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部长篇散文。在书里,作者从拉萨出发,沿着大渡河上游向东行走直至马尔康,介绍了沿途各地的历史文化、经济、民俗等诸多方面,并穿插大量自己旧年在这片嘉绒文化区的行走记忆,由此表现出各地在时代洪流中的变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川西地区的地理人文,过去与现在。
本书可说是对《尘埃落定》在历史、地理、人文方面的一个补充和细化。书中有绮丽的山川风光,有奇特的风土人情,更有无奈的历史变革,读者能从文字中感受到作者对嘉绒文化式微和环境恶化的忧虑。作者以纯美的语言、超拔的意象描绘出该地区曾经追风流云而又辽阔寂静的高原生活画卷,同时也毫无保留地展现出该地区当下和信仰并存的最直接的生存现实问题:原始森林的毁灭,水土流失,泥石流,塌方;被汉人侵袭的乡镇,和内地了无分别的屋舍和街市,和外来方言混杂的逐渐失落的语言;无从选择而搭配古怪的服饰;小镇青年无所事事的光阴,对大城市的渴望,由此而生的对外地人的生硬欺凌;对过去不可避免的遗忘,对财富的焦渴……
阿来,藏族,出生于四川阿坝藏区的马尔康县。毕业于马尔康师范学校,曾任成都《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总编辑及社长。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2001年,其第一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获得第5届茅盾文学奖。2009年3月,当选为四川省作协主席。其主要作品有诗集《阿来的诗》《梭磨河》,小说集《奔马似的白色群山》《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格萨尔王》,非虚构作品《大地的阶梯》《瞻对》等。
很庆幸,在选择送书的时候,留给自己的是,大地的阶梯。 于是在某些清晨和夜晚有了幸福的阅读时光。 还有一点点,就要读完了, 也已经跟随着阿来,从拉萨抬级而下,来到他的故乡,嘉绒文化的中心,一个灯火旺盛的地方,马尔康。 感受着他一步步逼近蕴育着自己,滋养着自己的那...
评分我们总是在说,这些年我们进步了多少,取得了多少成绩,云云。 可是却没有人想想,我们花了多少钱,我们的代价是什么。作者行走在城市的边缘,走入那些被人们忽略的大多数人,让我们看到一种触目惊心的景象,这种触目惊心多半是作者带给我的,因为我已经在这尘世中模糊了...
评分首先,结局结的很突然,或许是因为这只是一本随想集? 其次,如果不是因为我是一名阿坝州人,也是作者笔下的小金人的话,我可能根本就看不完这本书。 然后,这本书也有被值得肯定的地方,比如对生态的一种关注,嘉绒地区森林的消失的痛心。在我看来,森林的消失有政治家不合理...
评分最喜欢的一句: 他脸上浮现出一丝犹疑的笑容:“我看那些山,一层一层的,就像一个一个的梯级,我觉得有天,我的灵魂踩着这些梯子会去到天上。 没错,这就是川西!
评分一部散文集,阿来在路上的所见所闻,去南方的高原,东北的冰野,细细密密的观察、记录。完成对大地的探索。 他遇见浩大的风,细腻的草,融化的雪山和温润的良知。 他在路上放飞思想,收回来的渔网有漏洞,更有下次行在路上要用的敏锐触角。 现代社会里,有欲望在更迭中轻叹,人...
阿来的漫游是一场交错着个人记忆与民族回忆的溯源,他试图用主流文化书写自我的方式为少数族裔立史,但何其困难,所以它是零散的、拼凑的,充满“时光流逝”的感叹和“时代如此”的怆然。阿来的悲伤,恰恰也是我面对青藏土地的直接感受,因其超越历史和时间无法被衡量的存在,映衬着当是时的短促与震撼
评分还行吧,没他讲故事那么好看了,多是回忆
评分第一次真正地了解自己身体里另一半血统的来源 毗卢遮那将佛教带到嘉绒地区 乾隆年间为镇压土司的金川战役 苯教的陨落 藏汉文化的交融 一个部族在历史的进程中越发迷茫以至于产生了集体的身份认同危机 可是在这样大的历史背景下 个人又做错了什么 要背负这样那样的不公正待遇以及闲言碎语?
评分阿来的漫游是一场交错着个人记忆与民族回忆的溯源,他试图用主流文化书写自我的方式为少数族裔立史,但何其困难,所以它是零散的、拼凑的,充满“时光流逝”的感叹和“时代如此”的怆然。阿来的悲伤,恰恰也是我面对青藏土地的直接感受,因其超越历史和时间无法被衡量的存在,映衬着当是时的短促与震撼
评分这样的散文很不容易集中精神看诶 但文笔还是很好很好哇 结尾略突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