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威尔原名埃里克阿瑟布莱尔(Eric Arthur Blair),1903年生于印度。1907年他举家迁回到英格兰。1917年,他进入伊顿公学。1921年后来到缅甸加入Indianimperial Police,1928年辞职。随后的日子里他贫病交加,此间他当过教师、书店店员,直到1940年,他成为NewEnglish Weekly的小说评论员,他才有了稳定的收入养家糊口。1936年间,他访问了兰开夏郡和约克郡,1936年底,他来到西班牙参加西班牙内战,其间他受伤。二战期间(1940-1943),他为BBS Eastern Service工作,并在此间写了大量政治和文学评论。1945年起他成为Observer的战地记者和MachesterEvening News的固定撰稿人。1945年,他出版了《动物农场》,1949年出版了《1984》。奥威尔患有肺结核,于1950年死去。
去西班牙参战 1946年,奥威尔写下了著名的宣言性文章《我为何写作》,其中有这样的话:“西班牙内战和1936年至1937年间发生的事件改变了态势,此后我就知道我的立场如何。1936年以来,我所写的每一行严肃作品都是直接或间接反对极权主义,支持我所理解的民主社会主义...
评分很久没跟张炯碰,那天吃饭的时候,他跟我提到一本书:奥威尔的《向加泰罗尼亚致敬》。他是二战史的狂热者,自然不放过任何一本相关的好书。这个话题,我也很有兴趣。正巧前些日子,蒋编辑送我的也是这本书,昨晚拿出来一宿翻完。 在很多文学青年看来,奥威尔或许算不上...
评分在很多文学青年看来,奥威尔或许算不上一流的文学家。政治味太浓,严肃劲太甚,不好玩,不有趣,读他的小说读不下去,甚至感到不寒而栗。《1984》的场景,《动物庄园》的惨剧,似乎都是有隐射的,最近余世存出的《动物庄园》的注释版,干脆把这一影射苏联的事挑明了。不过我又...
评分西班牙内战促成了奥威尔的政治转向。他从一个反法西斯的民主社会主义者成长为一个冷静而清醒的一切极权主义的反对者。《动物庄园》让我体验到其他任何一本书中未曾感受到的心悸,并在经历某个春夏之交、对当事双方同感幻灭之后,完成了自己的政治转向。阅读《向加泰罗尼亚致敬...
评分英国著名记者、作家乔治·奥威尔以反极权主义的文学作品《一九八四》和《动物农场》闻名于世。他曾经是一位坚定的左翼社会主义者。促使他的思想发生转变,从批判外部世界的不公转而对内在体制和人性进行深刻反思的,是1936年他的西班牙之行。这一年,西班牙内战爆发,奥威尔来...
乔治奥威尔的人格魅力在闪闪发光。
评分【藏书阁打卡】奥威尔写到刚进入战争的状态:远离敌人、缺乏武器、首要问题是取暖,和想象的火拼厮杀大相径庭,觉得“这仅是一场偶尔夹杂着死亡的喜剧”。一部分深处战场的人便就此陷入自我怀疑、迷失意义的境地,例如《现代启示录》中的科兹,找不到一点生的希望,甚至连死的契机也似乎触不可及,最终从疯狂与极端中寻求出路。 另外还描写了大量对于控制了新闻审查权的官媒,是如何引导舆论、转移矛盾的细节,现实中这个话题较为敏感,因为我们都是局内人,所以很难跳脱自身的立场进行判断。奥威尔在近百年前的冷静观察和记录分析,能让我们有一种穿越时间界限的“通透感”,恍然大悟原来这套话术与技巧一直都没有变。 除了点明这些政治较量,奥还对理想主义者进行了再明显不过的警醒,看过这本书的人,我想在斗争中总归能少走点弯路、少受点伤害。
评分战争里的黑与白,身处其中的人给出了相反的答案,现实的灰色被调成黑白对立,并在之后不断固化,这是一种大规模的心理清洗,也是为高度集权打下基础。政治的斗争远比军事斗争还要残酷。没有意义的牺牲,只因为树立一个敌人并打倒它,以此可以完成某些人政治生涯的飞跃——统治术的无耻之处。
评分可算知道奥威尔为什么能写出1984了,苏共扶持右派的做法看似理性,但只会加剧左派内部斗争,让法西斯分子坐享渔翁之利,列宁的书他们是白读了。如今网上的苏粉也和当初的破坏共运苏共是一路货色,沙文主义者罢了。 书中的西班牙和英国相比像两个世界,以农业为主和不守时的特点很有即视感。佩服像奥威尔一样的国际主义战士。
评分向奥威尔致敬。尽管战争的经历让人看到了残酷虚伪和无意义的对生命的摧残,但奥威尔一直到最后都更加相信人本身。是个体意义的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