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誌

博物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外語教學與研究齣版社
作者:【法】布封
出品人:
頁數:280
译者:
出版時間:2017-3-1
價格:CNY 39.00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3581462
叢書系列:青少年科學素養文庫
圖書標籤:
  • 博物
  • 科普
  • 科學名著
  • 布豐
  • 劉華傑
  • 經典
  • 多看閱讀
  • 吳思
  • 博物
  • 自然
  • 曆史
  • 百科
  • 知識
  • 探索
  • 文化
  • 科學
  • 記錄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大自然從來不缺少美,也不缺少發現自然之美的眼睛,但是從來都缺少能描繪齣自然之美的文筆。法國博物學傢、數學傢布豐是第一位用優美的散文筆法介紹博物學知識的學者。他的巨著《博物誌》係統地匯聚和總結瞭18 世紀和更早的博物學知識和素材,奠定瞭布豐在博物學曆史上的偉大地位。本選本從法文原著直接譯齣,希望能為讀者呈現一個更加真實的布豐。

著者簡介

布豐(1707—1788),法國博物學傢、數學傢。布豐27歲進入法蘭西科學院,後擔任皇傢花園(植物園)總管,1753年成為法蘭西學術院院士。布豐於1749年開始齣版博物學著作《博物誌》,並在生前完成瞭36捲。這部巨著係統地匯聚和總結瞭18世紀和更早的博物學知識、素材,奠定瞭布豐在博物學曆史上的偉大地位。

圖書目錄

《布豐傳》節選
第一章 地球的理論
第一節 地球的理論
第二節 《自然的紀元》引言
第二章 四足獸
第一節 人類近親
猩猩
長臂猿
第二節 猴
山魈
白眉猴
獼猴和冠毛獼猴
赤猴
鬆鼠猴
檉柳猴
叟猴
狨猴
蜂猴
環尾狐猴
第三節 小型獸


浣熊
水獺
第四節 海獸
海豹
海象
儒艮
第五節 蝙蝠
蝙蝠
狐蝠、馬斯剋林狐蝠和吸血蝙蝠
第六節 食蟲獸
鼴鼠
鼩鼱
刺蝟
第七節 古獸
三帶犰狳
食蟻獸
第三章 禽類
第一節 遊禽
角叫鴨

第二節 涉禽
美洲大白鸛
琵鷺
紅鸛
第三節 猛禽
安第斯神鷲
雕鴞
蛇鷲
第四節 陸禽
鬆雞
雷鳥
第五節 攀禽
戴勝
蜂鳥
第六節 鳴禽
黃鸝
伯勞
附錄
論文風——布豐法蘭西學術院入院演說
布豐生平年錶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之前为找布丰的生平介绍材料看了好几个版本的《自然史》,发现各版本上的字句差不多,可能都来自一个源头。这本新出版的《博物志》上有一段布丰传节选(作者是布丰的学生和好友,曾在布丰去世后出版了《博物志》的第37-44卷),看了很受用。布丰时代版权意识不高,要是像现在这...

評分

之前为找布丰的生平介绍材料看了好几个版本的《自然史》,发现各版本上的字句差不多,可能都来自一个源头。这本新出版的《博物志》上有一段布丰传节选(作者是布丰的学生和好友,曾在布丰去世后出版了《博物志》的第37-44卷),看了很受用。布丰时代版权意识不高,要是像现在这...

評分

之前为找布丰的生平介绍材料看了好几个版本的《自然史》,发现各版本上的字句差不多,可能都来自一个源头。这本新出版的《博物志》上有一段布丰传节选(作者是布丰的学生和好友,曾在布丰去世后出版了《博物志》的第37-44卷),看了很受用。布丰时代版权意识不高,要是像现在这...

評分

之前为找布丰的生平介绍材料看了好几个版本的《自然史》,发现各版本上的字句差不多,可能都来自一个源头。这本新出版的《博物志》上有一段布丰传节选(作者是布丰的学生和好友,曾在布丰去世后出版了《博物志》的第37-44卷),看了很受用。布丰时代版权意识不高,要是像现在这...

評分

之前为找布丰的生平介绍材料看了好几个版本的《自然史》,发现各版本上的字句差不多,可能都来自一个源头。这本新出版的《博物志》上有一段布丰传节选(作者是布丰的学生和好友,曾在布丰去世后出版了《博物志》的第37-44卷),看了很受用。布丰时代版权意识不高,要是像现在这...

用戶評價

评分

布豐是法國博物學傢,寫鳥類真的是得實證主義的精髓,大量參考瞭老普林尼。我對翻譯者的水平真是大跌眼睛,在204頁,他把宙斯翻成瞭硃比特,僅此而已。

评分

布豐說:“為什麼自然創造齣的作品是那麼的完美?那是因為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個整體,自然界有著恒定的規劃,並且永遠不與之背離。”我們對大自然的瞭解還不是很多,這是一本溝通我們和大自然距離的橋梁之書,值得我們讀讀。

评分

布豐是法國博物學傢,寫鳥類真的是得實證主義的精髓,大量參考瞭老普林尼。我對翻譯者的水平真是大跌眼睛,在204頁,他把宙斯翻成瞭硃比特,僅此而已。

评分

譯者的導言透露齣的想法很有趣

评分

布豐說:“為什麼自然創造齣的作品是那麼的完美?那是因為每一部作品都是一個整體,自然界有著恒定的規劃,並且永遠不與之背離。”我們對大自然的瞭解還不是很多,這是一本溝通我們和大自然距離的橋梁之書,值得我們讀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