、道兩傢已有二韆年曆史,對中國影響最深最久。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钱穆先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9次演讲的讲堂实录。含《中国儒家与文化传统》《中国散文与中国文学史》《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中国学术传统的精神》《中国经济史的特点与研究方法》《秦汉政治得失》《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综述》《...

評分

钱穆先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9次演讲的讲堂实录。含《中国儒家与文化传统》《中国散文与中国文学史》《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中国学术传统的精神》《中国经济史的特点与研究方法》《秦汉政治得失》《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综述》《...

評分

钱穆先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9次演讲的讲堂实录。含《中国儒家与文化传统》《中国散文与中国文学史》《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中国学术传统的精神》《中国经济史的特点与研究方法》《秦汉政治得失》《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综述》《...

評分

钱穆先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9次演讲的讲堂实录。含《中国儒家与文化传统》《中国散文与中国文学史》《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中国学术传统的精神》《中国经济史的特点与研究方法》《秦汉政治得失》《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综述》《...

評分

钱穆先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在香港、台湾等地9次演讲的讲堂实录。含《中国儒家与文化传统》《中国散文与中国文学史》《中国历史上的人物》《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意义与方法》《中国学术传统的精神》《中国经济史的特点与研究方法》《秦汉政治得失》《魏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综述》《...

用戶評價

评分

首先且說此下的《十三經注疏》,此屬中國經學上之一大結集。而《十三經注疏》中,成於此一時代人之手者卻已占瞭一半。如《易》之為魏王弼注,《論語》之為魏何晏集解,《左傳》之為晉杜預集解,《榖梁》之為晉範寜集解,《爾雅》之為晉郭璞注。至於《尚書》孔安國傳,至今稱之為“僞孔傳”,實非齣於西漢時代之孔安國,而係齣魏晉時人所僞托。其作僞者,或說是王肅,亦有人說乃東晉時另有人名孔安國者為《尚書》作傳。無論其究竟如何,《尚書》僞孔傳成於此一時代人之手,則殆無疑義。故全部十三經注中,由魏晉人作注者十占其六。且《尚書》有僞古文,在此下中國學術史上影響亦大,乃亦為魏晉時人所僞作,則此一時代人之經學,其與漢儒相較,得失如何暫不論,而其對此下儒學之影響,則斷不該輕視可知。並在此一時代之經學中,又特創有義疏之學。

评分

腐儒

评分

腐儒

评分

隻喜歡最後的莊子。

评分

首先且說此下的《十三經注疏》,此屬中國經學上之一大結集。而《十三經注疏》中,成於此一時代人之手者卻已占瞭一半。如《易》之為魏王弼注,《論語》之為魏何晏集解,《左傳》之為晉杜預集解,《榖梁》之為晉範寜集解,《爾雅》之為晉郭璞注。至於《尚書》孔安國傳,至今稱之為“僞孔傳”,實非齣於西漢時代之孔安國,而係齣魏晉時人所僞托。其作僞者,或說是王肅,亦有人說乃東晉時另有人名孔安國者為《尚書》作傳。無論其究竟如何,《尚書》僞孔傳成於此一時代人之手,則殆無疑義。故全部十三經注中,由魏晉人作注者十占其六。且《尚書》有僞古文,在此下中國學術史上影響亦大,乃亦為魏晉時人所僞作,則此一時代人之經學,其與漢儒相較,得失如何暫不論,而其對此下儒學之影響,則斷不該輕視可知。並在此一時代之經學中,又特創有義疏之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