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帝制外交

洪宪帝制外交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唐启华
出品人:
页数:370
译者:
出版时间:2017-8
价格:CNY 5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20110457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中国近代史
  • 历史
  • 唐启华
  • 近代史
  • 袁世凯
  • 外交史
  • 民国史
  • 中國近現代
  • 洪宪帝制·外交·历史·民国·政治·外交史·中国近代史·帝制·近代外交·制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洪宪帝制外交》一书以洪宪帝制运动期间袁世凯政府的外交为主题,使用中、英、日三方史料,主要讨论帝制运动期间中、英、日三国外交,兼及美、法、俄国以及德国。作者认为,洪宪帝制与全球及东亚外交密切相关。在洪宪帝制外交中,袁世凯虽有娴熟的外交技巧,但因外部局势的因素,最终帝制运动不被各国承认。帝制外交交涉中贯穿着英日对东亚主导权的争夺,但英国因欧战不利而对日妥协,最终日本取得领导地位,对中国日趋强硬。洪宪帝制外交最终导致中日关系恶化,既中日“二十一条”交涉之后,中国反日民族主义进一步发展。

作者简介

唐启华,1955年生于台湾基隆,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国际关系史博士,台湾东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主要从事民国外交史的研究,著有《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北京政府与国际联盟(1912~1928)》《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等。

目录信息

目录
·
前言 / 1
·
【第一章】英国购买中国军火交涉 / 1
第一节欧战爆发后的东亚局势 / 2
第二节巴克斯军火案 / 5
第三节巴克斯案的后续发展 / 24
第四节梁士诒军火案 / 32
·
【第二章】帝制推动时期的外交(1915年7月~10月中旬) / 43
第一节顾维钧出使与帝制外交 / 44
第二节日本对帝制的态度 / 54
第三节英国对帝制的态度 / 66
第四节帝制正式推动与各国反应 / 74
·
【第三章】列强第一次劝告(1915年10月14日~11月11日) / 82
第一节东京决定干涉 / 82
第二节三国劝告 / 102
第三节北京的答复 / 109
第四节中日延缓帝制交涉 / 121
·
【第四章】1915年11月中国参战交涉 / 134
第一节中国参战问题 / 136
第二节英国与法、俄、日政府的咨商 / 148
第三节日本反击 / 161
第四节英日妥协 / 171
·
【第五章】列强第二次劝告到云南起事(1915年11月18日~12月24日) / 191
第一节再提劝告之交涉 / 191
第二节接受推戴与对日妥协 / 204
第三节列强第二次劝告 / 212
第四节中日较劲与云南起事 / 220
·
【第六章】护国军起事到延缓登基(1915年12月25日~
1916年1月21日) / 236
第一节护国军对帝制外交之谴责 / 237
第二节登基与承认交涉 / 247
第三节周自齐特使赴日交涉 / 256
第四节日本反袁与暂缓登基 / 276
·
【第七章】暂缓登基到袁世凯去世(1916年1月21日~6月6日) / 291
第一节缓正大位与日本实力干涉 / 291
第二节撤销帝制 / 309
第三节对内收拾与对日妥协 / 315
第四节日本扼杀袁世凯 / 328
·
结论 / 345
·
征引书目 / 357
索引 / 364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书的资料引用丰富,对民国史不了解的读者也可顺藤摸瓜了解一二,不足之处则是大段引用对通读有些阻碍。但瑕不掩瑜,对于了解早期民国,本书必读。 帝制外交本质是袁与日本博弈,反复翻看书中的这一部分我仍觉得新奇而剌激。近代中日两国国内脆弱的政治体系导致两国外交的动荡...  

评分

近年来,无论学界还是民间,对袁世凯的评价都日趋正面。即使是对“二十一条”,人们也逐渐了解,北洋政府经过全力交涉,是在日本最后通牒的压力下,才被迫签订条约,同意接受“二十一条”中的九条。如著名历史学家陈恭禄所言,“中日强弱悬殊,和战均不利中国,衔其轻重利害,...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日本军方及右翼全力倒袁是帝制失败主因。日本改变对帝制的态度,基本上是出于对袁世凯的敌意。袁氏于清末在朝鲜问题上与日本打交道的经历,让他对日本抱很深的戒心和反感,同时他也成为日本大陆浪人在辛亥革命后主要防备与攻击的对象。“二十一条”谈判的结果及中国排日抵制,让日本政府再次感受到袁世凯的反日情绪。日本北进论者对袁政权不满,以为非推翻袁政权,消除大陆扩张障碍,无由实现“大陆政策”。英国领导列强试图将中国引进欧战,并支持袁氏帝制,日本为确立其在华主导地位,坚决反对中国参战,全力打击袁世凯,英、日竞争东亚外交主导权。袁世凯推动“联英制日”方针,又用同盟国牵制协约国,用协约列强对日本施压,外交手腕十分辛辣老到,日本当道非常忌恨,决心全力支持各方反袁势力,务必让袁氏永远退出中国政治舞台。

评分

应该叫洪宪中日外交流水账。 南开俞辛焞等20年前对袁-孙-日关系的就做了再研究和再评价,本书未吸收成果;各种资料罗列,对中日政府和社会内部的外交决策及其变化涉及甚少,各种动因和后果分析肤浅;对日方资料和著述引用不多。考虑到作者并无感谢和研究方法说明,略怀疑作者的日语能力

评分

(1)二十一条交涉换来的仇日情绪反而助长袁的领袖地位并削弱了日本在中国的影响,日本很快意识到并采取仇袁的基调。(2)帝制派对各国采取拖延办法争取时间,对内赶办国体投票试图制造“民意”既成局面。(3)各国对帝制本多有异议,但因欧战需要拉拢中国及军火诸案而陆续不再坚持。(4)袁利用前三条成功压迫日本在承认帝制上作出重大让步,甚至连登基时间(袁要求正月以符中国习惯,日本要求4月)都险些得手。(5)浪人、黑龙会、军部间谍始终为反袁暗流,一面支持护国军,一面在日本内部煽动政潮,最终令日本外务省低头,阁议正式采取极强硬立场并挟持四国银行团以财政手段倒袁,致袁全面失败。材料剪裁和组织都做得不好,人物简称太多。但史料功夫委实太足,而且所描述的历史事实太刺激了。

评分

将帝制外交置于欧战东亚外交主导权转移过程之中,袁世凯虽左右开弓,但不敌东亚霸权的转移,终究限于失败,但其外交手腕可圈可点之处颇多。作者文风艰涩,多史料铺陈,而无人物刻画,这样的著作可信而不可爱。

评分

袁公!你是被日本人害死的啊!如果不是日本政府变卦支持蔡松坡、孙大炮,你怎么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呢?!就所谓的“护国”军其实只不过是日本人的帮凶啊。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