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同文書院研究

東亞同文書院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郭晶
出品人:
頁數:175
译者:
出版時間:2016-5
價格:46.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6189863
叢書系列: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後期資助課題成果文庫
圖書標籤:
  • 中國近代史
  • 近現代中日關係
  • 近代史
  • 日本曆史
  • 新聞史
  • 教育
  • 學術史
  • 大學
  • 東亞
  • 同文書院
  • 近現代史
  • 教育史
  • 文化史
  • 學術研究
  • 中國近代教育
  • 思想史
  • 曆史文獻
  • 史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1900年,由日本外務省資助,日本東亞同文會在中國南京創設東亞同文書院,鏇即因為義和團運動遷往上海,後升格為東亞同文書院大學,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東亞同文書院作為兩個間諜機構之一被勒令關閉,部分教師迴到日本,在愛知縣豐橋市創立愛知大學。

東亞同文書院從日本國內招收學員超過5000名,任中國學習三到五年。為瞭獲得有關中國的情報,在郭晶著的《東亞同文書院研究》中,書院創設瞭一種全新的方式:大旅行調查。即:學校提供資助、安排路綫、指導調查方法,學生自行組織,以旅行的方式,對中國大陸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風俗進行係統的實地資料收集,報告采取《大旅行誌》的方式提交,同時保存相關的日記、日誌、原始資料、票據、圖片和實物,囊括700多條綫路,前後共計41年。

著者簡介

郭晶,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學士、法學碩土、曆史學博士(清代曆史研究所)、日本愛知大學國際政治博士(中國研究科),現任教於浙江大學寜波理工學院。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東亞同文書院的籌建準備
第一節 東亞同文會及其時代
一 明治維新後的日本思想界
二 東亞同文會的成立
三 在東京的跨國教育試點——東京同文書院
第二節 東亞同文書院成立前日本人在華調查機構的創設
一 岸田吟香的“樂善堂”
二 荒尾精在漢口開設的“樂善堂分號”
三 日清貿易研究所的建立
四 日清貿易研究所的慘淡經營
五 日清貿易研究所的成績和影響
第三節 東亞同文書院的建立
一 東亞(南京)同文書院創設的準備
二 南京同文書院成立
三 建立之初的三次動蕩
第二章 東亞同文書院的興衰
第一節 成長時期(1900—1914)
一 新至上海
二 立校之初
三 豐厚的學生待遇
四 辦學條件的提升
五 戰火波及
第二節 全盛時期(1915—1932)
一 徐傢匯校捨
二 農工科的興廢
三 黃金十年中的幾次慶典
四 1930年大罷課事件
五 戰火重燃
第三節 戰爭時期(1932—1945)
一 靖亞神社
二 1937年淞滬會戰前後的書院
三 大學升格
四 戰中辦學
五 戰敗停學
尾聲:東亞同文書院大學的繼承(1945—2006)
第三章 東亞同文書院的眾生相
第一節 東亞同文書院的院長
一 根津一
二 杉浦重剛
三 大內暢三
四 本間喜一
第二節 東亞同文書院的教師群體
一 初期教師陣容
二 全盛期教師陣容
三 後期教師陣容
第三節 學生及其生活
一 學生來源
二 校園生活
三 左翼學生運動
第四節 畢業生
一 畢業生的總體情況
二 畢業生的眾生相
第四章 東亞同文書院與中國
第一節 中華學生部
一 顧慮重重的辦學之路
二 風波迭起的20年代
三 瀕臨關閉的退學風潮
四 中華學生部的畢業生
第二節 支那研究部
一 創設要旨
二 支那研究部的職能
三 《支那研究》的發行
四 物産館
第三節 東亞同文書院與中國20世紀初的教育業
一 東亞同文書院教師與中國教育
二 東亞同文書院畢業生與中國教育
餘論 東亞同文書院及日本與近代中國
附錄
附錄一 東亞同文會會長、副會長和乾事長一覽錶
附錄二 東亞同文書院(大學)曆任校長和校捨變遷
附錄三 東亞同文書院(大學)每年通行慣例
附錄四 大旅行調查編年紀事
參考書目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7分,日本人對東亞同文書院的研究多如牛毛,中國人再研究,其實有重復研究之嫌,書中檔案資料也用的特彆少,基本都是二手資料和研究的舶來品。但作者的基本立場占的住。

评分

有幫助。不過本以為會對“大旅行調查”專章敘述,結果隻是寥寥幾筆。P47袁樹勛時而作“袁勛樹”時而作“袁勛民”,不知是否印刷錯誤。結論太“玄”,應更直白。

评分

7分,日本人對東亞同文書院的研究多如牛毛,中國人再研究,其實有重復研究之嫌,書中檔案資料也用的特彆少,基本都是二手資料和研究的舶來品。但作者的基本立場占的住。

评分

7分,日本人對東亞同文書院的研究多如牛毛,中國人再研究,其實有重復研究之嫌,書中檔案資料也用的特彆少,基本都是二手資料和研究的舶來品。但作者的基本立場占的住。

评分

7分,日本人對東亞同文書院的研究多如牛毛,中國人再研究,其實有重復研究之嫌,書中檔案資料也用的特彆少,基本都是二手資料和研究的舶來品。但作者的基本立場占的住。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