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笔记概述

历代笔记概述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出版社
作者:刘叶秋
出品人:
页数:262
译者:
出版时间:2016-6
价格:38.00元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200121896
丛书系列:大家小书
图书标签:
  • 笔记
  • 中国古代文学
  • 综述
  • 好书,值得一读
  • 古典文学
  • 历史
  • 中国文学
  • postgraduate
  • 笔记
  • 历史
  • 古代
  • 文集
  • 笔记小说
  • 中国
  • 文献
  • 思想
  • 文化
  • 学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分为八章,包括了绪论、魏晋南北朝笔记、唐代的笔记、宋代的笔记、金元的笔记、明代的笔记、清代的笔记、结束语等内容。作品梳理历代笔记,是一部笔记阅读的导读之作。作者详解材料背景,从中可见碧海掣鲸的历史,以及云蒸霞蔚的人文景观。

作者简介

刘叶秋(1917--1988),原名桐良,字叶秋,号峄莘,后以字行。早年毕业于北京中国大学文学系,后在天津《民国日报》任副刊主编,并在天津工商学院女子文学院兼课。新中国成立后,任教于天津滓洁大学、北京政法学院等院校。1958年,参加商务印书馆《辞源》的修订工作。1980年,被聘为南开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先后出版《魏晋南北朝小说》、 《古典小说沦丛》、《历代笔记概述》、 《中国字典史略》等著作。

目录信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笔记的含义和类型
第二节 笔记的渊源与名称
第二章 魏晋南北朝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魏晋志怪笔记
《博物志》、《搜神记》及其他
南北朝志怪笔记
《异苑》、《续齐谐记》、《拾遗记》及其他
魏晋南北朝轶事笔记
《世说新语》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和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西京杂记》、《荆楚岁时记》、《古今注》
第三章 唐代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传奇集与杂俎
《玄怪录》、《甘泽谣》和《酉阳杂俎》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隋唐嘉话》、《唐国史补》和《因话录》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封氏闻见记》、《苏氏演义》和《资暇集》及其他
第四章 宋代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志怪传奇与杂俎
《稽神录》、《夷坚志》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涑水记闻》、《归田录》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梦溪笔谈》、《容斋随笔》、《困学纪闻》及其他
第五章 金元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续夷坚志》、《诚斋杂记》、《琅记》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归潜志》、《玉堂嘉话》、《隐居通议》、《辍耕录》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敬斋古今》、《北轩笔记》及其他
第六章 明代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志怪传奇与轶事
《涉异志》、《剪灯新话》、《何氏语林》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万历野获编》、《菽园杂记》、《典故纪闻》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四友斋丛说》、《谭苑醍醐》、《焦氏笔乘》及其他
第七章 清代的笔记
第一节 小说故事类的笔记
《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今世说》及其他
第二节 历史琐闻类的笔记
《池北偶谈》、《啸亭杂录》、《帝京岁时纪胜》及其他
第三节 考据辨证类的笔记
《日知录》、《十驾斋养新录》、《天禄识余》及其他
第八章 结束语
笔记的作用与缺点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顾颉刚先生在《史学研究入门》中说,除了正史之外也要多读其他杂史,其中就包括了体例为笔记的杂史。中国的历代笔记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中国的成语、典故、正史的史料、小说的题材等等很多都取自笔记。 然而说起笔记类,似乎又更加复杂,虽然形式一样,内容却千变万化...  

评分

翻阅下来,有以下感受: 1、刘先生作为受过传统教育的一代人,不会像现代人那样壁垒森严地区别看待文史哲,而是超越“文史哲”的分类,从传统学问的角度分析“笔记”这一特殊而繁杂的书籍类型,既注重文学性,也注重思想和史学层面的价值(相较之下,书前宁宗一先生的序就显得...  

评分

顾颉刚先生在《史学研究入门》中说,除了正史之外也要多读其他杂史,其中就包括了体例为笔记的杂史。中国的历代笔记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中国的成语、典故、正史的史料、小说的题材等等很多都取自笔记。 然而说起笔记类,似乎又更加复杂,虽然形式一样,内容却千变万化...  

评分

顾颉刚先生在《史学研究入门》中说,除了正史之外也要多读其他杂史,其中就包括了体例为笔记的杂史。中国的历代笔记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宝贵遗产,中国的成语、典故、正史的史料、小说的题材等等很多都取自笔记。 然而说起笔记类,似乎又更加复杂,虽然形式一样,内容却千变万化...  

评分

发表于 2009-08-29 10:46 看了一些笔记,买了一些笔记,读了一些笔记,但有的很好,有的却不尽人意,究其结果是对内容不甚了解,单凭介绍或其它信息,而且笔记小品是有相当数量的,如何取适合自己品味的内容呢,则需要一本概述得全面又有所深入的提纲挈领类的说明——诚然如...  

用户评价

评分

2019年11月29日读毕。2019年已读043。15.1万字。该书的优点在于,让读者知道了各朝代有哪些笔记,相当于一个关于笔记的图书目录吧。更重要的,是介绍了通行的版本,便于读者按图索骥。不过,对笔记的评价带有“阶级色彩”,似乎显得有点过时了。

评分

主要起入门和介绍的作用,其中的时代色彩自可忽略

评分

对中国历代笔记进行概括。笔记类可以对一些历史考证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因为作者年代性、阶层束缚,也有美化统治阶级的不足。准备根据书中介绍读一些价值较高的~

评分

带有意识形态的笔记指南。没有提到杨孚的《异物志》,对《博物志》评价很低,认为在“志怪小说中聊备一格,并没有多大价值”。

评分

对中国历代笔记进行概括。笔记类可以对一些历史考证起到辅助作用,但是因为作者年代性、阶层束缚,也有美化统治阶级的不足。准备根据书中介绍读一些价值较高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