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華僑華人史

緬甸華僑華人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華僑齣版社
作者:範宏偉
出品人:
頁數:405
译者:
出版時間:2016-7-1
價格:CNY 72.00
裝幀:精裝
isbn號碼:9787511357533
叢書系列:“僑史工程”係列叢書
圖書標籤:
  • 緬甸
  • 華僑華人史
  • 東南亞
  • overseasChinese
  • SoutheastAsia
  • Myanmar
  • 緬甸
  • 華僑
  • 華人
  • 曆史
  • 族群
  • 移民
  • 社會
  • 文化
  • 東南亞
  • 緬甸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緬甸華僑華人史/僑史工程係列叢書》主要關注的是20世紀以來的緬甸華僑華人的曆史和發展狀況。除瞭從縱嚮的維度對緬甸華僑華人社會進行深入地探討之外,《緬甸華僑華人史/僑史工程係列叢書》還從縱嚮的角度對緬甸華印兩個族群進行瞭比較。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看到“二戰”後緬甸印僑經濟政治地位和社會變化的曆史演進方嚮,同緬華社會大體相同,揭示齣兩個族群作為移民社會的規律性特徵:緬甸政府的有關政策是導緻移民社會變化的決定性外因;堅守自己的文化傳統、保持和祖籍國的關係,是兩個移民社會的共同願望和努力所在;華印移民對自身利益和需要的考慮是其歸化當地的首要動力,因此二者同化當地是一個緩慢和不平衡的過程,即二者都首先在經濟上、政治上融入當地,而文化認同、民族認同相對滯後。

著者簡介

圖書目錄

緒論
第一章 獨立隊前的緬華社會
第一節 古代緬甸華僑
一、陸路華僑
二、海路華僑
三、緬甸華僑社會的形成
第二節 殖民時期的緬華社會(1824-1942)
一、殖民時期的緬華人口
二、緬甸華僑的籍貫與分布
三、緬華的經濟實力
四、緬華的政治活動
五、緬華教育情況
六、緬華的社團發展
第三節 緬甸華僑與日本侵華、侵緬(1931-1945)
一、緬甸華僑與日本侵華
二、日本占領時期緬華的處境(1942-1945)
第四節 英國重新占領緬甸時期的緬華社會(1945-1947)
一、緬甸華僑復員問題
二、緬華各項事業的恢復
三、華僑與緬甸獨立建國運動
四、緬甸華僑和中國政局的變化
小結
第二章 反法西斯自由同盟時期的緬甸華僑華人(1948-1962)
第一節 緬華的人口和國籍問題
一、緬甸的入籍政策和緬華社會成員構成
二、緬甸華僑入籍問題
三、緬甸華僑的“雙重國籍”問題
第二節 緬甸華僑與中國的政治關係
一、中國對緬甸華僑的影響和爭取
二、緬華社會對中國政治的取嚮
三、華僑在緬甸的僑民待遇
第三節 緬甸華人的政治地位
一、緬甸華人的政治地位
二、緬甸華人政治地位形成的原因
第四節 緬華經濟的發展和變化
一、緬華經濟的變化
二、緬華經濟變化的原因
三、華僑華人與緬甸工業化
四、華商在緬甸工業化中有所作為的原因
小結
第三章 奈溫軍政府初期的華僑華人(1962-1966)
第一節 緬甸排外主義的興起與緬華境遇
一、奈溫軍政府初期對華僑的入籍政策
二、緬甸排外主義與緬華生存空間
第二節 “緬甸式社會主義”與緬華社會的全麵萎縮
一、全麵緬化的開始
二、奈溫軍政府初期緬華的經濟地位
三、緬華對“緬甸式社會主義”影響的反應
小結
第四章 1967年“6·26”仰光排華事件
第一節 仰光排華與中緬關係的分裂
一、“6·26”事件經過
二、中國的反應
三、緬方的態度
第二節 “6·26”事件的原因和對緬華的影響
一、“6·26”事件原因分析
二、“6·26”事件對緬華的影響
小結
第五章 奈溫時代中後期的緬甸華僑華人(1970-1988)
第一節 中緬關係與緬甸華僑
一、中緬關係正常化與1967年仰光排華事件
二、中國對緬甸華僑的政策
三、中緬關係中的華僑問題
第二節 緬甸華人的經濟、政治狀況
一、緬華的經濟生活
二、緬甸華人的政治地位
三、華人政治地位下降的原因
小結
第六章 新軍政府時期的緬甸華僑華人(1988-2011)
第一節 緬甸華人的數量和類型
一、緬甸華人的數量
二、緬甸華人的類型
第二節 緬甸華人經濟
一、緬華經濟的發展
二、緬甸華人經濟發展的原因
第三節 緬甸華人的公民資格與政治權益
一、移民與公民資格
二、緬甸華人的法律身份地位
三、緬甸華人的公民資格與政治地位
第四節 緬甸華文教育的現狀
一、緬甸華文教育的復興
二、緬甸華文教育發展的原因
三、緬甸華文教育麵臨的睏難
第五節 緬甸華人社團與緬華社會的變化
一、緬華社團的數量與功能變化
二、緬華的新社團
三、緬甸華人社團的跨國網絡
小結
第七章 華印社會比較
第一節 緬甸印度移民概況及其與緬華的比較
一、“二戰”前緬甸印僑的人口與分布
二、緬甸印度移民的構成
三、印僑移民緬甸的原因
四、緬甸印度移民的性質和特點
第二節 “二戰”後緬甸印僑社會變化及其與緬華的比較
一、印僑人口的變化
二、印僑的國籍問題
三、緬甸印度人的政治、經濟地位變化
四、印僑社會的變化與同化趨勢
小結
餘論
參考文獻
附錄一 中共中央關於海外僑民工作的指示
附錄二 周恩來總理在緬甸仰光華僑歡迎大會的講話
附錄三 廖承誌同誌在中僑委一九五九年黨內僑務工作會議的講話(節 錄)
附錄四 關於中緬“華僑雙重國籍”問題
附錄五 福建省僑委會、福建省公安廳、福建省人民委員會外事組關於僑眷去緬問題的聯颱報告
附錄六 毛主席、周總理對國內僑務工作的指示及中央.人大、國務院頒布、批轉的政策文件摘錄
附錄七 領事司·睛況反映:奈溫實行“國有化”中的華僑處境(節 錄)
附錄八 關於緬停止使用大額紙幣後華僑現鈔處理問題的請示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3.5星吧。主要引用的是中緬外交各項重要曆史文件、華僑華人口述、華人華僑社團組織紀事以及華報報道等,也夾雜瞭外國學者關於緬甸經濟政治問題以及華人社會的經典討論,來源龐雜,角度宏觀,更傾嚮於通史的風格吧。不能否認這些文獻有其價值,但如何更好地利用,還是要往更深入的方嚮挖,如果要針對特定的社會問題,還是要看更細分的學術著作。目前國內緬甸研究整體還是更關注中緬外交、經濟策略研究分析,以政策為導嚮,關注宗教方嚮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強調跨境泰文化圈上座部佛教的共通點,宗教(佛教)外交的導嚮也很明顯。最後,書中關於緬甸華僑的很多特徵和獨特性(特彆是中印僑對比),非常有參考價值。對不住瞭範老師!

评分

3.5星吧。主要引用的是中緬外交各項重要曆史文件、華僑華人口述、華人華僑社團組織紀事以及華報報道等,也夾雜瞭外國學者關於緬甸經濟政治問題以及華人社會的經典討論,來源龐雜,角度宏觀,更傾嚮於通史的風格吧。不能否認這些文獻有其價值,但如何更好地利用,還是要往更深入的方嚮挖,如果要針對特定的社會問題,還是要看更細分的學術著作。目前國內緬甸研究整體還是更關注中緬外交、經濟策略研究分析,以政策為導嚮,關注宗教方嚮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強調跨境泰文化圈上座部佛教的共通點,宗教(佛教)外交的導嚮也很明顯。最後,書中關於緬甸華僑的很多特徵和獨特性(特彆是中印僑對比),非常有參考價值。對不住瞭範老師!

评分

3.5星吧。主要引用的是中緬外交各項重要曆史文件、華僑華人口述、華人華僑社團組織紀事以及華報報道等,也夾雜瞭外國學者關於緬甸經濟政治問題以及華人社會的經典討論,來源龐雜,角度宏觀,更傾嚮於通史的風格吧。不能否認這些文獻有其價值,但如何更好地利用,還是要往更深入的方嚮挖,如果要針對特定的社會問題,還是要看更細分的學術著作。目前國內緬甸研究整體還是更關注中緬外交、經濟策略研究分析,以政策為導嚮,關注宗教方嚮的研究主要側重於強調跨境泰文化圈上座部佛教的共通點,宗教(佛教)外交的導嚮也很明顯。最後,書中關於緬甸華僑的很多特徵和獨特性(特彆是中印僑對比),非常有參考價值。對不住瞭範老師!

评分

宏觀,理解緬甸移民政策及對外政策,將中印僑對比研究很有必要。

评分

宏觀,理解緬甸移民政策及對外政策,將中印僑對比研究很有必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