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利天鼓雷音

勝利天鼓雷音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全佛
作者:敦珠法王
出品人:
頁數:0
译者:許锡恩
出版時間:2013-4
價格: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9866936937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金剛乘
  • 佛教
  • 談锡永
  • 藏傳佛教
  • 敦珠仁波切
  • 哲學
  • 勝利
  • 天鼓
  • 雷音
  • 神秘
  • 力量
  • 信仰
  • 覺醒
  • 史詩
  • 命運
  • 戰鬥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論以歷史為綱、以教法為緯,其中第四至六品,更是全書的精華所在,所載各祖師、大德的傳記,除瞭很多不見於現有漢譯著述外,內裡所記的祖師言行、關乎甯瑪派法義的,亦所在多有。能得讀本論,可說是甯瑪派學人的福報。

敦珠法王在本書八品中,首先根據甯瑪派的見地,敘述佛法如何由釋迦牟尼佛陀傳弘人世 (第一品),及三內續 (摩訶、無比、和無上瑜伽)在天竺流傳的情況(第二品),復如何傳入藏地(第三品);繼而法王以三內續為經,依心部、界部、口訣部為緯,編述一係列祖師的傳記(第四品);第五品則為久遠教傳諸祖師的傳記,法王或據氏族的傳承、或據教法(如普巴金剛)的傳承,分別開列其中所屬祖師的經歷;第六品是伏藏(又稱極近巖傳)祖師的傳記,詳述瞭廿四位甯瑪派伏藏師的生平,和他們曾取齣的伏藏名目。眾位伏藏師當中,不乏其他宗派的代錶人物,如五世達賴喇嘛等;法王在第七品中,一力為甯瑪派的見地、教法等辨誣,從中可讓我們由另一角度領略甯瑪派教法的廣大和深邃;在最後的第八品,敦珠法王以藏曆六十勝生周為主,編列由佛陀入湼槃(本派定為公元前881年)至法王著書之年 (公元1962年)止,藏地甯瑪派各重要祖師降生年份及歷史大事,要言不繁;書末法王則以開列其資料來源、結頌迴嚮和後跋來作結。書末附錄談錫永上師於1972年編纂的〈西藏密宗編年〉,稍加修訂,亦可配閤本論之用。

本論敍述教法歷史固然重要,然而其中卻說及種種法係,即足以令讀者理解各種法係的關聯,這對於理解藏密教法相當重要,研究藏密的學者,應該將之看成為「法係索解」,普通讀者亦可由此知道許多密法的名相,知得愈多愈不易為人所誤。除此之外,由本書敍述的祖師傳記,即能理解觀修的次第。書中說及一些上師,緻力攻一難關,及至得空行母之助纔能渡越,讀者假如修密,便應該將祖師的難關看成是自己的難關,可以檢討自己是否真的已能越此難關,抑或是並未超越而自以為超越,這樣就可以鞭策學人,腳踏實地來觀修密法。

總序

近年西藏密宗在世界各地廣泛流傳,甯瑪派(rNying ma pa)的「大圓滿」 (rdzogs pa chen po) 亦同時受到歐、 美、目學者的重視。於是研究「大圓滿」及宵瑪派教法的外 文書籍不斷齣版,研究文章亦於各學術機構的學報發錶。

然而遺憾的是,我們接觸到的書刊文獻,絕大部分都未能如實說明「大圓滿」 (dbu ma chen po) 的修持見地──「大中觀見」即如來藏思想,於修持上亦未能說齣次第修習與次第見地的配閤,如抉擇見與決定見。因此便令到「大圓滿」這一法係,在大乘佛教中地位模糊。

事實上,「大圓滿」與漢土的禪宗同一淵源。即是說,他們本屬同一見地的印度大乘修持係統,即文殊師利不可思議法門。傳入漢土的成為禪宗,傳入西藏則成為甯瑪派的「大圓滿」。──因此「大圓滿」的修持,跟藏密其他教派的修持有所不同,可謂獨樹一幟。也因此,漢土禪宗於六祖慧能以前,以說如來藏的《入楞伽經》印心,而甯瑪派亦判《入楞伽經》為「大中觀」見的根本經典。

本叢書的編譯,即據甯瑪派近代法王敦珠甯波車(H.H. Dudjom Rinpoche,1904-1987) 的傳授,分「見」、「修」兩部編成。在「見」的部分,著重闡釋「大中觀見」,即「去阿拉藏思想」的真實義,使讀者能暸解此印度佛學係統中的重要思想,以及其與禪宗修持、「大圓滿」修持的關係。

至於「修」的部分,則選譯甯瑪派歷代祖師的論著, 及諸嚴傳法要。如是配閤大圓滿「四部加行法」(sbyor ba bzhi) ──即外加行、內加行、密加行、密密加行。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目錄
總序
譯序
譯例
本書八品提要
起頌
啟請文
第一品:
提要(談錫永)
甲一、勝利王寶貴教法在此世界之起源(分四)
引言
乙一、佛導師之降臨(分五)
丙一、小乘行人說
丙二、大乘與密續之共說
丙二、甯瑪派之不共確立
丙四、應化身
丙五、釋迦牟尼行相
乙二、遺教結集(分四)
丙一、第一次結集
丙二、第二次結集
丙三、第三次結集
丙四、大乘之結集
乙三、法係(分五)
丙一、摩訶迦藥
丙二、阿難
丙二、商那和修
丙四、優婆崛多
丙五、提地迦、訖裏瑟拏、善見; 十六尊者及末田底迦
乙四、教法之保存及大乘之流佈
第二品:
提要(談錫永)
甲二、密咒寶貴教授之興起(分八)
引言
乙一、轉密咒法輪
丙一、諸佛密意傳承
乙二、各各編纂者之結集教誡
乙三、本教法於人間之齣現(分二)
丙一、持明錶示傳承(分二)
丁一、非人持明錶示傳承之發源
丁二、人與非人持明二俱錶示傳承之發源
丙二、補特迦羅口耳傳承
乙四、 摩訶瑜伽續部傳承(分六)
丙一、渣王與犬王
丙二、遊戲金 剛
丙三、佛密
丙四、金剛笑
丙五 、光象
丙六、道華生
乙五、摩訶瑜伽修部傳承(分六)
丙一 、哞迦羅與真實意教傳
丙二 、文殊師利友與閻曼德迦教傳
丙三、龍樹與馬頭金剛教傳
丙四、無垢友與金剛甘露教傳
丙五、光象、蓮草生與普巴金剛教傳
丙六、伏藏(巖傳 )
乙六 、無比瑜伽圓滿次第傳承(分 二)
丙一 、毯衣足(小因渣菩提)
丙二 、小因渣菩提之傳人
乙七、無上瑜伽大圓滿傳承(分二)
丙一、俱生喜金剛及文殊師利友
丙二、佛智足
丙二、吉祥獅子、智經 、無垢友
乙八 、小結
第三 品:
提要(談錫永)
甲二、勝利王教法於藏地之起源(分三)
引言
乙一 、祖孫三法王(分二)
丙一、鬆贊乾布
丙二、赤鬆德贊王與蓮華生大士入藏
丙二、藏王熱巴堅
乙二、佛法於中際時期之衰落與弘興
乙三、教法之復興與後弘
第四品:
提要(談錫永)
甲四、三內續部於藏地之發展(分四)
引言
乙一 、摩訶瑜伽與無比瑜伽(分 二 )
丙一 、摩訶瑜伽 、生起次第(分二)
丁一、摩訶瑜伽續部
丁二、摩訶瑜伽修部
丙二 、無比瑜伽、圓滿次第
乙二 、無上瑜伽之心部與界部(分九)
丙一、遍照護
丙二、旁老人‧佛怙主
丙三、額南‧菩提幢、薩當‧珍寶、庫覺‧顯明殊勝
丙四、仰‧菩提稱與仰‧般若生
丙五、巴行者
丙六、鄭‧法菩提
丙七、鄭‧王子
丙八、普賢阿闍梨與光熾獅子活佛
丙九 、齣自鄭之其他傳承
乙三、無上瑜伽之口訣部──心髓(分二)
丙一、蓮華生大士之傳規
丙二、無垢友之傳規(分十一)
丁一、無垢友
丁二、仰‧定賢
丁三、丹瑪‧任運幢
丁四、吉尊獅子自在
丁五、尚‧導師
丁六、十萬
丁七、覺白上師
丁八、斷迷獅背
丁九、鏡金剛
丁十、童王
丁十一、大寶法王三世自生金剛
乙四、龍青巴
第五品:
提要(談錫永 )
甲五、教傳遠傳承(分十一)
引言
乙一、涅氏傳承(分 二 )
丙一、涅‧智童
丙二 、粟特人吉祥智
乙二、努氏傳承(分三 )
丙一、努‧佛智
丙二、庫隆‧功德海
丙三、智海、蓮花自在王及努氏傳承之後繼者
乙三、宿氏傳承(分 三)
丙一、醫尊大宿氏釋迦生
丙二、小宿氏般若稱
丙三、宿‧卓普巴釋迦獅子
乙四、絨氏傳規傳記(分二十)
丙一 、說法師‧黑地
丙二、功德總持
丙三、螳螂樹叢正士
丙四 、前藏人證空者
丙五、證空者甘露
丙六、馬師‧本初尊
丙七、馬師‧褔尊
丙八、馬師‧威光
丙九、國師釋 迦光
丙十、宿﹒慈獅子
丙十一、雍師﹒金剛吉祥
丙十二、黑馬 ﹒度母師如意金剛
丙十三、宿‧賢吉祥與宿堪‧釋迦生
丙十四 、覺大寶
丙十五、郭譯師‧童吉祥
丙十六、第四世夏瑪巴近侍筒波車
丙十七、直貢邊隅者﹒大寶圓滿目錄
丙十八、款師‧富饒任運
丙十九、大宿氏‧法界自解脫
丙二十、第五世達賴喇嘛
乙五、宿氏傳規之多托巴傳承(分三)
丙一、多托巴‧覺稱與紀‧法獅子
丙二、曼隆巴‧釋迦光
丙三、金剛幢與其繼承者
乙六、康派傳規傳記(分六)
丙一 、噶陀巴正士善逝
丙二、後藏師
丙三、慈十萬
丙四、噶陀各攝位者
丙五、賢哲智幢
丙六 、噶陀諸傳承
乙七、宿氏與康派傳規之諸係 傳承(分三)
丙一、康派〈密意總集經 〉之灌頂
丙二、若‧般若光之傳承
丙三、也多‧宿氏之傳承
乙八、絨‧法賢
乙九、普巴金剛之傳規(分三)
丙一、普巴金剛之傳授(分七)
丁一、王者傳規
丁二 、主母傳規
丁三 、夫人傳規
丁四、納南傳規
丁五、黑尊普巴金剛
丁六、普巴金 剛之薩迦派傳規
丁七、(標題原缺)
丙二、朗臘﹒菩提金剛及其他普巴金剛上師
丙一 、抖披風者與普巴金剛之伏藏傳規
乙十、 〈 密意總集經〉灌頂之傳承(分三)
丙一 、宿堪.﹒釋迦生之傳承
丙二 、宿堪之妹、宿氏女之傳承
丙三 、〔如意金剛之〕子、覺大寶之傳承(分七)
丁一、尚師.﹒.虛空金剛
丁二、持明蒼龍金剛
丁三、賢哲慧幢吉祥賢
丁四、崗那大譯師利他金剛
丁五、秘密主事業任運
丁六、大譯師法王持教
丁七、大譯師法吉祥
乙十一、教傳之較後期傳承(分四)
丙一 、教傳之敏珠林傳承
丙二、無上瑜伽 之敏珠林傳承
丙三、〈 十萬續 〉之傳承
丙四、康派傳承(分 三 )
丁一、噶陀
丁二、竹韆廟
丁三、白玉廟
第六品:
提要 (談錫永 )
甲六、伏藏極近傳承( 分廿六 )
乙一、伏藏體性、目的與種類(分五)
丙一、伏藏體性
丙二、伏藏日的
丙三、伏藏傳承
丙四、地下伏藏之封存
丙五、淨相與意樂伏藏(意巖)
乙二、伏藏師傳記
乙三、覺喇嘛
乙四、劄巴‧通慧
乙五、仰‧目光
乙六、法自在上師
乙七、王後藥母
乙八、鄔金洲
乙九、悉地幢(持明鵰翎者)
乙十、佛洲
乙十一、金剛洲
乙十二、寶洲
乙十三、蓮花洲
乙十四、事業洲
乙十五、荒原王
乙十六 、阿裏班禪蓮花自在王
乙十七、持明虹藏
乙十八、持明伏魔金剛
乙十九、大德虛空無畏
乙二十、第五世達賴喇嘛
乙廿一 、持明伏藏主洲
乙廿二、無畏洲
乙廿三、殊勝大樂洲
乙廿四、文殊智悲王
乙廿五、文殊怙主工珠慧無邊
乙廿六、不敗文殊尊勝海
結語
第七品:
提要(談錫永)
甲七、為商瑪派關謬(分十)
引言
乙一 、總答對甯瑪派密續之批評
乙二、大圓滿見
乙三、〈密意總集經〉答難
乙四、〈 秘密藏根本續〉答難
乙六 、伏藏之真偽
乙七、破立之弊
乙八、伏藏中之授記
乙九、甯瑪派與笨教傳規
乙十 、說 「甯瑪派之噩運」
第八品:
提要(談錫永)
甲八、教法年錶(分五)
乙一、教法期
乙二 、佛陀生平之時序
乙二、自佛入般涅槃現實至藏地第一勝生周之 始
乙四、自第一勝生周至今
第一周(西元1027-1087)
第二周(西元 1087-1147 )
第三周(西元 1147-1207)
第四周(西元1207-1267)
第五周 (西元1267-1327 )
第六周(西元1327-1387 )
第七周(西元 1387-1447)
第八周(西元 1447-1507 )
第九周(西元1507-1567 )
第十周(西元 1567-1627 )
第十一周(西元 1627-1687)
第十二周(西元 1687-1747)
第十三周(西元1747-1807 )
第十 四周(西元 1807-1867)
第十五周(西元 1867-1927 )
第十六周(西元 1927-1987 )
第十七周(西元 1987-2047 )
乙五、授記
結語 (分三 )
一、主要資料來源
二、結頌祝禱
三、署名後記
後跋(談錫永)
附錄:西藏密宗編年(談錫永)
藏文本首頁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