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王亚南
出品人:
页数:242
译者:
出版时间:2017-5
价格:64.0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100129114
丛书系列: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
图书标签:
  • 历史
  • 政治学
  • 政治
  • 中国
  • 王亚南
  • 商务印书馆
  • 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 经济
  • 中国政治
  • 官僚制度
  • 政治体制
  • 历史研究
  • 行政管理
  • 权力结构
  • 中央集权
  • 制度演变
  • 政府运作
  • 官僚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是我国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系统地剖析传统官僚政治的好书。作者从分析中国社会经济形态入手,结合秦汉至民国的历史找出官僚政治的产生、形态和特征,及其与封建社会长期停滞的关联;并从与西方官僚制度的对比中,揭示出官僚政治发展和转化的一般规律,颇多卓越创见,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作者简介

王亚南(1901~1969),著名现代经济学家。从1950年起,王亚南担任厦门大学校长直到去世。他是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并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福建省政协副主席。1969年于上海去世,终年六十九岁,身后留下40多部著作(译作)和三百多篇学术论文。

目录信息

序言
第一篇 论所谓官僚政治
第二篇 官僚政治在世界各国
第三篇 中国官僚政治的诸特殊表象
第四篇 中国官僚政治的社会经济基础
第五篇 官僚、官僚阶层内部利害关系及一般官制的精神
第六篇 官僚政治与儒家思想
第七篇 官僚贵族化与门阀
第八篇 支持官僚政治高度发展的第一大杠杆——两税制
第九篇 支持官僚政治高度发展的第二大杠杆——科举制
第十篇 士宦的政治生活与经济生活
第十一篇 农民在官僚政治下的社会经济生活
第十二篇 官僚政治对于中国社会长期停滞的影响
第十三篇 中国官僚政治在现代的转型
第十四篇 传统的旧官僚政治之覆败
第十五篇 新旧官僚政治的推移与转化
第十六篇 新官僚政治的成长
第十七篇 中国官僚政治的前途
王亚南先生学术年表
铲除官僚政治的理论利器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说实话有点失望……因为我本来是抱着韦伯的“官僚政治”的概念去读的这本书…… 嗯……尽管对于“官僚政治”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是王亚南老爷子的马克思主义范式的分析确实炉火纯青! 经济基础而至上层建筑,无法脱离经济基础而理解上层建筑。老爷子对于地主经济与官僚政治的关...

评分

这书讲了中国官僚制度的由来。      前言他人做的序中,有一段如何防止官僚制度腐败的5层次模型,非常精辟。比如,最低层次,就是向往明君贤臣,亲政爱民。倒数第二低级的是是杀过份的或者暴露的贪官。第三层次是调任官员,防止坐大,第四层次是君主立宪。最高层次...  

评分

我是先看的《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之后一周偶然间得到这本《中国官僚政治研究》,看之前并不知道两本书完全是在对着干。 《得失》一书是以最大的善意来解读中国历代的种种制度,也不乏狡辩,但是对历代制度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至于钱穆自己的观点当然会给人感觉有护犊之情。...  

评分

在诸多关于中国何以没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讨论中,有一种代表性的意见认为,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阶段中,虽然出现了有利于市民营利事业的自由市场的基本形态,但却并没能产生出一个具有西方性格和独立意义的“市民阶层”。那么,某个社会阶段中,压制并取代了这一重要角色...  

评分

我是看过袁剑写的禁书后,找到这本书看的。 袁剑书中的“官僚+消费”的分析框架很经典,而王亚南算是袁剑的祖师爷,所以本着读“最新和最旧的书”的原则,从网络上下载了这本书。 研究中国的经济,自然就要搞明白为什么投资高消费低通货膨胀厉害;所以就了解了中国的政治、政...  

用户评价

评分

上个世纪中叶成书,以马克思理论为底蕴分析,踏实严谨。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与体制的惯性,今天的体制尤然是“百足之虫,僵而不死”,未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权利的诉求,以及人民意识的逐渐觉醒,相信民主是历史大势所趋,权益是一个不断争取的过程。

评分

上个世纪中叶成书,以马克思理论为底蕴分析,踏实严谨。面对几千年的文化与体制的惯性,今天的体制尤然是“百足之虫,僵而不死”,未来随着工商业的发展权利的诉求,以及人民意识的逐渐觉醒,相信民主是历史大势所趋,权益是一个不断争取的过程。

评分

盛名难负

评分

我明白所谓中国法制史学养应当是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和法学的综合,王亚南添一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何如此,因为中国官僚政治的延续性、包容性和贯彻性。

评分

可能在王亚南看来,钱穆虽是一个学者,但受旧时文人思想影响严重,在一些大问题上有意或无意的模糊甚至回避,加之学术观点上的争论,故才怼得如此“丧心病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