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

呼兰河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作者:萧红
出品人:
页数:200
译者:
出版时间:2016-11-10
价格:18.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5738461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萧红
  • 小说
  • 中国文学
  • 童年
  • 现当代文学
  • 民族劣根性
  • 呼兰河传
  • 文学经典
  • 民国小说
  • 沈从文
  • 中国现代文学
  • 地方风情
  • 乡土文学
  • 回忆录
  • 散文集
  • 东北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呼兰河传》是萧红长篇小说的代表作,通过追忆家乡的各种人物和生活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于旧中国的扭曲人性损害人格的社会现实的否定。萧红以她娴熟的回忆技巧、抒情诗的散文风格、浑重而又轻盈的文笔,造就了她 “回忆式”的传世之作。茅盾曾这样评价《呼兰河传》的艺术成就:它是一篇叙事诗,一片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不少研究者提出的作品所流露的那种“孤寂与苦闷”的情怀,其实也可以从这一角度予以理解。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近现代女作家,“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颇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的一生不向命运低头,在苦难中挣扎、抗争。其主要作品有小说《生死场》《旷野的呼喊》《呼兰河传》,散文集《商市街》《回忆鲁迅先生》,长篇组诗《砂粒》等。

目录信息

序言 一段凄惨的歌谣/1
第一章/1
第二章/31
第三章/54
第四章/80
第五章/97
第六章/136
第七章/158
尾 声/183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小时,祖父对她说:“快长大吧!长大了就好了。”而她说:“‘长大’是‘长大’了,而没有‘好’。” 当七十年前的萧红在香港回望遥远的故乡,我相信她是寂寞的。读《呼兰河传》,我看到的,是一个寂寞的女子在与她曾经美好的时光道别,思念遥远的呼兰河城,记起满城的寂寞和荒...  

评分

本来是想通过这本书讲讲我的童年的,结果一时脑子糊了,组织不起来语言了。 那就先说说萧红。一个一生坎坷、漂泊流离的女人。她在散文里描绘的所经历过的饥饿、寒冷、窘迫,会把人看得心惊胆战。 三十多岁病逝在异乡。她这辈子经历的凄风苦雨终究没有得到足够的补偿。 童年...

评分

评分

作者注:真正的天才不是伴随着鲜花和掌声出现的。而是以时间为帷幕出现的。萧红在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潜水之后终于浮出了时间的水面。受到了学界的认可和推崇。看看现在的出版市场,萧红的书出了好多本落。本文只是很久前的一个应试之文。希望大家喜欢。riluo520@163.com 纪念...  

评分

萧红,一位天赋异禀的才女,一个多灾多难的女人。她出生于北方小城呼兰,在那里度过了寂寞的童年,为了躲避包办婚姻离家。在经历了情感生活的挫折磨难与战乱中的颠沛流离,最终在香港凄凉离世。在她身上,一直保有一种小女孩的性格。纤细而敏感,顽皮又灵慧,温润及忧郁,倔强...  

用户评价

评分

“他们虽然是拉胡琴、打梆子、叹五更,但是并不是繁华的,并不是一往直前的,并不是他们看见了光明,或是希望着光明,这些都不是的。他们看不见什么是光明的,甚至于根本也不知道,就像太阳照在了瞎子的头上了,瞎子也看不见太阳,但瞎子却感到实在是温暖了。他们就是这类人,他们不知道光明在哪里,可是他们实实在在地感得到寒凉就在他们身上,他们想击退了寒凉,因此而来的悲哀。他们被父母生下来,没有什么希望,只希望吃饱了,穿暖了。但也吃不饱,也穿不暖。逆来的,顺受了。顺来的事情,却一辈子也没有。磨坊里那打梆子的,夜里常常是越大越响,他越打越激烈,人们越说那声音凄凉。因为他单单的响音,没有同调。”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来讲读起来并不大容易,我更能接受的是小说故事类的,这种散文型的故事我是从小就不太喜欢。也许拍成电影会更鲜明更好。书不错,只是以后面对这种体裁还需要修炼自己的水平吧。以及,我读书太急功近利。下一本开始享受书本身,不求快好吗??16/2020

评分

以前一直对书的内容有误解,以为是讲北方穷苦人民生活的小说,读了才发现是一本很有意思的散文。充满童趣,悲伤隐匿其中。

评分

可怕的不是坏人变老或老人变坏,而是人坏而不自知,自以为自己在做好事,实际上双手早已不干净了。

评分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是纤细与大气同在的萧红。 若生于当代,萧红恐怕会因文字而成为女权的代表,还是讽刺到直击痛点的那种。团圆妈的那段心理描写真真是拍案叫绝。 能将散文笔法与小说情节结合得如此精妙的,萧红不是唯一一个,可一想到这是三十岁的她生前最后一部长篇,便觉得书中这份气质,是独属于萧红本人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