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玛丽的婴儿

罗斯玛丽的婴儿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作者:[美]艾拉·莱文
出品人:
页数:247
译者:柯清心
出版时间:2017-8
价格:4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9914405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小说
  • 惊悚
  • 恐怖
  • 罗斯玛丽的婴儿
  • 艾拉·莱文
  • 美国
  • 电影原著
  • 外国文学
  • 悬疑
  • 推理
  • 心理
  • 小说
  • 女性
  • 成长
  • 秘密
  • 家庭
  • 惊悚
  • 情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恐怖小说巨匠艾拉-莱文成名作,开创美国惊悚恐怖小说新纪元,畅销400万册!

★全书无一字血腥暴力描写却看得人后背发凉!

★鬼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原汁原味改编电影。对话、服装、场景几乎完全尊重原著。《妈妈咪呀》母亲原型、著名影星米亚-法罗主演

★本书入选美国推理作家协会 (MWA)百部经典小说、纽约哥特风代表作

★作者荣获侦探小说界最权威奖项爱伦-坡奖,被授予“推理大师”奖。

★杜鲁门-卡波特、斯蒂芬-金、恰克-帕拉尼克(《搏击俱乐部》作者)极力称赞的恐怖小说大师!

★斯蒂芬-金如此评价作者:艾拉-莱文就像悬疑小说界的瑞士钟表大师。他的出现,让我们其他作家看起来只是杂货店里的修表匠。

★作者封笔之作、书迷影迷期待已久的续集《罗斯玛丽的儿子》,国内首次译介,即将推出!

【内容简介】

年轻的罗斯玛丽和演员事业不甚顺利的丈夫凯搬进了一栋曾发生过诸多诡异事件的公寓,并结识了面目友善、人情热络的高龄邻居夫妇,老夫妻非常热情地积极参与到罗斯玛丽和凯的日常生活中,无微不至地“关怀”小俩口的生活起居。

伴随着凯演艺事业逐渐有了起色,罗斯玛丽也因为自己终于成功怀孕而喜上眉梢。

然而,罗斯玛丽渐渐发现凯的性格、日常行为变得跟以往不同,且与邻居老夫妻走得过于接近,罗斯玛丽自己在孕期也各种不顺,她猛然意识到,生活中的反常、甚至不幸,都跟邻居老夫妻有着神秘的关系……

【媒体评价】

精彩绝伦的现代恐怖小说,引导读者去相信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我不但信以为真,还完全被迷住了。

——杜鲁门-卡波特(《冷血》作者)

艾拉-莱文就像悬疑小说界的瑞士钟表大师,他的出现,让我们其他作家看起来只是杂货店里的修表匠。

——斯蒂芬-金(《肖申克的救赎》作者)

《罗斯玛丽的婴儿》既记录了文化,又创造了文化……1967年以后,没有任何一部小说能像你手上的这本如此经典。

——恰克-帕拉尼克(《肠子》作者)

转折不断,怪奇连连,悬着的心一直放不下来。

——《纽约客》

从日常生活中巧妙地编织出悬疑的情节,在让读者信或不信之间画出细腻的界限。

——《纽约时报》

作者简介

艾拉•莱文(Ira Levin,1929—2007)

美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1954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死前之吻》,大获成功,夺得爱伦•坡奖最佳新作奖。1967年出版的小说《罗斯玛丽的婴儿》更使其一跃成为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1991年,他的小说《偷窥》将主题转向敏感的个人隐私问题,出版后引起了美国文学界的热议。1997年,在出版了《罗斯玛丽的婴儿》续集《罗斯玛丽的儿子》后,艾拉•莱文宣布封笔。2003年,美国推理作家协会授予他“推理大师奖”,充分肯定其一生的创作生涯。

1968年,《罗斯玛丽的婴儿》被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搬上银幕,由影星米亚•法罗主演,成为美国“新好莱坞电影”时期的代表作,在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家斯蒂芬•金对莱文有非常高的评价:“艾拉•莱文就像悬疑小说界的瑞士钟表大师,他的出现,让我们其他作家看起来只是杂货店里的修表匠。”

2007年11月12日,艾拉•莱文因心脏病病逝于曼哈顿自家公寓,享年78岁。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人性本善!是善意的谎言。 好让人们原谅,那些无度的罪恶。 叹息说: 唉!他原本是善良的啊! 襁褓中酣睡的婴儿! 这首诗用在此处真是贴切,《罗斯玛丽的婴儿》就是那襁褓中酣睡的婴儿。 把此书定位为恐怖小说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小说中虽然遍布神秘主义气氛,但并没有丝毫血...  

评分

高潮在小说结尾,作者为此铺垫许久。 也许我已经接触过太多宗教题材的恐怖故事,因此对于面带微笑,为人友善的宗教人士极为敏感。从一开始,罗曼夫妇便没有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而小说最后也证明了这点。 作为恐怖悬疑小说的始祖之一,《罗斯玛丽的婴儿...  

评分

人性本善!是善意的谎言。 好让人们原谅,那些无度的罪恶。 叹息说: 唉!他原本是善良的啊! 襁褓中酣睡的婴儿! 这首诗用在此处真是贴切,《罗斯玛丽的婴儿》就是那襁褓中酣睡的婴儿。 把此书定位为恐怖小说其实并不准确,因为小说中虽然遍布神秘主义气氛,但并没有丝毫血...  

评分

先强调一下,不是译本不出色,而是我没有想象力。 之前看过介绍,说这是一个多么多么恐怖的故事。看完整本书,我感受不到特别恐怖之处,可能是面对文字,我太缺乏想象力了,纵使有诸多描述,我的想象依旧是那么的苍白无力。记得有段是描写罗斯玛丽在路边的橱窗里看到自己憔悴而...  

评分

我是看到豆瓣电影条目里的一条大V热评说电影改编得好,“母爱给出的无奈结局远超原著跳楼以正天主的轻薄虚假,变成了难得的开放式厚重收尾”,所以找来原著看。结果这明明就是原著的结尾啊,Rosemary本想把婴儿丢下楼然后自杀但是想想还是不忍,波兰斯基什么都没改。或者说整个...  

用户评价

评分

最早知道这本书是因为由这本书改编的同名电影。一个邪教组织盯上了一个忠于生活的妻子,尚被蒙在鼓里的罗斯玛丽哪里知道,身边那些看上去对自己相当可以的邻居还有朋友,甚至于自己的丈夫,都在计算自己。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就是如此。

评分

如果看作是一位母亲的产前产后抑郁症记录,还是很精彩的。细节不错。但宗教问题带来的恐怖感无法给异文化的读者带来太强的恐怖感

评分

日常的诡异和恐惧

评分

故事在这个时代已经不稀奇,但娓娓道来的笔法很不错。

评分

“等你再大些,便会明白世间上,仁慈是多么少见的善行。”对比波兰斯基的改编,原著有更丰富的细节,尤其看书时发现许多铺垫。绝佳的故事成就了老波的神作,原著文本实在是很棒,每个场景每个细节,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意义与走向。罗斯玛丽的心理状态刻画特别鲜明,怪不得老波会看上这个故事。另外,电影所弱化删去的部分同样铺设着女主的丰富心理:如家庭内部的矛盾存在,学生时代修女的态度。文中与时代真实交互(多位导演、演员)较有意思,其中还提及60年代登月计划所带来的压迫。当然,它同样存在这类冷门作品常见的翻译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