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1903年生于印度。1907年他举家迁回到英格兰。1917年,他进入伊顿公学。1921年后来到缅甸加入Indianimperial Police,1928年辞职。随后的日子里他贫病交加,此间他当过教师、书店店员,直到1940年,他成为NewEnglish Weekly的小说评论员,他才有了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1936年间,他访问了兰开夏郡和约克郡,1936年底,他来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其间他受伤。二战期间(1940-1943),他为BBS Eastern Service工作,并在此间写了大量政治和文学评论。1945年起他成为Observer的战地记者和MachesterEvening News的固定撰稿人。1945年,他出版了《动物农场》,1949年出版了《1984》。奥威尔患有肺结核,于1950年死去。
去西班牙参战 1946年,奥威尔写下了著名的宣言性文章《我为何写作》,其中有这样的话:“西班牙内战和1936年至1937年间发生的事件改变了态势,此后我就知道我的立场如何。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评分去西班牙参战 1946年,奥威尔写下了著名的宣言性文章《我为何写作》,其中有这样的话:“西班牙内战和1936年至1937年间发生的事件改变了态势,此后我就知道我的立场如何。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评分这是和我在历史教科书中所了解的完全不同的西班牙内战的记述。还没有读完,但是很多细节吸引了我,是本书让我自己确信我自己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 片断1——当一个十五六岁的西班牙男孩从前线被用担架抬下来,从裹着他的毯子里露出苍白的脸。但是我们那些政治领袖们正躲在巴黎...
评分 评分这是和我在历史教科书中所了解的完全不同的西班牙内战的记述。还没有读完,但是很多细节吸引了我,是本书让我自己确信我自己是一名无政府主义者。 片断1——当一个十五六岁的西班牙男孩从前线被用担架抬下来,从裹着他的毯子里露出苍白的脸。但是我们那些政治领袖们正躲在巴黎...
更像是一本日记,作为参战的一员记录一些细碎的生活与作战片段,而不是详细无遗囊括所有细节的历史文献。向奥威尔冷峻的良心致敬—这才是真正的左派真正的偶像。
评分乔治奥威尔的人格魅力在闪闪发光。
评分战争里的黑与白,身处其中的人给出了相反的答案,现实的灰色被调成黑白对立,并在之后不断固化,这是一种大规模的心理清洗,也是为高度集权打下基础。政治的斗争远比军事斗争还要残酷。没有意义的牺牲,只因为树立一个敌人并打倒它,以此可以完成某些人政治生涯的飞跃——统治术的无耻之处。
评分勇士奧威爾。無論如何,他虧欠妻子愛琳太多太多。
评分【藏书阁打卡】奥威尔写到刚进入战争的状态:远离敌人、缺乏武器、首要问题是取暖,和想象的火拼厮杀大相径庭,觉得“这仅是一场偶尔夹杂着死亡的喜剧”。一部分深处战场的人便就此陷入自我怀疑、迷失意义的境地,例如《现代启示录》中的科兹,找不到一点生的希望,甚至连死的契机也似乎触不可及,最终从疯狂与极端中寻求出路。 另外还描写了大量对于控制了新闻审查权的官媒,是如何引导舆论、转移矛盾的细节,现实中这个话题较为敏感,因为我们都是局内人,所以很难跳脱自身的立场进行判断。奥威尔在近百年前的冷静观察和记录分析,能让我们有一种穿越时间界限的“通透感”,恍然大悟原来这套话术与技巧一直都没有变。 除了点明这些政治较量,奥还对理想主义者进行了再明显不过的警醒,看过这本书的人,我想在斗争中总归能少走点弯路、少受点伤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