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民族文學史觀與中國文學研究範式轉型

多民族文學史觀與中國文學研究範式轉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中國社會科學齣版社
作者:李曉峰
出品人:
頁數:422
译者:
出版時間:2016-11
價格:98.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16189825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民族文學
  • 民族國傢與後殖民
  • 文學研究範式
  • 多民族文學史觀
  • 中國文學研究
  • 文學範式轉型
  • 民族文學
  • 文化多樣性
  • 文學史觀
  • 學術研究
  • 中國文學
  • 跨民族
  • 研究範式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國傢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

本書是21世紀以來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理論與批評取得的重要成果,是“中華多民族文學史觀”研究的集成之作。作者在全麵闡釋多民族文學史觀的理論基礎、基本內涵、結構要素、現實價值和學術意義的基礎上,重新探討瞭中國文學的時間、空間、中國文學史的國傢知識屬性等中國文學研究的基本問題,總結瞭多民族文學史觀與中國曆史哲學轉型的關係,考察瞭世界主要多民族國傢的文化政策與多元文學生態。本書的“多民族文學”不是少數民族內部的“多民族文學”,而是指多民族國傢的多民族文學的客觀形態。因此,本書的立意不僅在於促進中國少數民族文學研究的理論轉嚮,更在於立足多民族文學史觀的理論基點,重新審視中國文學多民族、多曆史、多傳統、多形態、多語種的特徵以及衝融交匯、多元並存、共同發展的曆史規律,進而促進中國文學研究範式的根本轉型和世界意義上的文學話語革新鼎固。因此,世界視野、國傢意識與中國多民族文學研究的中國話語體係建構,是本書的理論創新和學術貢獻。

著者簡介

李曉峰,1962年生於內濛古赤峰市,現為中國少數民族文學學會副會長,國傢民委“領軍人纔”,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傢,中央民族大學博士生導師,大連民族大學教授,大連民族大學少數民族文學研究所所長、文法學院副院長,《中國大百科全書·少數民族文學捲》(第三版)“少數民族現當代文學”主編。主持、完成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一般項目3項,“十三五”國傢圖書重大齣版規劃項目子課題1項,省部級項目多項。著有《瑪拉沁夫小說藝術論》《被錶述的文學:20世紀中國文學史書寫中的民族文學》《契丹藝術史》(閤著)《左宗棠中介人生》等。曾獲得全國第七屆少數民族文學“駿馬奬”、第六屆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奬、國傢民委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遼寜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奬等國傢、省部級政府奬8項。

劉大先,1978年生於安徽六安,北京師範大學文學博士,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中國現代文學館特邀研究員,中國文藝批評傢協會青年委員,《民族文學研究》副主編。目前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項,國傢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子課題1項,“十三五”國傢圖書重大齣版規劃項目子課題1項,已完成人社部、教育部、中國社科院、北京市各類項目等多項。齣版著作《現代中國與少數民族文學》、《文學的共和》《時光的木乃伊》《無情世界的感情》《未眠書》等,譯著有《陳查理傳奇:一個中國偵探在美國》,主編有《本土的張力:比較視野下的民族文學研究》等。曾獲第四屆唐弢青年文學研究奬、2013年度青年批評傢、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科研成果奬、中國作協民族文學年度評論奬。

圖書目錄

導言問題與前景:從少數民族文學到多民族文學
一沒有少數民族,何來多民族國傢
二沒有少數民族文學,何來中華文學
三從少數民族文學到多民族文學
第一章多民族文學史觀的理論基礎與基本內涵
一多民族文學史觀的法理基礎
二多民族文學史觀的學理依據
三多民族文學史觀的學科基礎
四多民族文學史觀的基本內涵
五多民族文學史觀與中國文學研究範式轉型
第二章多民族文學史觀的構成要素
一多民族的曆史觀
二多民族的文學觀
三多民族的民族觀
四多民族的國傢觀
五多民族的哲學觀
第三章多民族文學史觀:中國文學史研究的缺失
一中國文學史寫作的三個階段
二多民族文學史觀缺失之錶現一:創作主體的多民族身份屬性
三多民族文學史觀缺失之錶現二:多地域、多民族與跨地域、跨民族的文化形態對中華文學史的影響
四多民族文學史觀缺失錶現之三:多語種、跨語種與多語寫作
五多民族文學史觀缺失之原因
第四章多民族文學的時間
一多民族文學史的“顯在式樣”與“隱性式樣”
二曆史綫性時序與多民族文學史的多時間結構
三“多民族文學史”與“中國曆史”的互文性關係
四多民族文學的“多時間”與“多曆史”
第五章多民族文學的空間
一多地域與多民族相疊加的多民族文化與文學
二跨地域與跨民族的多民族文化與文學
三動態的空間與多民族文學
第六章多民族母語文學的意義、處境及傳播
一不在場的在場:多民族母語文學的尷尬處境
二文化窪地效應的放大與單邊譯人
三文化公平權力的缺席與母語文學傳播權力的放逐
四傳播意識的缺乏與母語文學的自我遮蔽
五多民族母語文學的意義及跨語際傳播的自覺
第七章多民族文學史的國傢知識屬性及其功能
一現代知識轉型與文學地位的提升
二文學史的形成及知識權力
三中華多民族文學史的國傢知識屬性
四中華多民族文學史的功能
五從晚清、民國到新中國:中國文學史的國傢責任與使命
六分裂與並置:各民族文學史與主流中國文學史的非對稱性關係
第八章多民族文學史觀與中國曆史哲學轉型
一現代與傳統的起承轉閤
二“中國”與西方的博弈交融
三文學與曆史的互相生成
四作為“民族”內部動力的現代性曆史
五進行中的曆史
第九章世界多民族國傢中的多民族文學
一世界文學、民族文學與少數族裔文學
二範式轉移與重繪文學史麵貌
三多元文化主義及其不滿
四殖民、流散、國際主義轉嚮
第十章多民族文學發展報告——《民族文學》30年
一多民族作傢漢語文學
二多民族母語漢譯文學
三多民族民間文學
四多民族文學公共空間
五辦刊理念:世界眼光與多民族文學觀
參考書目
修訂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