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作者在某次访谈里所说,七是一个非常特别的数字;也正是她最喜欢的数字。小说集《柒》即收入七篇“一个人如何在世界上成为他自己”的故事:
《夜车》关于情深何寿,破镜难圆:在死别的巨大阴影面前,曾经生离的夫妻决定牵手完成最后一次尘世间的旅行;《牧者》书写了无法用师生恋简单定义的一对男女,不道德故事的表象下,竟藏有几近纯情的同类相惜;《肺鱼》里沉默的妻和饶舌的夫究竟谁才能成为围城里奇迹般存活下来的鱼;《你还只是一个年轻人》则写一个不够开心的女子,不想再生出另一个人来继续不开心;《暗红色的云藏在黑暗里》涉及友谊和自我:一生遇见知交和背叛都不惊奇,重要的是一个人在险象环生的世界如何成长为真正的自己;《风后面是风》写一个失恋女子通过炮制各种黑暗料理,终于发现爱完全是一个人的事,继而获得了真正的自由;《开端与终结》里说明一段恋情的终结,并不能由另一个未经验证的开端求得;然而每时每刻,却总有美得惊人的事情在生之沙漠里发生……
文珍这部新作格局开阔、立意深悯,着意探讨较此前两本小说集主题更为本质也更向内的生死爱欲问题,并进一步探问个体与他者、世界的多重关系。开篇即为《夜车》;阅读此书,也仿佛登上一辆开往无边迷人夜色的“夜车”,被文字身不由己带至山穷水尽柳暗花明直见性命之境。
——————
推荐语
☆
文珍的小说有一种年轻的沧桑,里面藏着细腻的青春,也有青春破败之后的忧伤。那些迷茫的经验,文雅、深情,所敞亮的人性,却既狠绝又意志坚定。她近几年的写作,不断与时代较真,柔情而不虚美,直白但存着善意,均衡,有力,庄重,因独异于他人而前景广阔。
——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 • 最具潜力新人奖授奖词
☆
在女性书写的谱系中,文珍站到了一个特殊的位置:不是先知或烈士,不是文艺青年,她站在特定的人群之中。她笔下的“她们”和进城务工人员一样,构成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动力基础:女性、社会、文化和审美,文珍处在种种幽暗小径的交叉点上。
——李敬泽
☆
在这些年的小说里,我渐渐放弃对时代镜像的归纳和解释。写作者对重大题材有意为之的靠拢,也许是一种更可疑也更易充数的“政治正确”。一个人需极尽艰难才能够稍了解自身暗昧,遑论各不相干的“世界”,形形色色的他者。倘若对情感之微都难以确抵,又何谈郑重恰当地对待历史之大。因此,或许惟有从最熟知的生活入手,夯实每一个细节,才有可能稍微触碰到一点隐藏在日常褶皱里、被熟视无睹的时代的秘密,以及少数人类样本的真实。
也就是说,我开始回头。向内。转身。
路上偶然撞见自己。不胜惊诧。
——文珍
文珍,青年作家,生于湖南,长于广东。曾出版小说集《十一味爱》《我们夜里在美术馆谈恋爱》,台版自选集《气味之城》(2016,人间出版社)。历获第五届老舍文学奖、第十三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最具潜力新人奖。现居北京。
很奇怪。 文珍的笔触,用情太深。 用情深有用情深的好处,难免惹出读者的泪来;与此同时,却又有了“鸡汤公号”的嫌疑。 七篇小说,不长,读起来不需要花上很久,读来则挟带着时间的历史与现代,《夜车》的开场,让人觉得像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场景,布置得太好,...
评分木心评论马基雅维里时说道:“一切理论,凡要如此做,不如此做,都是或大或小或远或近的理想主义,马基雅维里的理论,是人和事实际是如何的。”看《柒》时,我反复想到这句话。 正如书的引言所说,这七个故事,关于“一个人在世界上如何成为他自己”。我认为光看这话,挺玄的,...
什么时候青年女作家能不这么矫揉造作呢?第一篇只是有些细节设置太过刻意,总体还是好,后面几篇越来越流于俗艳,带着一股子自傲自矜自卑自怜的气。
评分加格达奇。
评分8.2的分真心怀疑是刷上去的,写得都是身边寻常事,却无论如何无法与之情感共鸣,叨逼叨一堆话空洞夸张又啰嗦,深感短篇才见功力
评分其实之前一直觉得文珍是八十后最不虚构民生的女作家来的。但是这一本除了第一篇后来读的很尴尬,总有一种努力靠近鱼子酱知识分子而不得的感觉,以及我再也不想读女学生谈恋爱的故事了,请女学生们快点长大吧,快点过去那个说两觉俏皮话就会被人当才女的年纪吧。
评分也就第一篇能读。。后面都很马虎,尤其是《风后面是风》,简直惨不忍睹。。再也不想读来路不明的女作家的书。。 一星。骂我也没用,文珍的确就是来历不明的女作家,我怀疑她根本不懂写作,能打到7.9分,她的受众可想而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