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天京》是清史研究者谭伯牛关于晚清历史的经典之作。在充分掌握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本书围绕晚清中国的政治军事大事件——“战天京”这一清朝与太平天国之间的决战来布局谋篇,以严密的逻辑细致厘清了这段历史中的诸多误读,让人有拨云见日之感。
作者对历史人物抱以“同情之理解”的态度,用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小说家般的想象力,描画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慈禧太后等晚清名人在大时局中的选择与行动,还原了历史事件中的“情与理”,也呈现出历史人物的处事智慧与人生进阶之道。本书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始终做到字字有依凭、句句有出处,创造了历史写作的独特范本,是一本经典的近代史入门读物。
谭伯牛,知名近代史学者,1973年生,长沙人。致力于研究清史,尤长于太平天国史、湘军史及曾国藩研究。先后出版《战天京》《天下残局》《湘军崛起》《盛世偏多文字狱》《近代史的明媚与深沉》等作品。2016年于“荔枝FM”开设音频讲史栏目《牛史》,钩沉近世史话,为读者所喜爱,累计收听超过2500万人次。
《战天京》讲述的是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曾国荃、郭嵩焘等晚清军政名人的故事,题材已经被人写了无数遍,写法却是前所未见,大有可观。或可把读书比作对弈,多少有些你死我活的意味,虽不必揎拳撸袖,也得分个胜负。有人说:十本里面,总得有两三本看得鼻血长流才好...
评分战天京是一本硬书,硬在哪里?在史料。论据多采用奏折书信,将做了什么与说了什么写了什么结合起来分析,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如同把毛泽东传记和毛泽东选集结合起来看。这种方法可资借鉴。 正因为本书从奏折书信入手,奏折书信是什么?是给人看的东西。所以本...
评分作者说“战天京”这个书名是随手起的,看来的确如此。副题倒更贴切些。本书的主要素材就是中兴名臣们的往来信函、奏折谕旨,剖析品读其中妙味。以笔为刀,纸上硝烟不输于战场。活脱脱一本厚黑学讲义。 至于宣传语所说的体例,我没看出有什么特别。大体相当于说书。只是将几个...
评分作者以晚晴对决太平天国一段历史展开,根据大量书信、奏折分析当时局势,入情入理,语言丰富,精彩异常,可读性很高。 因为采用了大量奏折,书信,显得很扎实,对当时状况分析很到位,读起来也很精彩,对细节有很深入的理解,但总体的布局和架构显得凌乱,缺乏高度,丧失了全...
评分谭伯牛是近年来大陆研究太平军与湘军历史的青年学者。非学院派出身,没有大学与研究所的从业身份,自学自研而能有得,殊属不易。功力扎实,钩沉用力,文笔活泼而不恶俗,史观新颖又不失严肃,可称史学新锐。 本书围绕湘军围攻金陵(天京)前后事,重墨于湘军诸大佬,有述有论...
文笔流畅,内容详实,可发一推。
评分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我看完了,脑子里都是一些不堪入目的小段子,诸如皇帝行房太监在外等候,差不多时间了,太监就要高喊一声“是时候了”。以及曾国藩喜欢写挽联,写到兴起,就给活着的人写,因此还被老友断交。真是岂有此理,盖棺才能定论,曾国藩这种嗜好真是奇葩。而且曾文正公此人也是一言难尽,既有些小肚鸡肠,还有些老奸巨猾——不过为官也难免如此,对陈国瑞,对李元度,对左宗棠,尽是如此。临阵脱逃,也显得很没担当。左宗棠耿直归耿直,三次跟曾闹别扭,其实都是曾自己个他留了把柄。
评分很有意思的一本书。我看完了,脑子里都是一些不堪入目的小段子,诸如皇帝行房太监在外等候,差不多时间了,太监就要高喊一声“是时候了”。以及曾国藩喜欢写挽联,写到兴起,就给活着的人写,因此还被老友断交。真是岂有此理,盖棺才能定论,曾国藩这种嗜好真是奇葩。而且曾文正公此人也是一言难尽,既有些小肚鸡肠,还有些老奸巨猾——不过为官也难免如此,对陈国瑞,对李元度,对左宗棠,尽是如此。临阵脱逃,也显得很没担当。左宗棠耿直归耿直,三次跟曾闹别扭,其实都是曾自己个他留了把柄。
评分无论何时看湘军的故事都会感觉充满希望和力量。曾氏鸡汤天下无敌。闹腾的左季高,逐渐成长的李少荃,憋屈的郭筠仙。不由得想起12年去北京国子监,还看到李郭还有沈幼丹同年考中进士的石刻碑文,15年再访,早已模糊不清。而湘军的形象,在世人心中也早已模糊不清了。
评分可与唐浩明的小说比较阅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