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常升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26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写的是像海明威一样流落在法国的一群美国年轻人。作者藉此成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并以此书开创了海明威式的独特文风。小说以1924年至1925年这一历史时段和名城巴黎为背景,围绕一群在感情或爱情上遭受过严重创伤或者在战争中落下了严重心理或生理机能障碍的英美男女青年放浪形骸的生活,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反映了这代人意识觉醒后却又感到无路可走的痛苦、悲哀的心境。
海明威(1899-1961),美国记者,作家,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是美国“迷惘的一代”作家中的代表人物。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简洁著称,对20世纪世界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其巅峰之作《老人与海》先后获得1953年普利策奖和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我的毕业论文写的是这本小说,当时为了写够字数,查了很多资料,以至于我不记得自己对这本书的最初的感觉。几年以后,唯一能记起主人公早上一觉醒来,从窗子看见,外面街道上狂欢节已经开始那段给我带来的强烈的自由和欣喜。
评分本来只想说翻译的不是很好,结果看到译者前言里,译者写道:“巴恩斯和勃莱特作为资产阶级青年一代的代表,既是帝国主义战争的受害者,又是优势腐朽没落的资本主义精神文明的产物”。 看到这里不免非常的反感和好笑,觉得不必再客气了。我得说这部小说翻译的很糟。 ...
评分海明威的第一个长篇。 年轻的海明威在这个故事里还没有像《老人与海》那样表现出强烈的孤独感和硬汉气质。更多的我们看到的是扉页上斯坦因所说的“迷惘的一代”的迷惘气息。 1918年海明威带着极大的热情参加一战,战争结束后,他像很多人一样发现战争的欺骗和残酷。他忘不了...
评分《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本长篇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海明威自己曾承认过,如果一个故事能用短篇写出来,那他绝不会把它写成长篇,他的长篇实际上都是一个大号的短篇,短篇小说的特点是结构紧凑、主题单一,在应该结束之处立即结束。 在海明威写完《老人与海》以后,...
评分摘自《文学报》 作者:徐 鲁 岁月在流逝,爱情会改变,但是塞纳河水永远在蜜拉波桥下奔流。就像诗人阿波里奈所歌咏的那样,“让黑夜降临让钟声吟诵,时光消逝了我没有移动”,海明威也永远是在一代代读者生命中流动的“活水”,是一代代读者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一 ...
本质上应该是反战题材,主人公杰克在战争中受伤并丧失了性功能,以至于深爱着一个美丽多情的女人却始终无法两情相悦。或许我关注的点不同,跟主流对这本书的解读有些不同,杰克越是醉生梦死,越是大量描写享受自然风光的美好,享受生活,甚至说出那句“这么想一想不是也很好吗?”,越是这样,我越觉得止不住的伤感,那是一种只能任由其发展而无能为力的伤感。
评分首先是迷人的好看,从巴黎夜夜笙歌开始,到钓鱼的场景,再到最后斗牛狂欢节,整个书一直保持着高亢的节奏,就好像自己一个狂欢的夜晚,从火锅店到酒吧到烧烤摊,最后落魄地回家,而自己不就也是迷惘的一代人么?再来看心理描写,“我”的形象反倒最难把握,因为通篇观察其他,科恩或者博莱特或者迈克,对比下来,真正的悲情人物“我”却显得似乎不悲情,正因为如此体现出海明威的克制和坚韧,到最后“这样想想也挺好”,人生况味,大抵如此。
评分人生就是如此乏味的!
评分翻译的不好,对话部分多并且有些奇怪
评分首先是迷人的好看,从巴黎夜夜笙歌开始,到钓鱼的场景,再到最后斗牛狂欢节,整个书一直保持着高亢的节奏,就好像自己一个狂欢的夜晚,从火锅店到酒吧到烧烤摊,最后落魄地回家,而自己不就也是迷惘的一代人么?再来看心理描写,“我”的形象反倒最难把握,因为通篇观察其他,科恩或者博莱特或者迈克,对比下来,真正的悲情人物“我”却显得似乎不悲情,正因为如此体现出海明威的克制和坚韧,到最后“这样想想也挺好”,人生况味,大抵如此。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